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化理念在高職教育管理中的應用
時間:2023-09-20 16:59:12
導語:人本化理念在高職教育管理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我國職業教育體制深化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應與時俱進發展,凸顯教育管理工作的人本化。面對當前高職教育管理工作存在教育管理理念落后、教育管理模式陳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應充分發揮人本化理念的應用價值,通過創新管理理念,改進課程管理、完善管理模式,增強管理效率、發展學生為本,實施人性管理、加強自我管理,拓展社會實踐、注重教師需求,加強激勵措施、實施教務公開,凸顯民主管理等策略,助力高職院校構建人本化教育管理模式,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人本化理念;高職;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作為高職院校管理工作至關重要的一部分,開展教育管理需立足于科學理念和原則,以組織和規范教育教學活動,培養高職學生良好綜合素養,提升高職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質量。人本化是一種新型管理理念,強調以人為本,以人治為核心,重視教育管理工作中涉及的各類人員,使高職師生參與教育管理工作,對培養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高質量人才具有積極意義。但伴隨高職教育不斷發展,教育管理工作凸顯出一系列新的問題,探究人本化的教育管理發展路徑具有必然性。
一、人本化理念的基本內涵與應用價值
(一)人本化理念的基本內涵第一,尊重、平等。教師與學生軍事教育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教育主導者,學生是教育主體。開展高職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學,充分尊重教師和學生,營造平等的校園文化氛圍,為人本化理念實施奠定堅實基礎。第二,互動、交流。傳統職業教育模式下,教師是課堂教學知識傳授者,學生則是被動接收者。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師轉化課堂定位和角色,充分發揮引導者和傾聽者作用,以朋友角度引導和教育學生,幫助學生解決成長與發展的各類難題,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需主動思考和學習,通過師生之間深度交流合作與互動,實現教學相長的目標。第三,滿足教師需求。每個教師均有其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在人本化理念的教育管理模式中,需結合教師實際需求,盡可能予以滿足,調動教師的工作動力,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水平。第四,師生共同參與教育管理。教師作為教育與管理工作核心,在教育管理方面最優發言權。人本化理念要求在制定教育管理策略和規劃時,引導廣大教師積極參與,教師對學生需求、教育管理問題認知更清晰,教師參與教育管理有助于提升管理策略的針對性與有效性。且教師參與教育管理工作能夠增強其工作積極性與歸屬感,有效緩解職業倦怠,并增強教師工作動力。
(二)人本化理念的應用價值其一,有助于調動教師和學生積極性。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需涉及管理者、教師與學生,運用人本化理念開展教育管理過程中,需要兼顧三方人員的意愿與實際需求,繼而打造有利于管理人員工作、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教育管理模式。基于人本化理念開展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其核心是為學生群體提供服務,要充分凸顯學生在管理中的主體性地位,在人本管理基礎上,不斷改進教學與教育管理的各環節,對教育教學過程科學監督,構建完善的教學服務體系,不僅可以保障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同時能夠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激發教師教學熱情,提升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管理能力,強化學生學習熱情與動力。其二,有助于構建層次化教學管理體系。教育與教育管理始終是高校工作的重點內容,構建完善運行保障機制,有助于推進教育與管理工作的秩序化開展。通過運用人本化管理理念開展教育管理工作,能夠形成層次化教育管理體系,增強教育與管理工作實效性。人本化理念的運用,是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標志,通過不斷改進教育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規范性、有效性。其三,有助于提升教學工作質量。制定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是教育管理工作重要內容,在人本化教育管理工作中,強調師生參與教育管理工作,使得教學計劃與目標更契合學生特點與需求,增強教學工作的科學性與嚴謹性,繼而提高教學工作總體質量。
二、當前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問題
(一)教育管理理念滯后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大學生具有本質差異性,其身心發展較為獨特,開展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需正確認知學生差異與特點,立足于學生角度實施人本化管理。然而縱觀當前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現狀,大部分教育管理人員仍然秉持傳統教育管理理念和思維,習慣于使用簡單粗暴的批評和懲罰,對學生進行強制性的管理,以使學生接受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滯后性的教育管理理念下,對學生實際需求的重視度不足,導致學生對教育管理十分排斥,部分學生甚至出現強烈的抵觸情緒。另外,由于教育管理理念發展滯后,導致教育管理工作者無法精準把握學生實際問題,教育管理工作開展舉步維艱,難以構建適應時代發展的教育管理模式,影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
