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生物教學的興趣培養
時間:2022-05-20 04:48:00
導語:小議生物教學的興趣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家烏斯基也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化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二十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我深深感到,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將知識趣味化,在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感興趣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去學習掌握生物學知識,并使之在學習中體會掌握生物知識的樂趣,將興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下面僅就生物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談幾點看法和體會。
1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學生的一個重要心理特征是好奇心很強,而這種好奇心則是由于他們聽到了聞所未聞的事情,或者看到了見所未見的情境所引發的。一旦產生了好奇心,他們的興趣就會勃然而發,表現為注意力特別集中,對事物的發展及結果的急切等待,并要通過自己的眼、耳、手、腦等器官主動地去探究,學習過程也就變成了他們的自覺行動。
如上初一生物“探索生物的奧秘”時,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內容結構特點,適當列舉一些學生普遍接觸過的生物現象,同時根據當地曾流行過非典和禽流感病的情況,提出“為什么春、冬易流行非典和禽流感病呢?為什么在這時期大家少到人員密集的地方和少吃禽類食品呢?”。由于近幾年來非典和禽流感病在當地曾流行過,且造成人員傷亡,社會各種流言也比較多。因此,問題的提出不僅吸引了廣大學生的注意,而且更激發了學生對問題的探究,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欲望
如講“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當以薺菜為例講完胚的發育正準備往下講胚乳的發育時,發現有部分學生表情呆滯,即意識到他們對所講內容興趣不高。此時可改變一下教學方法,問學生:“大家是否知道,美國一個科學家由于采用了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組織培養,迅速繁殖出大批名貴花卉而成功的?”此時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急切地等待著教師給他們推理。教師接著講:它依據的原理就是我們剛學習過的知識。受精卵是一個細胞,具有分裂能力,通過細胞的分裂、組織的分化、器官的形成發育成一個新個體,那么一個具有分裂能力的體細胞,經過誘導其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和器官的形成,不是同樣可以發育成一個新個體嗎?既然這樣,我們用人工的方法,取一團名貴花卉的具有分裂能力的體細胞,在工廠里不就一下子可以繁殖無數的名貴花卉嗎?這時有個學生情不自禁地站起來問道:“老師,那凡是具有分裂能力的體細胞,都有發育成一個新個體的可能性,在環境條件適合的情況下它是全能的。我們利用這項技術是否可以進行食用植物的大面積培養呢?”教師對結論肯定以后并加以表揚,這一下就把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激發出來了。這時教師接著講后續內容,學生再也不發呆了。
2講究教學語言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只有生動形象,簡潔準確,富有情趣的語言才能象磁鐵般地吸引學生,引起他們的興趣,有利于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吸引學生集中精力。
例如:在講授人體內白細胞生理功能時,可風趣地對同學們說:別小看了白細胞,它們可是人體內真正的“衛士”。一旦發現入侵者——病菌,他們就會緊急出動,從大街小巷中“沖殺出來(透過毛細管壁),與入侵者展開了殊死肉愽。激烈的戰斗,導致局部組織也出現了紅腫,斗爭的殘酷,使許多白細胞因大量吞噬病菌而殉職,雖然白細胞的尸體與入侵者的死軀一起化為了膿,但為了人體的健康而獻身的精神則“可歌可泣?!边@種把白細胞擬人化的幽默語言,特別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講授根對無機鹽的吸收時,先出示用土壤浸出液和蒸餾水分別培養的兩組青菜苗讓學生觀察。然后講述:“在實驗前,這兩組青菜苗大小,長勢基本相似,現在為什么用土壤浸出液培養的這一組長得體格健壯,綠光滿面?而用蒸餾水培養的那一組卻矮小軟弱,面黃肌瘦?因為這一組是用大地母親的乳汁培養的,乳汁里含有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多種無機鹽,而那一組給它喝的是蒸餾水?!睂W生聽后,發出一陣愉快的笑聲,課堂教學就這樣在趣味盎然的氣氛中開始了。
又如在講授反射這個概念時,我向學生問道:“什么叫反射?請XXX同學回答?!碑斶@位同學剛一站起來,我接著說:“這就是反射。”教室里立即響起了一陣笑聲。笑聲剛停,我又說:“剛才同學們的笑聲也是反射?!比缓笤诖嘶A上向學生講述反射的概念。
3注重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經過調查發現,學生非常喜歡上實驗課。實驗操作符合中學生好動手、好發問、好觀察的特點,他能夠有效地激發并維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因此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動手,多操作,多觀察。滿足學生迫切需要的心理,同樣是激發學生興趣的一種有效方法。這印證了“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
如講骨的成分時,每個學生取兩條魚肋骨,分別放在火上燒和放進稀鹽酸中浸泡。實驗過程中利用學生初一時學過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的知識,引導他們觀察骨的變化,啟發他們自己總結骨的成分及無機物和有機物的特性。并且實驗前后分別稱重,計算出無機物和有機物的比例,進而讓學生分析骨的成分與比例和骨特性的關系,歸納出骨的特性。
又如,在講“魚的形態”時,先讓學生觀察活鯽魚的外形、體色、體表結構及其運動狀態,然后分別剪掉它們的胸鰭、背鰭和尾鰭,再讓學生觀察其運動狀態的變化。學生們看到剪掉背鰭的魚會失去平衡而側翻,剪掉胸鰭的魚只能向前游動而不會轉彎,剪掉尾鰭的魚游動速度明顯減慢、身體搖擺不定。這些現象使學生們異常興奮,自然激發了他們對理論學習的濃厚興趣。
總之,在生物教學中,只有從中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特點出發,充分發揮生物教學優勢,創設興趣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學得生動活潑、興趣不衰。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才能使生物教學達到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和諧統一。
- 上一篇:新課標下的農村數學教育探索的出路
- 下一篇:透析人口基礎信息服務支撐系統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