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發展憲法思考
時間:2022-05-21 03:42:21
導語:民營經濟發展憲法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獲得了快速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其特點表現為“五六七八九”,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中國在國際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同時也表現出了諸多發展的瓶頸,比如憲法保護力度不夠。本文將從憲法這一制度層面分析民營企業發展的現狀、遇到的困難,并給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民營經濟;財產保護;憲法思考
一、我國憲法對民營經濟的規范歷程
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歷了從有到無,又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建國之初,民營經濟不被認同,甚至受到壓制,到如今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重大轉變與憲法對民營經濟的規定有著莫大的關系。五四憲法頒布于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社會建成的過渡時期,根據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條件,國家對民營企業的態度是“改造”,限制其發展,逐步發展為“公有”。民營企業在當時的發展十分困難,出于國家發展需要,民營企業只能接受改造。七五憲法和七八憲法都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現階段主要有兩種: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和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國家允許非農業的個體勞動者在城鎮或者農村的基層組織統一安排和管理下,從事法律許可范圍內的,不剝削他人的個體勞動。同時,引導他們逐步走上社會主義集體化的道路。可見,民營經濟的發展此時依然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與之對比的是,國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絕對的領導地位。這種重點發展公有制經濟限制非公有制的模式,確實可以快速發展國家實力,卻因為忽視了發展經濟的規律,片面發展導致經濟發展不協調,計劃經濟難以長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也導致民營企業錯失了很多發展的機會,從長遠來說,這會拉開與其他國家企業的實力。不可否認,一個國家民營企業的整體實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該國的綜合競爭實力。八二憲法是民營經濟發展的轉折點,因為它明確規定了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城鄉勞動者個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通過行政管理,指導、幫助和監督個體經濟。這一規定反映了我國對待民營經濟的態度由“改造”轉變為“指導、幫助和監督”,非公有制的憲法地位得到承認。八二憲法也明確指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的城鄉勞動者個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通過行政管理,指導、幫助和監督個體經濟。”但是它對民營經濟的憲法地位只字未提。這種轉變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有很大關系,改革開放使得我國經濟的發展駛入快車道,只有充分發揮公有制經濟和民營經濟的綜合作用,國民經濟才能更好地得到發展,我國由單純的計劃經濟發展到市場經濟給民營企業帶來了發展的機遇。自八二憲法制定頒布以來,我國對憲法又進行了五次修改,其中關于民營經濟的修改是一大特色,表現為不斷改善民營經濟的發展條件。例如,九九年憲法修正案確認了非公地位,把“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改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所有制結構從單一發展到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從“補充”到“重要組成部分”是民營經濟地位的提高,態度上也轉變為“鼓勵、支持和引導”。九九憲法修正案頒布于我國提出申請加入世貿組織前,修正案根據社會實際情況及時修改,適應了國內外發展的需要。之所以出現以上種種對非公的各種規定和轉變,一方面原因在于我國古代就有“重農抑商”政策的傳統,商人的社會地位較低,加上人們對商人“無商不奸”的印象;建國后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強調“公有”而非“私有”,這都會影響到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發展民營經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民營經濟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而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斷提高,我國不斷地參與到國際經濟競爭之中,客觀上也要求我國必須發展民營經濟,充分發揮其作用。
二、憲法對民營經濟規定的不足
