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轉股實現銀企雙贏論文

時間:2022-06-08 05:46:00

導語:債轉股實現銀企雙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債轉股實現銀企雙贏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何謂債轉股;實施債轉股的條件;目前債轉股的運行情況;企業、商業銀行如何面對債轉股;債轉股應注意的問題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債轉股具體指的是在國有商業銀行組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國有銀行與國有企業之間原本是債權、債務關系、明確不是所有的企業不良債權都可以轉化為股權、企業管理水平較高,債權債務清楚,財務行為規范、國家有關部門共向資產管理公司推薦債轉股企業六百零一戶、債轉股成功的關鍵在企業、債轉股后企業經營結構應調整、債轉股后企業治理結構應調整、債轉股后企業產權結構也應作相應調整、債轉股使商業銀行利弊均沾、國家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警惕賴帳經濟的出現、資產管理公司與企業應建立起新型的合作關系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目前,我國已經啟動的債轉股已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作為化解金融風險、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債轉股要實現銀行與企業"雙贏"的政策目標,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作為債轉股主體的企業與銀行,如何正確理解其含義,認識其作用,分析其影響,抓住債轉股實施的有利機遇,輕裝上陣,迎接加入WTO的挑戰,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關鍵詞:債轉股AMC五級分類法

一、何謂債轉股:

1999年4月,中國第一家專業化經營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宣成立,注冊資本100億元人民幣,這標志著包括債轉股在內的銀企重組工作的啟動。

所謂"債轉股",是債務重組的一種方式,顧名思義是銀行將對企業的債權轉換為股權。在我國,債轉股具體指的是在國有商業銀行組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依法處置銀行的不良資產,對部分企業的銀行貸款,以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作為投資主體實行債權轉股權。債轉股前后銀行、企業、資產管理公司關系對照圖:

可見,國有銀行與國有企業之間原本是債權、債務關系,但當債務人陷入暫時的財務困難,而此時會因債權人的立即求償要求而滑向永久的財務困難時,債權人面臨債權遭受損失的現實風險而被迫采取了妥協行動,做出利益饒讓,希望以短期的利益損失來換取長期的有可能彌補短期損失的潛在收益。債權人被迫將短期借貸行為轉化為長期投資行為,將現實的短期信貸風險轉化為潛在的長期投資風險。債務人則獲得了即時的債務重組收益,短期內減輕了負債;但從長期來看,企業被控股,那么債權人關心的是其投資是否會得到相應的回報。于是,債權人常常會要求企業改變其內部治理結構,以求經營盈利并最終收回投資退出企業。盡管企業對股權投資不需要還本付息,但實際上最后所要求的回報率比債轉股之前的回報率更高,這就極大地增加了企業的內外壓力并分流了企業原有股東的未來潛在收益,因此,債轉股中原債務人實質是要付出代價的。當然,若企業最終脫困,這種代價也是值得付出的。那么,哪些企業能被列為債轉股企業呢?

二、實施債轉股的條件:

首先,我們應明確不是所有的企業不良債權都可以轉化為股權。實施債轉股企業有五個基本條件:一是產品適銷對路,質量符合要求,有市場競爭力;二是工藝裝備為國內外先進水平,生產符合環保要求;三是企業管理水平較高,債權債務清楚,財務行為規范;四是企業領導班子強,董事長、總經理善于經營管理;五是轉換經營機制的方案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各項改革措施有力,減員增效,下崗分流的任務落實并得到地方政府確認。債轉股不是將企業的債務轉變為國家資本金,五個條件中,第五個條件是要害,說明債轉股的目的之一仍是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三、目前債轉股的運行情況:

在了解了債轉股的含義與條件之后,讓我們來關注一下債轉股的實際運行情況:

中國從1999年展開債轉股工作。當年4月,國內第一家經營商業銀行剝離的信貸資產的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宣告成立。隨后又相繼設立了中國東方、長城、華融等三家資產管理公司。其相關資料如下:

以上四家國有商業銀行總共承擔了超過1億元的銀行信貸資產。1年多來,這些資產管理公司綜合運用出售、置換、資產重組、債轉股、證券化等方式,對貸款及其抵押品進行處置,取得了很大進展,對于防范金融風險,改善信貸資產質量,推動國企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到去年底,國家有關部門共向資產管理公司推薦債轉股企業六百零一戶,建議轉股額達四千五百九十六億元。目前各方同意實施債轉股的企業有五百六十九戶,占推薦企業的百分之九十四點七。還需進一步協商的有十一戶,占百分之一點八。目前有關方面正在積極協商,力爭把十一戶企業的債轉股方案盡早敲定。即時,實施債轉股的企業將達到580戶。

