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信貸配給與農村經濟研究

時間:2022-04-20 02:45:08

導語:農業信貸配給與農村經濟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信貸配給與農村經濟研究

摘要:本文運用1996-2016年遼寧省的時間序列數據,采用VAR模型研究遼寧省農業信貸配給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表明從一般經濟意義上看這種信貸配給是缺乏效率的,遼寧省農業信貸配給所產生的資金資源的低效率配置變得越來越突出,為解釋遼寧省農業經濟發展緩慢的現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農業信貸配給;農村經濟發展;VAR模型

一、引言

農業是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對于增加農民收入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實現農業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對于解決好“三農”問題具有重要作用。“三農”工作的目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資本形成不足是造成“三農”問題的根源,在間接融資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下,金融機構信貸資金投入對農村經濟發展有重大的推動作用。但目前農業貸款難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障礙,如何解決信貸資金的支農問題,加速農村資本的投入,成為農村經濟發展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農村的信貸資金是農村經濟資源配置的核心,農業資源配置方式直接影響各農村經濟主體之間的經濟機會和利益分配,在眾多的經濟主體中,農村金融機構的地位可以說是首屈一指,農業信貸資金的投向直接影響著農村實體經濟的發展方向。也就是說農業信貸資金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伴隨著經濟的轉型發展,農村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優化農村經濟結構、轉換農村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未來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必須要堅持推動質量、效率、動力等三大變革,要沿著農村經濟發展質量提升的路徑不斷前行,提高農村全要素生產率。因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理解農業信貸配給與農村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既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理論問題,更是目前農村經濟發展階段農村經濟增長與農業信貸配給的協同作用的現實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關注信貸資金的配置效率,但是由于農村自然經濟環境、農業資源稟賦和農業產業結構等方面的差異,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本文以遼寧省的農村信貸配給為基礎,研究遼寧省數據支持下的農業信貸配給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二、文獻綜述

經濟學家AdamSmith(1776)在他著名的著作《國富論》中對信貸配給現象進行了論述。雖然沒直接使用“信貸配給”詞語,但說明了信貸配給的實質,當信貸配給的重要影響因素—利率受到作用時,信貸就會發生配置的情況。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學術界對信貸配給問題開始進行真正的理論研究。現代最早研究始于Roosa等人,理論研究的內容與市場不完全競爭、利率管制等制度因素及銀行的資產結構偏好相關。Roosa(1951)正式提出“信貸可獲性學說(creditavailabilitydoctrine)”,可以說這是信貸配給理論的起源,后經Scott(1957)和Lindberk(1962)及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的學者對信貸可獲得性學說開展深入研究得以發展。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學術界對商業銀行信貸配給問題的研究更加深入。以Hodgman(1960)、Jaffee和Modigliani(1969)為代表的眾多學者開始探索商業銀行信貸配給的成因,從銀行對貸款風險的判斷和態度以及銀企關系來探討商業銀行信貸配給問題,逐步為商業銀行信貸配給理論確立了微觀基礎。信貸配給理論的最新進展是HellmanandStiglitz(2009)第一次將信貸市場與證券市場納入同一框架進行分析,以探討商業銀行信貸配給與證券市場上的權益配給是否可以共存的問題。國內學者裴輝儒(2010)通過建立面板數據模型分析農業信貸和農業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得出農業經濟規模的差異導致金融服務與農村經濟發展呈現差異化。王周偉和伏開寶(2015)通過建立面板向量自回歸模型來研究區域經濟增長、農業信貸余額增長與財政支出增長的相關關系,得出區域順周期效應的空間相關性和集聚性和農業信貸波動存在明顯的順周期效應。綜上,農業信貸配給理論加深了人們對農村信貸市場資金供求失衡的認識,拓展了有關農村信貸市場資金供求關系問題研究的視野,啟發了人們進一步開展相關研究的思路,從而也為系統深入研究農業信貸配給與農村的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實證計量模型

