高校大學物理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
時間:2022-03-03 11:45:09
導語:高校大學物理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根據當前應用型地方高校大學物理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依據專業特點優化大學物理教學內容、構建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以及基于學生實際的多元化教學等方面的改革.實踐表明,通過對應用型地方高校大學物理教學的改革,能有效調動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適應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
關鍵詞:大學物理;應用型地方高校;教學改革;教學模式
隨著我國各項事業的不斷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我國的科技和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同時我們也將面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1].因此,如何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出更多的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本科人才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大學物理作為理工科各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在培養學生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方面具有其他課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2],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各應用型專業都有自身的專業特點與要求,這就需要大學物理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與專業特點要求相適應,為學生后期專業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目前大學物理教學主要采用傳統課堂講授和課下輔導的方式進行,這樣的教學方式已不適應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和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要求.特別是對近幾年發展起來的工科專業,這種教學方式更是無法滿足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使得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很難達到與專業教育形成相輔相成的效果.因此,進行大學物理教學改革探索,使大學物理教學符合學生實際、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真正發揮大學物理課程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是當前高校物理教師所面臨和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
1應用型地方高校大學物理教學現狀分析
1.1教學課時不足.“高等院校非物理類專業基礎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專門制定和了《理工科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教學基本要求建議大學物理課程的學時數最低為126學時,為了體現加強基礎的教育思想,增強學生的發展潛力,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特點增加一定數量的擴展內容和學時數,大學物理課程的學時數不應少于144學時[3].但實際上,目前許多理工科專業培養計劃中增加專業課學時的同時減少了大學物理學時,無法達到126學時的最低標準,更別說要達到144學時.在這樣的學時數下,任課教師為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全部內容,很難對知識點的應用進行詳細的剖析和展開,造成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沒有搞清弄懂,更談不上利用所學物理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1.2所學知識與專業要求脫節.目前大學物理教材內容所涉及的知識點涵蓋了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相對論及量子物理基礎等內容,內容寬泛,涉及的物理定律和物理公式理論性很強,教學內容無法與專業學習實際緊密銜接,而多數物理教師由于缺乏對學生就讀的專業知識學習和認識,使得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很好的將大學物理知識與學生所學專業進行有機結合,使得學生對大學物理缺乏興趣,對大學物理學習不夠重視[4].另一方面,多數學生不知道在專業學習中為何要開設大學物理課程和如何去學習,更不知如何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專業中的實際問題.大多數學生學學物理也僅僅是為了期末考試合格和拿到相應課程學分,學習目的缺失,學生總體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效果不夠理想.1.3學生基礎薄弱.目前,學生普遍存在物理基礎薄弱,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同時學生生源地不同,由于各地基礎教育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條件不一樣,學生的教育背景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大學物理教學中,這種差異性往往就會體現在學生對物理概念理解和物理實驗技能的差異.如何針對學生差異程度,進而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減少學生差異性的教學方案是當前大學物理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相比于中學物理來說大學物理的教學內容量大了很多,在物理知識的學習上更側重于概念的理解和知識的靈活應用,同時對學生數學計算能力、邏輯分析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任課教師想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把相關章節的內容講授得面面俱到是難以辦到的.而學生基礎薄弱,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在學習時也沒有擺脫中學階段對教師過度依賴的心理,只是被動地在學習,很難適應大學物理課程的學習.1.4教學方法手段單一.由于大學物理課程面臨教學內容多、學時少的現狀,許多教師為完成大綱所規定的教學內容,基本上采用講授的方式來完成相應教學內容,很少去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沒有留給學生自主思考討論的時間,教師變成了教學的主體.這樣就造成教學中學生參與度低,只是被動接受知識,并逐漸養成不善于思考的習慣;教師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程度不高,基本就是“粉筆+黑板”的傳統教學手段.這種傳統教學手段已無法滿足當前大學物理教學和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根本上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際教學中也無法做到根據學生實際和學生專業實際需要出發因材施教,最終導致同樣的教學內容和進度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的太飽不消化”,使得“教”與“學”互相脫節,學生的厭學情緒進一步增長,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應用型地方高校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的實踐