(二)教育管理模式陳舊部分高職院校仍沿用傳統教育管理模式,即由教育管理工作者主導,按照教育管理工作的規劃部署執行,廣大師生則處于被動化地位。在此過程中,以規章制度實施教育管17理,忽視對師生的人文關懷,選擇的教育管理方法難以契合學生特點,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運用不足,影響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效率和工作質量。
(三)學生自我管理不足高職院校生源質量相對偏低,相比普通高校學生而言,其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相對落后,加之高職院校學習期間,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和引導相對不足,使諸多大學生難以把控自身優缺點,對行為習慣的約束度不足,體現出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不足。由于當前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不夠完善,學生難以正確認知自身的不良行為,形成了錯誤的自我評價,對未來發展職業生涯缺少規劃。這些由于自我管理不足而引發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部分學生甚至抱著混日子的思想,影響高職院校教育目標的實現,削弱教育管理工作有效性。
(一)創新管理理念,改進課程管理人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核心,亦是高職院校開展教育管理工作的重點。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質量直接影響人才的成長與未來發展。當前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秉持傳統思想理念,以官僚制的集權管理理念為主導,致使教育管理工作行政色彩十分鮮明,教師是整個教育管理工作的重心,難以真正貫徹落實以人文本。在人本化理念的指導下,高職院校開展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應創新傳統教育管理思想,以課程管理作為重點內容,結合當前行業發展趨勢與人才需求,對高職院校專業設置予以調整,打造具有綜合性、實用性的專業構成體系。與此同時,改變課程結構,增強學生課程自主選擇權,合理安排課程教學時間,解決以往課程教學的諸多問題。總而言之,人本化理念在高職教育管理應用的過程中,應轉變傳統行政管理理念和模式,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打造民主化的教育管理模式,為高職院校教科研人員提供參與教育管理的機會,營造尊重人的教育管理氛圍,切實增強高職院校人本化教育管理的成效。
(二)完善管理模式,增強管理效率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在開展人本化管理過程中,需明確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與積極性是根本目標。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均是人,雖然面向的管理對象具有顯著差異性,但在選擇教育管理方法、手段和模式的過程中,應始終以人這一因素為基點。在教師管理方面,由于傳統教師主導的教育管理模式,與高職院校教育發展需求難以契合,因此,基于新形勢背景下,高職院校需正確認知教育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遵循人本化理念基礎上,不斷完善教育管理制度,明確教師的主體職責和權限,維護教師的基本權益。與此同時,根據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特點,定期開展培訓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廣大高職教師的專業成長、職業生涯發展提供良好條件。關注教師的實際需求亦尤為重要,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應尊重教師職業和人格,幫助教師解決各類問題,使教師全身心開展教科研工作。在學生管理方面,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應結合職業院校學生特點,以新型教育管理手段,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當代大學生作為伴隨網絡發展而成長的一代,大學生對網絡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因此,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應充分發揮網絡信息技術的諸多優勢,加強與學生的一對一溝通交流,打造以個體為單元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此過程中,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可以利用微信、QQ、微博等平臺,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貫徹落實人本化管理理念,滿足學生的個體需求,提升高職教育管理效率和質量。
(三)發展學生為本,實施人性管理在高職院校傳統教育管理模式下,由于行政管理色彩過于濃厚,導致管理工作僵硬化、強制性,對學生人文關懷相對不足,大部分教師在班級與學生管理過程中,均是按照教育管理規章制度,以行政管理方法命令學生、規范學生言行,導致學生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十分被動。可見高職院校傳統教育管理模式不僅有違人本化理念,且影響師生之間構建良好的情誼,降低教育管理工作質量。因此,基于人本化理念背景下,開展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實際訴求,始終堅實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實施人性化管理。在課堂教學管理過程中,為學生賦予提出質疑、提出問題的機會,增強課堂中的探討交流,運用多媒體、合作學習、案例教學、實驗教學等多種方式方法,調動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課堂學習參與度。再如,開展學籍學分管理過程中,應按照終身職業教育理念基本要求,針對學習生涯中停學創業、工作的學生提供大力支持,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學習興趣,選擇多門選修課程,拓寬學生的知識維度。