(一)變量設計。本文收集了1996年-2016年遼寧省相關指標數據,研究農村信貸配給與農業經濟發展的關系。具體變量說明如下:對于農村信貸配給指標,采用的是CC=A/B,其中A為遼寧省農業貸款余額占全國貸款余額的比重,B為遼寧省GDP占全國GDP總量的比重,信貸配給是個反向指標,表示農業信貸資金與農村經濟的匹配程度,CC值越大說明農業信貸資金越充足,農村信貸配給程度越緩和。反之,CC值越小說明農業信貸資金不足,農村信貸配給越嚴重。對于農村經濟發展指標本文采用人均農業GDP表示,并對該指標進行取自然對數處理,取對數后記為lngdp。此外,本文還考慮地方政府農業支出占農業GDP的比重來反映地方政府行為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變量符號記為gov。本文也納入了通貨膨脹率來反映價格波動或者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變量符號記為cpi。為了避免量綱差異過大,本文對cpi也進行了取自然對數處理,取對數后記為lncpi。對于通貨膨脹率和人均農業GDP,本文調整為以1995年為基期的同比增長。(二)數據來源及模型建立。數據來源為《遼寧省統計年鑒》、《新中國60年統計資料匯編》、遼寧省金融運行報告和人民銀行的官方網站。程序的運行基于Eviews7.2軟件。本文通過建立農業信貸配給、農村經濟發展、財政支出水平和通貨膨脹之間的VAR模型,然后結合回歸結果、脈沖效應和方差分解分析各變量之間的動態關系。(三)平穩性檢驗及滯后期的確定。由于虛假回歸問題的存在,在對模型進行擬合時必須檢驗變量的平穩性。首先,對農村信貸配給CC、農村經濟發展lnpgdp、地方政府農業財政支出水平gov和通貨膨脹cpi進行單位根檢驗,采用的是LLC檢驗。結果顯示相關變量是平穩的,可以建立平穩的VAR模型。最優滯后期檢驗,根據AIC判斷準則表明,建立滯后兩期的VAR模型最優。(四)模型估計結果。本文建立農村經濟發展lnpgdp、農業信貸配給CC、地方政府農業財政支出水平gov和通貨膨脹lncpi四個變量的VAR模型進行估計,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各變量對沖擊的反應函數。VAR模型結果①顯示,滯后一期和二期的農業信貸供給對農村經濟發展和通貨膨脹具有負向影響。這與遼寧省經濟環境背景有關,農業信貸市場的有效運行離不開涉農制度和環境的支持,農村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由此導致的農業項目風險規避程度的增加都有可能導致或擴大信貸配給。首先農業信貸市場是在一定的涉農制度環境中運行的,隨著轉型發展的進程,遼寧省的經濟環境與制度沒有實現一體化的趨勢,經濟金融結構具有明顯的“被分割的經濟(fragmentedeconomy)”②的特征,以完善的農村制度環境為背景的農業信貸配給模型并不能完全解釋我國這樣的轉型經濟國家出現的信貸配給現象。而且金融市場體系不發達,農村融資主要通過金融機構貸款這種間接融資渠道,直接融資渠道匱乏。在這樣的體制和機制不完善的經濟環境中,農產品價格和農業資本收益都被扭曲,存在比較嚴重農村信貸配給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農村經濟發展。農業信貸配給現象也說明了農村信貸配給導致的資金要素市場的扭曲,農業信貸配給的一個直接后果必然會導致農村資源配置的不當和效率降低。因此,要改善農業信貸配給的現象就要在農村經濟轉型發展的基礎上培育適合農村經濟發展的制度,并與其他改革統籌協調、協同推進。為此,要加強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各項措施形成統籌發展的合力,充分發揮農業信貸資金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五)脈沖效應分析。模型估計結果僅能反映變量之間短期局部的動態關系,但解釋能力有限。下面本文進一步研究內生變量收到一個正交沖擊后的響應,采用500次的蒙特卡洛模擬繪制出滯后10期的脈沖響應圖。根據脈沖圖顯示的結果,農業信貸供給產生一個正向沖擊,對農村的經濟發展產生負向響應,對地方政府農業財政供給產生負向響應,但是影響幅度較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幅度小,對通貨膨脹前期產生正向響應,后期產生負向響應。隨著農村經濟的轉型發展,農村經濟發展程度逐步改善,但是由于農業信貸市場機制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單純的依靠農業市場機制不能實現農業資源的最優配置,仍需要地方政府對關于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的重點產業項目進行審批和監督管理等干預,營造良好安全的社會秩序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特別是有效地利用地方政府的財政職能影響地方農業經濟的發展。尤其由于農業的弱質性,無法依靠市場自發調節農業信貸資金的供求時,必須依靠地方政府調節農業資金的分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此外,遼寧省的金融環境比較簡單,農業直接融資渠道匱乏,主要通過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進行間接融資,導致農業信貸配給是農村金融市場的典型特征。因此,農業信貸配給對農村的經濟發展影響不可小覷。隨著農業經濟轉型發展和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轉變農業信貸配給的現象對構建協調發展的信貸支農體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機構調整具有重要的作用。(六)方差分解。為了對變量的動態關系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對變量的預測誤差進行方差分解,結果顯示了第1期至第10期的方差分解情況,通過觀察結果發現農村信貸配給對經濟增長的方差貢獻在第10期為10.32%,對地方政府農業財政支出和通貨膨脹的方差貢獻相對較小。農村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信貸資金的支持,作為農村發展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農業信貸資金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時,就會對農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經濟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由于信貸資金的逐利性和農業經濟的弱質性、低收益等特點,信貸資金較多的流入到非農業等其他的部門,使得農業信貸資金不能滿足農業發展對信貸資金的需求,產生了農業信貸配給。因此,農業信貸配給就是信貸資金在農業和非農部門之間的資金配置問題,其影響了農業的信貸資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農村經濟發展。農村信貸資金發揮的杠桿作用對農村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尤其在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中,農村信貸資金的投向決定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方向。對于一些具有發展潛力的剛剛起步的農業項目來說,通過信貸資金的投放可以幫助其擴大生產規模,最終實現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但是由于農村信貸配給的發生,新生的農業項目也可能缺乏發展資金而扼殺在搖籃里。可能金融機構對農業融資項目的風險程度了解的不全面,并不能無成本地觀察到該項目的收益,即存在有成本的狀態證實問題。信息不對稱是農業信貸市場的顯著特征。由于利率在信息不對稱下具有的甄別和激勵作用,它的變化就會通過農業融資項目風險或預期監督成本的變化影響到金融機構貸款資產的質量。可以說,正是金融機構農業貸款資產的質量對利率的依從性導致了農業信貸配給的產生。所以,農業信貸配給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較大,嚴重影響了農村信貸資金的使用效率,又為農村信貸配給形成了隱性條件,因此合理的使用農業信貸資金,控制農村信貸配給的程度是當前農村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目標。農村的信貸配給越來越受到關注,不斷的降低農業信貸配給的程度,信貸資源配置效率才能得以提高,才能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升級和農村的經濟發展。