(一)民營經濟憲法地位低,經營范圍狹窄。民營經濟在現實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憲法中卻沒有它的概念。與之相比公有制經濟有著比民營經濟更高的地位,即國家一貫優先保障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如今對民營經濟的態度則是鼓勵支持引導,監督和管理,這其中的“引導”可以理解為服從社會主義的發展大局,監督和管理意味著民營經濟較低的憲法地位。在國內,隨之產生的一個結果便是民營經濟經營的范圍是相對很有限的,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比如服務業,往往表現為吸納了大量閑散的社會勞動力、為國家納稅作出重要貢獻,而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又弱;在國外,雖然我國加入了世貿組織,但是近些年一直有國外政府、企業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懷疑,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我國更好的走出國門。(二)民營經濟下的財產保護不足。我國憲法規定社會主義公共財產神圣不可侵犯,保護公民合法的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的所有權,未對法人的財產保護做出明確規定,而且財產的保護范圍也主要是與生活相關的所有權,其他比如知識產權、債權、物權均未提及;國家為了公共利益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何謂“公共利益”沒有相關憲法解釋,只是說“補償”,至于是否能達到合理和公平,在現實中是很難做到的。對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企業來說,財產的保護便顯得尤為重要。憲法作為我國的根本法,對其他法律的制定具有指導作用。由于憲法條文自身高度的概括性,容易產生多種理解。比如國家對于非公有制經濟實行“監督和管理”,這里的“監督和管理”如何理解,它的權力邊界在哪里。下位法在體現這一原則的過程中往往表現為“管的寬”,與民營企業經常打交道的便是政府,政府依據這一規定對民營企業實行各種各樣的管理,實踐證明,政府不斷地簡政放權印證了這一點。憲法規范過于模糊,容易導致其他法律違背立法的初衷,造成違憲的現象,這就需要憲法不斷完善。同時,也要求憲法審查,對于違憲的法律法規應當及時修訂。
三、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憲法建議
(一)提高民營經濟的憲法地位是發展的前提。民營經濟有限的經營范圍與其憲法地位有著密切的關系。首先應當在憲法中增加“民營經濟”這一概念,為其發展提供憲法學原理。雖然憲法中有“非公有制經濟”的表述,但是其不足以涵蓋民營經濟的范圍,兩者雖然有交叉但并不完全相等。現實中由于兩者地位的不平等,在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競爭之中,民營企業往往被迫接受低于市場交易的不平等條件,這是有悖于市場經濟的平等原則的。其次,對于民營經濟的監督和管理這一規定應當刪除,因為監督和管理這一作用可以由“引導”來代替,這一表述會給民營經濟的發展帶來過多不必要的障礙,制度的完善也會促使政府的簡政放權。最后,除了關乎國家經濟命脈的企業、行業之外都可以逐步向民營經濟擴大市場的寬度和廣度。比如加強軍民融合,通過讓更多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到國家的發展之中,對于國家、企業和個人來說都是有益的。因此,應該適當提高民營經濟的憲法地位,縮小與公有制地位上的不平等,逐步減少政策上的障礙壁壘、隱形壁壘。(二)加大民營經濟財產保護是發展的動力。憲法對于國家財產、公民個人財產都做出了明確規定,然而對于法人的憲法地位未做出規定,既然民營經濟已經成為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應當在憲法中增加“法人財產”的概念,對法人的憲法地位予以承認、對法人財產予以明確保護,在處置法人合法財產時不能簡單的采取沒收,應當充分尊重財產所有人意愿。如果確實為了公眾利益需要征收或者征用企業、個人的財產,應當應予以合理的補償。至于如何達到合理,執法部門則要考慮當地的物價水平等因素,而不能只是簡單的補償。我們認為應該將私人財產的保護規定在公民的基本權利里面作為一項單獨的基本權利來規定。通過憲法保障企業和公民的財產,有利于實現“藏富于民”的治國理念,如果公民個人的收入不能跟上國家收入增長的速度,公民是很難有幸福感而言的。公民收入有了保障,才能更好的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兩者是相統一的。(三)完善以憲法為基礎的法律法規是民營企業發展的加速器。如果將“鼓勵”理解為對非公有制經濟貸款設置額外的限制,將“支持”理解為對非公有制經濟征收高于其他經濟形式的稅收,將“引導”理解為對相關行業市場進入的限制和禁止,那么究竟是憲法規范過于模糊還是法律存在違憲的可能?我們既要促進憲法對于民營經濟規定的完善,又要推動憲法能更好的在社會實際中執行,讓紙上的法律更好的落地,樹立起憲法的權威。要牢牢以憲法為基礎,建立起保護民營經濟的法律體系,減少和修訂與憲法相矛盾的法律法規。同時,我們也呼吁不斷完善憲法審查制度,加大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審查,讓憲法與下位法之間能有更好的銜接,從而服務于實際。
四、結語
憲法的權威不僅僅在于實施,也在于其規定的合理性,自身規定的不完善很容易造成理解、執行上的錯誤。宣傳憲法權威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不斷地完善法律并合理的實施。民營經濟在為我國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同時表現出來的憲法地位低、財產保護不足和法律法規不完善,我們也要勇于承認憲法對民營經濟的規定還需要不斷完善,民營經濟現在依然還面臨著眾多的現實困難需要通過憲法的完善來為其提供堅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參考文獻:
[1].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
[2]戴飛揚.美國聯邦憲法正當程序條款.中國政法大學.2018.
[3]奚金才,周利海.我國非公有制經濟保護不足的憲政思考.特區經濟.2014:55-56.
[4]季凌云.論我國對非公有制經濟的保護.華東政法學院.2006.
作者:司亞偉 許譯丹 單位:吉首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 上一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國內外制度探討
- 下一篇:大學生餅干消費市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