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立法思路與方法

時間:2022-07-27 11:17:21

導語:刑法立法思路與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刑法立法思路與方法

眾所周知,我國刑法在1997年經歷了一次重大修訂,之后到2017年,我國又通過了一個單行刑法和十個刑法修正案,刑事立法活動可謂頻繁。誠然,每次立法活動都是對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型犯罪和人民群眾強烈呼聲的快速反應,體現了我國刑法“權為民所用”的理念。然而,刑乃國之重器,以謙抑為尺度,在肯定快速立法正面作用的同時,也應對其進行理性分析和對待。例如;立法活躍為社會帶來了哪些負面影響?刑法干預過度是否影響社會發展?刑法立法的思路方法需要如何設計?這已經成為擺在我國法學界面臨的關鍵問題。

一、對近期我國刑事立法的總結與分析

近期我國刑事立法趨于嚴厲方向發展,非刑罰化和非犯罪化只是立法中附帶思考的問題和情況,刑罰從報應工具開始趨于教育國民的重要手段,注重懲罰向預防方向發展。當前,刑法已經不再是消極的對待犯罪行為,而是更加關注類似行為在未來的展望。同時,從我國刑事立法的頻繁程度分析,刑法保障機能也開始趨于社會管控方向發展,刑法的工具性以及干預性特征逐漸突出。

二、刑法立法的未來思路

(一)能動立法。我國刑法沿襲前蘇聯的犯罪概念,指出危害社會的行為是犯罪本質,當做出的行為危害到社會后,刑法才能啟動,這種立法思路是實施立法犯罪量與質的統一。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傳統的立法思路已經難以滿足時代的需求,對社會制度的良性運轉帶來一定的阻礙。而能動立法思路更加突出社會的基本運行秩序,以憲法價值保護為導向,明確指出哪些行為是不可容忍和不可忽視的,需要對其進行罪刑規范,而不需要強調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和嚴重性。例如敲詐勒索、搶奪以及盜竊等罪刑,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只有在行為比較嚴重以及金額達到一定數量后,才會追究刑事責任。在能動立法思路下,侵占或者盜竊價值很小的物品,如果在損害被害人以及公共利益下,也要進行刑事追究。這種立法理念更加符合時代的發展,更加務實以及合理。(二)理性立法。在和諧社會背景下,刑法不能作為社會治理的最佳方式,只有在特定針對的目的下使用刑法,才能推動社會文明的不斷前行,如果使用不當,不僅導致刑法無效,甚至可能對社會帶來更大危害,在此背景下,呼吁理性立法符合時代要求和人民訴求。首先,為了防止濫用立法權,需要對刑事制裁開展科學評估,例如在侵犯人民安寧權的行為中,需要綜合考慮行政規制和民事賠償進行立法,進而有助于恢復社會關系;又例如在保留死刑中,對于所謂的民意也要在立法過程中進行審慎對待和仔細甄別,不能在民意的要挾下而失去理性判斷,其次,在刑法立法中,法益稀薄化、抽象化以及早期化是立法者所推崇的,在這種立法思路下,增設了危險犯、預備犯以及未遂犯,但是這種立法方式對社會治理的效果十分有限,法益保護是立法依據,但是也不能將稀薄和抽象的法益納入到立法范圍內,例如,在很多西方國家,多次撥打騷擾電話的行為屬于一種犯罪行為,但是我國并沒有針對這一行為進行立法。(三)多元立法。多元立法的重要體現是對犯罪行為進行有效分層,并且結合犯罪類型以及犯罪程度配置相應的刑法制度。多元立法要求立法者不能使用犯罪概念統一衡量所有責任人,需要結合犯罪行為的輕重,對犯罪進行區別對待。因此,在多元立法思路下,我國刑法立法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作用,采用輕罪和重罪之分。多元立法要求立法者具備較高的法學素養,例如,如何防止刑法典和特別刑法中的罪名出現重合和交叉,其是司法部門面臨的關鍵問題,如果不妥善處理好這一問題,很可能導致刑法規定之間出現互不照應、相互重復以及互不協調的混亂局面。

三、刑法立法的未來方法

(一)制定輕犯罪法。輕犯罪法主要是將具有一定危險性和群體危害性的犯罪納入其中,在明確刑法內容后,需要結合社會具體情況以及刑法典,將影響社會關系的重要條文和罪名保留以及穩定下來即可。(二)刑法典修改與制定。在修改和制定刑法典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對其進行大規模的修改和整合,促使刑法典更加趨于合理科學,與輕犯罪法協調互補。首先,擴大刑法典規模,在刑法典中,需要規定造成實害或者侵害被害人權益的重罪,提升違法的明確性和可感性。同時,還要加強立法的穩定性和理性化,緩解立法者面臨的濫用刑法壓力,增設有關財產沒收、數罪并罰以及保安處分等規定。

四、結語

總而言之,立法想要更加活躍科學,需要立法者利用自己的智慧,反思立法方法和設計中存在的不足,傾聽社會各界的不同聲音。

[參考文獻]

[1]仝其憲.我國危害食品安全犯罪體系完善研究[D].安徽大學,2016.

[2]周光權.轉型時期刑法立法的思路與方法[J].中國社會科學,2016(03):123-146+207.

作者:薛新紅 單位:焦作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