在已實施債轉股的企業中,大型國有企業占了很大比重。以唐鋼為例,今年10月25日,唐鋼股份的母公司唐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中國華融、中國信達、中國東方等三家資產管理公司達成債轉股協議,唐鋼債轉股總額達35.3億多元。唐鋼債轉股的數額是目前河北省最大的一筆。通過債轉股,唐鋼的資產負債率可下降25個百分點,每年節省利息支出1.13億元,企業負擔大大減輕,為企業加快改革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十五"期間,唐鋼將利用債轉股創造的條件,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精品。到"十五"末,唐鋼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109元,利潤總額15億元。再以重鋼為例,今年,重鋼與中國華融、中國東方、中國信達、中國長城四家資產管理公司簽訂了債轉股協議。四家中,華融承接了32億,占所有金額的89.86%。卸下36.258億的包袱后,重鋼虧損額比由81.7%降至51%。重鋼是重慶市職工人數最多的特大型國企,曾有過輝煌的過去,但由于多種原因,近年來重鋼的虧損額越來越大。今年兼并特鋼后,債務更重。據統計,1999年虧損5.9億,占當年重慶市國企虧損總額的45%。可見,減少重鋼的虧損對于扭轉整個重慶市國企虧損局面有重要作用。

四、企業、商業銀行如何面對債轉股:

(一)、債轉股成功的關鍵在企業。

國有企業債務負擔重是個老問題。據國家統計局1998年的數字顯示,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中負債率高于80%的占40.5%。當前我國國有企業困難的原因較復雜,高負債率只是其中之一,最為根本的原因還是缺乏有效規范的公司治理制度:企業困難的根本原因不是高負債而是存在大量非運營資產,企業困難的根本原因不是過高的負債率而是太低的資產收益率。單純的企業財務失敗往往并不首先采用"債轉股",運用其它方法如債務期限結構調整、債務工具與品種結構調整等方法來調解更為合適。"債轉股"僅是企業的治標之舉,是一種延緩矛盾和風險爆發時的應急措施,"債轉股"能否盤活,能否達到預期目的,關鍵在于企業債轉股后能否抓住契機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制度,徹底轉變經營管理機制,改革技術創新制度。這才是國有企業真正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可見,債轉股只能在減輕企業債務負擔方面發揮一定作用,對于國企存在的

紛繁復雜的各類問題,如內在機制問題,設備陳舊問題,產權結構不合理問題及外來競爭加劇問題等等,其作用是受到限制的。

我們的債轉股企業該如何把握好這個機遇呢?

首先,債轉股后企業經營結構應調整。前面提及企業困難的根本原因是太低的資產收益率,這是由該企業的經營能力決定的。經濟學上有這樣一個原理:在前提相同的情況下,企業經營業績是不變的,不因經營資本來源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說,企業以自有資本經營還是負債經營,其資金成本與經營能力是相同的。那么企業經營業績的好壞與債務負擔高低就應是無關的。這就類似于一個人要買房,他可以用多年的積蓄,也可以貸款買房。如果他選擇后者,就會有相應的債務負擔,他也因此更努力地工作以取得報酬償還貸款。難道我們能說因為有了債務負擔而降低了此人工作以獲取收入的能力嗎?不。企業也是如此,他必須在調整財務結構的同時調整經營結構:該關閉的關閉,該停產的停產,該合并的合并,該剝離出售的剝離出售,讓企業自主地選擇那些合適的項目,提高流動資產的經營能力。

其次,債轉股后企業治理結構應調整。債權往往將治理結構的調整作為債務重組的先決條件之一,通常是原經營管理人員的去職及重要債權人對企業的直接監控甚至接管,待財務結構、經營結構及必要的產權結構調整完成之后形成新的治理機構。我國通過"債轉股"政策實行債務重組,原來的債權人將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資產管理公司這樣一個新股東,其如何介入企業的治理結構調整目前還不得而知。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即企業治理結構若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很可能為以后企業新的債務危機埋下伏筆。

