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個人信息刑法保護思考
時間:2022-02-02 03:18:35
導語:公民個人信息刑法保護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一方面方便了信息的共享交互,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也使得廣大人民群眾的信息安全受到了一定的威脅,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實現對公民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已經成為關注的重點問題。為從根本上解決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必須強化個人信息刑法保護的路徑依賴程度。基于此,本文以公民個人信息刑法保護為研究視角,從法理、現實兩個角度分析公民個人信息刑法保護依據的基礎上,探索進一步強化個人信息刑法保護力度的對策。期待為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步伐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公民;個人信息;刑法保護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網絡信息時代已經全面到來,在這一環境下公民的個人信息更容易受到侵犯,近年來個人信息泄露的案例層出不窮,嚴重損害了公民的合法權益。公民個人信息的泄露會導致公民財產、安全等受到侵害,不利于社會的安全團結。為了進一步提高公民個人信息的安全程度與保護力度,必須依賴法律力量,所以強化公民信息刑法保護力度已經成為法治化建設進程中關注的重點問題。
一、公民個人信息刑法保護的依據
在網絡信息時代中,利用現代化的技術設備可以快速的、輕松的獲取公民的個人信息,進而容易引發公民財產、安全受到威脅與侵害的問題,所以現階段如何保護公民信息安全已經成為集中關注的問題,為了提高公民個人信息的安全程度,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必須要強化公民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力度。(一)法理依據。第一,法治社會中,實現對公民合法權益的刑法保護是推動社會健康穩定發展的客觀需要。個人信息權是新時代中的新生概念,在以往的發展歷程中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關注。然而,在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出現了很多個人信息侵權的案件,嚴重危害公民的合法權益以及正常生活,不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所以在新時代中,必須要進一步強化刑法規制,實現對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尤其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的發展歷程中,電子商務呈現出井噴式的發展態勢,這意味著國家與國家的往來更加頻繁,由于我國對于侵犯他人信息安全的行為在法律上沒有明確界定,這使得對于其他國家與地區的信息收集很難展開,從而也就不利于我國市場經濟的繼續發展。而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如果在社會發展實踐中完善了相關方面的刑法規制,一方面有利于強化對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的保障,進而減輕公民在參與社會活動與經濟活動中的信息負擔,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加快市場經濟發展步伐。由此可見,進一步強化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有利于社會安定團結,有利于改革開放的繼續深化。第二,實現公民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是刑法的功能與職責所在。刑法的建設就是更加有力的去打擊社會活動中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而對違法亂紀、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起到震懾作用,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降低社會活動中的犯罪率,進而預防犯罪行為。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刑法是底線,也是維護法律尊嚴的工具,是實現社會安定團結、規制公民行為的強制性制度。雖然現階段個人信息保護在民商法、行政法等相關法律中比較模糊,但是從個人信息保護的角度來看,這些法律所發揮的作用并不是很大,無法有效處理侵害他人信息安全的行為。而刑法則不同,如果在刑法體系中將侵害他人信息安全行為明確界定為違法犯罪行為,對于參與或者組織侵害其他公民信息安全的行為依據刑法進行懲處,那么公民的個人信息將會得到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同時可以有效降低侵害他人信息安全的發生概率。(二)現實依據。