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管理過程中,加強社會調查與研究,明確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必備技能與素養,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管理工作,調動學生自主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為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四)加強自我管理,拓展社會實踐伴隨我國職業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改革,當前社會復合型人才具有較大缺口,自我管理能力是復合型人才的必備素養。基于人本化理念下,開展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應將自我管理能力培養作為核心內容,以促進學生自我管理為目標,探索高職教育管理工作新方法和新路徑。在培育高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過程中,應從學習和思想管理兩個維度著手。以方便,在學習管理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教師應不斷革新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主觀性與創作性,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在此過程中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塑造學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在開展教學評價過程中,重點考查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質疑精神、進步情況,從多維度開展考核評價工作,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則適當放權,引導學生租住構建學習小組,通過合作學習開展自我管理。除此之外,高職院校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人本化的教育管理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組織的作用,組織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促進學生情感交流,實現學生健康全面發展。高職院校亦可以與企業構建合作關系,為學生參與各類社會實踐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強化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水平,促進高職院校復合型人才培養。
(五)注重教師需求,加強激勵措施教師在面對學生時是教育工作者角色,而在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師作為被管理者,需充分群眾教師的主體性地位和需求,彰顯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對此,高職院校在實施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應保證教師參與管理工作的權利,教師能夠精準把握學生特點和實際情況,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信息,對于提升教育管理工作質量具有積極意義。另外,在人本化教育管理過程中,加強對教師的激勵,提高教師待遇水平,提高其工作熱情與動力。教育管理工作實施中,應加強教師培訓、獎勵、薪酬,從物質和精神層面予以激勵,滿足廣大教師的合理需求,增強其職業成就感、歸屬感與幸福感,全身心投入教科研工作。且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應注重崗位匹配,深入挖掘教師的內在潛能,促進教科研成果轉化,推動高職院校的穩定發展。
(六)實施教務公開,凸顯民主管理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實施教務公開能夠強化民主監督,提升教育管理決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高職院校可以在校園內的教學場所設置公告欄,及時發布有關教育管理的各類信息,讓廣大師生能夠第一時間了解高職院校的管理決策,充分體現民主監督的價值。同時,在高職院校設置教育管理意見箱、舉報箱,教師和學生均可以提出關于教育管理的建議和投訴,由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負責處理和解決。除此之外,完善內部人際溝通制度,始終堅持以誠相處、以理服人的基本原則,強調教育管理者與教師和學生的多維溝通交流,形成高職院校內部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的人際氛圍,使全員共同參與教育管理工作,形成民主化的管理氛圍,提高教師和學生對教育管理的認可度、滿意度。結語綜上所述,伴隨時代發展與進步,人本化理念運用于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是素質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高職院校作為職業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是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培養主陣地,對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意義深遠。因此,應深入解讀人本化理念的內涵,轉變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思想理念和模式,切實提升教育管理工作質量,服務高職院校高質量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許巖英.人本化理念在高職教育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研究,2021(9):67-68.
[2]張潤.人本化理念在高職教育管理中有效實施的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4):14-15.
[3]王柳.談人本化理念在高職教育管理中的融入與應用[J].才智,2018(9):50.
作者:郭麗 單位: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
- 上一篇:刑事政策和刑法在司法的相關性
- 下一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半年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