四、研究結論及啟示

農業信貸資金配置效率直接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質量,農業信貸配給是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農業信貸資金的分配結構直接關系到我國農村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關系到農村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與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因此農業信貸資金的投入規模增加,農業部門的產出也會相應的增加,但是由于農業信貸配給使得部分農業生產部門不能獲得充足的發展資金,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效率。農業信貸配給越嚴重的地區,農村的經濟發展受到的抑制程度越大,農村的經濟發展越滯后。反之,農業信貸配給相對緩和的地區,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來說較好。總之,農業信貸資金供給更應該滿足現代農村經濟轉型發展的需求,優化農業信貸資金資源配置效率,擴大優質農業信貸資金增量供給水平,實現農村信貸市場動態平衡,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農村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農村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農村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基于上述研究結論,得到的啟示如下:一是要深化農村金融機構改革,建立起健康且穩健機制,加強利潤的激勵和約束力,促進金融體系向注重內涵式的發展方式轉變,增強對農村信貸市場提供信貸資金的動力和能力。二是采用農業稅收優惠和地方政府農業財政補貼等經濟手段,促進金融機構對農村增加信貸資金供給,保持和發展我國農村市場經濟活力,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升級改造和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提升農村經濟發展質量。三是建立農業信用擔保機構或者通過農業保險來分擔和轉移金融機構風險,提高金融機構提供農村信貸資金的積極性,加快推進農村機制和體制改革,充分發揮信貸資金的杠桿作用,提高信貸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金融服務農業實體經濟質效。研究表明從一般經濟意義上看農業信貸配給是缺乏效率的,嚴重影響農村經濟發展質量。遼寧省農業信貸配給所產生的農業資金的低效率配置變得越來越突出,為解釋遼寧省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的現象奠定良好的基礎。簡單的說,農村經濟發展強調均衡、協調和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但這離不開農業信貸資金有效配給。農業信貸配給狀況的改善與農村經濟的協調發展,直接關系到各項農村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影響農村經濟增長和農村福利分配。因此,有必要對此問題進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討,以便出臺相關的農村經濟金融政策,使農業信貸資金流向真正需要的地方,為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利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劉艷華.信貸配給與農業經濟區域差異——基于平滑轉換回歸模型的實證分析[J].統計應用研究,2015(6):72-78.

[2]田俊麗.中國農村信貸配給及農村金融體系重構[D].西南財經大學,2006.

[3]陳博.城鄉收入差距對我國經濟增長的非線性作用研究——基于動態面板與門限面板模型[J].現代科學管理,2015(8):30-63.

[4]金俐.信貸配給:微觀基礎與貨幣政策含義研究[D].復旦大學,2004.

[5]翟文杰.二元經濟條件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基于我國門限面板數據模型的實證研究[J].HAINANFINANCE,2013(10):10-14.

[6]StiglitzJEandWeissA.CreditRationingwithManyBorrowers[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7.Vol.77:228-231.

[7]PhilippeAdairandFredjFhima.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CreditRationingontheTunisianBankCreditMarket[J].JournalofEconomicsandDevelopmentStudies,2014(2):81-97.

作者:丁丹 單位:遼寧大學國際關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