公民在參與社會活動以及生產活動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填寫個人信息的情況,這就是公民信息泄露以及信息安全受到侵害的根源,公民信息一旦出現泄露或者安全隱患,將會對人身安全以及財產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就目前發展實際情況來看,盡管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人們的法律意識不斷提高,但是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和地區的公民比較來看,法律意識相對淡薄,這使得一部分公民對于個人信息安全受到侵害的問題并沒有引起高度的重視。甚至還有一些人民群眾并不知道自己的個人信息在法律層面上是受到保護的,所以面對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的時候,不能有效利用法律武器去合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所以實現對公民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符合我國的國情民生。需要注意的是,刑法保護在維護公民信息權當中發揮重要作用,所以加大個人信息刑法保護力度是可以推動公民個人信息完善與發展的。基于此,該項工作具有緊迫性,需要立法部門、司法部門通力合作,加快個人信息刑法保護建設的速度。在網絡信息時代中,公民的信息安全尤為關鍵,從實踐角度來看,近年來將公民個人信息作為基礎而出現的違法犯罪行為不覺入耳、屢禁不止,嚴重影響力社會的安定團結以及國家法律體系的權威性。刑法通常都是在法律之外又建立的某種規定與規制,呈現出特定的屬性。首先,刑法具備強制性,對于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會依據相關規定實施程度判定,結合程度判定的結構進行懲處。所以刑法對于違法犯罪行為可以實現有效的約束與管制。其次,在刑法的規制下,司法部門可以對犯罪分子以及犯罪行為進行有效的法律裁決,例如剝奪不法分子的財產,限制不法分子的自由與權力等等,所以刑法是法律體系中的最后防線,集中凸顯出法律的震懾性功能。最后,通過對犯罪分子的心理震懾,可以抑制類似不法行為的出現。這就凸顯出了刑法在維護公民信息權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必須要加快公民個人信息刑法保護的力度與進程。
二、強化公民個人信息刑法保護的建議
第一,要清晰界定公民個人信息的內涵與外延,進而明確個人信息刑法保護的范疇。就目前發展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刑法當中對于公民個人信息的概念并沒有清晰界定,在定義、外延以及范疇上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這導致個人信息刑法保護的具體操作上依據不足,所以往往會使得司法活動捉襟見肘。基于此,為了實現對公民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時效性與針對性,必須要在現行刑法體系中明確規定公民個人信息的內涵與外延,在這一活動中,不僅要結合憲法中的公民信息權,同時還要充分考慮網絡信息環境下公民個人信息的拓展與延伸,進而使得個人信息刑法保護的目標更加明晰、范疇更加寬廣,從而為司法活動的開展提供法理依據,對于侵犯他人信息安全的行為進行高效、科學、準確的刑事裁決。與此同時,要在明確個人信息概念的基礎上,逐步強化公民的個人信息權益意識,使得廣大人民群眾在個人信息安全受到侵害的時候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確保公民信息權益得到最大程度的維護。第二,進一步加大個人信息司法救濟力度,實現司法救濟方式的多元化發展。在推進公民信息刑法保護的過程中,必須要嚴令禁止侵害他人信息權益、侵害他人信息安全的行為,在刑法建設的角度看,必須要集中思考如何加大與拓寬公民個人信息司法救濟的方式與力度。對于司法救濟中常用的公訴形式,會延長司法救濟的周期,無形當中會導致司法裁決過程中對于人力、資源以及時間的浪費,這樣就無法實現高效、快速、時效的預期效果。為了確保公民個人信息權益獲得全方位的維護,必須要進一步拓寬司法救濟的渠道,豐富司法救濟的方式,而為了進一步提高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的維護效率,應該結合公民的個人醫院以及信息安全維護訴求去靈活性的選擇司法救濟的方式,對于維權行為對公民自身蘇帶來的影響進行綜合性分析,之后再針對是否提起公訴做出合理性判斷,從而實現對公民信息權益的全面維護。第三,要進一步擴大侵害他人信息權益的犯罪主體界定。如今,我國現行刑法中,對于侵害公民個人信息權益的犯罪主體進行了規定,指出教育單位、電信單位、交通單位、機關服務單位、醫療衛生單位、金融單位等都屬于侵害人民群眾信息權益的犯罪主體。但是在現實中,可以對公民個人信息權益帶來威脅的主體遠不止于這些單位,還有很多其他主體的存在,尤其在商品經濟以及網絡信息環境中,犯罪主體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如招聘網站、房屋中介、房貸的經管人員都可以泄露公民的個人信息,也會利用公民的信息展開系列不法行為,所以在未來的發展中,為了進一步提高公民信息刑法保護的力度,必須要進一步擴大犯罪主體的認定范圍,進而約束更多的主體去維護公民信息權益。
總而言之,結合公民個人信息刑法保護的法理依據與現實依據,結合現階段信息技術發展的要求,在強化公民個人信息刑法保護力度的過程中,應該進一步明確個人信息刑法保護的范疇,拓寬公民個人信息刑法保護的渠道,擴大侵害公民信息權益犯罪主體的范圍。
作者:譚龍 單位:重慶大學
- 上一篇:網絡暴力傳播行為刑法規制分析
- 下一篇:官方身份無關性原則在國際刑法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