最后,債轉股后企業產權結構也應作相應調整。要進行企業治理結構的調整,還必須先對企業的產權結構做出調整。債轉股政策導致了產權結構的變化。資產管理公司的股東身份只是暫時性、過渡性的,必須引入新的接替股東才有意義,這就取決于資產管理公司對所擁有的股份作如何的處理。若引入新的約束力更強的股東,改變國有股一股獨占的局面,以改變國企經營管理機制,國企才能真正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二)、債轉股使商業銀行利弊均沾。

我國即將加入WTO,這就意味著我國銀行將全面融入世界貿易體系,銀行業直接參與國際競爭即將成為現實。然而,我國商業銀行近況如何呢?隨著以市場化為導向的經濟改革不斷深化,銀行的資產風險日益得到覆蓋,存在大量的不良資產,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高達20000億元,占金融機構總資產的20%左右。現在,實行債轉股,把一部分不良資產剝離出去,這部分不良資產即被沖銷,銀行的不良資產比例下降,金融風險也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另一方面,銀行剝離一部分不良資產,也將會調整部分利益。銀行會損失部分利息收入。將不良資產剝離給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經營,雖然能獲得部分股息或分紅,但這部分收入勢必低于原先的利息收入,況且,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也存在經營好壞問題。經營得好,銀行還可以從中獲得股息或分紅;經營不善,則有可能造成資產流失。可見,債轉股雖減輕了銀行的負擔,但仍會給銀行帶來信用危機和道德風險。但無論如何,雖然銀行利弊均沾,但利大于弊,應該抓住此機遇。面對債轉股,銀行有許多的基礎工作要做。一是關于資產清分工作。目前,銀行資產實行"五級分類法",即將銀行資產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五大類。對此,銀行需做好資產清分工作,整理、保留信貸數據,為日后提供完整的資產信息。二是關于信貸資產盤活工作,銀行剝離一部分資產,丟掉了部分包袱,但并不因此一丟百了,仍要抓好信貸資產存量的盤活工作,保全信貸資產。三是關于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問題。關于資產負債表的變動。資產方,貸款資產減少,債券資產增加;負債方,中央銀行再貸款減少。結果,資本充足率和流動性都得以提高。調整總分行資金關系。轉股的大部分是分行的債權,沖銷再貸款和增加債券主要在總行進行,這就涉及到總行如何支持分行以實現分行的資產負債表平衡。四是在存在多家債權人轉股問題時,先通過債權額的大小確定債轉股牽頭行,由牽頭行組建債權人委員會。該委員會參與企業重大決策,推行企業股份制改造。

五、債轉股應注意的問題:

(一)、從大的環境講,國家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我國要進行經濟體制的改革,實行規范化操作,法律的制定與完善是必不可少的。美國于1989年通過了《金融結構改革、復興和實施法案》,其債務重組信托公司應運而生;日本政府為實施金融不良資產重組,修改了存款保險法。我們期待著一部規范債轉股操作的法律的誕生。

(二)、警惕賴帳經濟的出現。我國之所以形成為數不少的不良金融債權是因為我國社會信用制度不健全,社會信用環境不佳,還沒形成欠債還錢的市場經濟機制。而債轉股很容易使地方政府和企業造成某種程度的豁免預期,使之千方百計爭取這頓免費的午餐。不論是否符合債轉股的條件都紛紛申報。與此同時,原本付息、注重信用的好企業也受到打擊。可能造成按時還錢的企業越來越少,賴帳企業越來越多。因此,我們在債轉股開始時,應明確界定債轉股的臨界點,嚴禁新的不良債權的發生。

(三)、資產管理公司與企業應建立起新型的合作關系。債轉股部分要盤活,有賴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作為主體的資產管理公司與企業之間更是應該密切配合。一方面國企要深化改革,搞好股份制改造,另一方面資產管理公司應適當行使股東權利,完成其改革使命。

(四)、完善資本市場,加快發展中介機構。進一步進行結構調整,加大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使其真正置于投資者的監督機制之下。同時引導居民儲蓄資金進入股市,不僅可彌補債轉股企業上市的資金缺口,還可為居民開辟新的投資渠道。最后,發展投資銀行等中介機構,利用資產重組等手段最大限度地盤活不良資產。從虧損經濟、壞帳經濟走向信用經濟,債轉股具有創新意義。當然,我們也看到實施債轉股的艱巨性與長期性,我國的債轉股還會面臨許多挑戰,這需要我們共同關注與努力。路漫漫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