大學物理教學改革應依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突出應用型本科素質教育的教學特點,注重學生職業崗位相關能力和職業道德修養的培養,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全面發展[5].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要以學生為主體,改變以往以教師授課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改變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刀切的教學理念,改變填鴨式教育;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給予學生更多學習自主權,使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體,讓學生的大腦充分調動起來,更加積極主動的去接受新知識,掌握新技能.2.1構建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大學物理教學內容體系.要通過調研了解各理工科專業學生對大學物理知識的需求情況,依據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緊密結合各專業特點和大學物理教學目標,制定出適應各專業的大學物理教學大綱,優化大學物理課程內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通過針對不同專業需要的物理知識,制定適用于本專業學生需求的教學大綱,能夠使教學具有目標性,教師授課更具有針對性,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意識到大學物理對專業課的作用,增強學生學學物理的主動意識.同時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大綱和授課標準,不僅可以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將大學物理知識與專業學習加以銜接,促進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在實踐中可以結合專業特點進一步優化大學物理課程內容,依據專業的需求確定教學內容側重點,增大重點教學內容的教學時數,壓縮與專業關聯度較小內容的學時.比如對于土木工程專業,在專業學習中對力學的需求比較高,所以在大學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應加強對力學部分的講解;對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應以大學物理中靜電場、靜電場中的導體和電介質、恒定磁場和電磁感應為主要內容,做到與后期開設的“電磁場與電磁波”“工程電磁場”等專業課程銜接;對于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化學等專業應根據其專業特點應側重于對力學、熱學部分的講解.根據專業需求進行教學內容側重點劃分,就能保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重點內容進行精講,而對于非重點內容則可以略講,或者指導學生通過自學完成.通過選取教學內容側重點,不僅使教學內容與專業實際需求更好契合,同時也可以很好解決大學物理內容多、課時少之間的矛盾.2.2加強大學物理與中學物理知識的銜接.中學物理基礎對于大學物理的教學有效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學物理與大學物理不管在教學方法上還是在教學內容上都存在明顯的差異性,使得許多學生在大學物理學習中存在不適感.目前,理工科學生在大學物理課程學習中,許多學生反映自己中學物理學的較差,覺得物理比較抽象、難懂,對大學物理學習存在畏懼心理.因此,針對學生基礎薄弱、中學物理知識缺失的現狀,更需要在實際教學中做好大學物理與中學物理的知識銜接.在實踐中,大學物理教師首先應當依據大學物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特點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注重學法指導,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避免學生用中學階段學習習慣來進行大學物理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清楚認識到為什么學學物理,如何去學學物理,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另外,教師在進行大學物理新知識講授前,要對高中物理對應的知識加以復習回復,講清新舊知識的關聯性和異同點,實現中學物理與大學物理教學的銜接與過渡,讓學生能夠順利地建構自己的知識框架,克服學生物理基礎薄弱及個體間的差異性問題.2.3轉變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模式.為改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借助大學物理MOOC系列課程優勢資源,積極開展大學物理MOOC教學模式改革,可以進行基于資源共享課和大學物理MOOC的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的嘗試.具體實踐中,可以將班里的學生以5至8人為一個學習小組進行分組,課前讓學生在網絡平臺上完成相關內容的視頻資料的學習,完成相關預習作業.在課堂教學中,任課教師重點強調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解答學生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享學習成果,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去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匯總學生學習的盲點與誤區,并簡明扼要地提醒要點;學生及時進行學結,并針對其他小組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疑點,提出解決方案.學生課后學習一般基于網絡平臺,通過完成必要的習題來鞏固與強化學習成果,同時對自己學習情況加以檢測.這種新型混合教學模式,一方面通過線上學習縮短了教師課堂上對基礎知識的講解時間,更利于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引導,使學生學習更有針對性;另一方面,可改變以往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利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去接受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教學實踐表明,實施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顯著.對學生學習情況調查中94%的學生認為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促進自學能力的提升,學生參與課程實施的主動性得以明顯增強.2.4改進大學物理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應遵循教學規律,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因材施教,改變過去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實踐中可以以互聯網為紐帶,有效借助“MOOC課堂”“雨課堂”和智慧課堂等智能化的教學工具,積極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實現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2.5完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大學物理實驗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科學實驗的基本素質和良好的實驗習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意識,樹立實事求是、一絲不茍、嚴格認真的科學態度,做好與專業實驗的對接[6].為使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更好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一方面需要對實驗內容進行進一步優化,應該根據專業學習需要確定實驗項目,更好地為專業實驗做好鋪墊;另一方面要對大學物理實驗考核形式進行改革,在繼續完善“平時實驗考核+期末理論考核+期末操作考核”相結合的考核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過程考核,改變以往實驗考核形式只有筆試、操作考試的單一形式,建立口試、筆試、實驗操作考試、撰寫實驗小論文等考核形式,實現從單一考核方式到多元化考核方式的轉變,從而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
3結語
為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大學物理教學改革與創新勢在必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通過教學內容優化、變革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改進等教學改革,勢必會提高大學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發揮大學物理課程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雷培梁.打造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的“校地共同體”[J].中國高等教育,2018,(20):63-65.
[2]高永春,陳偉,許賀菊.大學物理教育在培養大學生科學素質方面的地位與作用[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3):93-95.
[3]劉運新.非物理學專業的大學物理教學現狀及改革建議[J].教育教學論壇,2013,(41):122-123.
[4]趙躍英,王祖源.注重基礎物理課程與專業學科間的銜接———大學物理教學設計之五[J].物理與工程,2010,(4):7-8.
[5]趙福偉,趙翠蓮,孫楠楠,等.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物理教學改革淺析[J].內江科技,2017,(10):158-158.
[6]李夢碩,劉斌,羅鵬暉,等.轉型背景下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15(3):69-72.
作者:郭亮 劉建強 單位:1.喀什大學 2.山東大學
- 上一篇:物理教學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分析
- 下一篇:小學數學教育中人文融入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