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會工作創新意義

時間:2022-01-23 08:48:49

導語:高校工會工作創新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工會工作創新意義

[摘要]“網上工會”是傳統工會與網絡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數字化工作平臺。“網上工會”是工會自身改革的體現,為職工提供更優質服務的需要。工會干部要轉變觀念,把“網上工會”與實體工會高度融合,使工會成為高校教職工靠得住的“職工之家”。

[關鍵詞]“網上工會”;高校工會;創新意義

“互聯網+”時代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在給高校的工會帶來巨大的挑戰的同時也給工作組織建設和工會服務水平的提升帶來了歷史機遇。中央高度明確提出,要打造網上相互聯動的工作模式。因此,高校工會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加強網上工會建設,積極轉變工作方式,為本校職工打造看得見、靠得住的“職工之家”。

一、建設“網上工會”注意的問題

“網上工會”與實體工會兩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建設“網上工會”的前提是有實體工會。沒有實體工會也就不可能有“網上工會”,而且實體工會自身的管理水平也直接影響著“網上工會”的建設和運營水平。雖然說“網上工會”有許多功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夠網上解決,有些事物必須是實體工會才能夠解決落實。“網上工會”與實體工會相比,有其獨特的優勢互補,能夠煥發實體工會的活力,讓實體工會及時改進其不足。“網上工會”和實體工會可以相互配合,實現優勢互補。因此在建設工會時,既要重視“網上工會”的建設,也要重視實體工會的建設。建設“網上工會”需要技術支撐,在建設時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及時更新升級軟硬件系統,善于應用新的信息技術和信息產品,進一步提高工會工作管理和服務水平,使工會組織的凝聚力得到增強。“網上工會”不要一味地追求新技術,而是在建設時要把新產品和新技術與傳統工會工作有效嫁接,重視會員的需求。高校的“網上工會”是對外宣傳的窗口也是服務教職工的平臺,因此高校的“網上工會”要把涉及違反法律法規及國家政策的信息做到應公開盡公開,在堅持正面宣傳的前提下,及進更新,提高學校和工會的知名度,讓教職工及時了解和學習相關的政策法規,使職工對工會產生歸屬感。高校的“網上工會”只是對本單位的教職工負責,服務范圍要覆蓋全校教職工。在進行管理時,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的管理手段,如BBS不宜采用實名制,對于一些涉及員工個人隱私情況的問題,則在登錄時讓他們設置需要的密碼,以保證他人無法查閱和修改。“網上工會”要不斷創新,處理好公開性和局域關系,逐步提高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二、“網上工會”對推進高校工會工作創新的意義

“網上工會”是工會以互聯網為載體,把傳統工會工作與網絡信息技術相結合,不斷創新加強與會員的互動,使網上工會成為為會員提供高效便捷服務的工作平臺,也可以稱之為電子工會或虛擬工會。(一)“網上工會”讓高校為教職工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高校是信息化程度較高的一種社會組織,教職工主要以知識分子為主,是相對穩定使用網絡的群體。“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的教職工的工作、交往及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因此,高校的組織部門要不斷完善管理和服務水平,給高校教職工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建設“網上工會”能夠體現工會的先進性,進一步提高工會管理和服務的質量。“網上工會”能夠把黨的聲音及時傳遞給教職工,網絡的透明性和“網上工會”間的互動,更便于接受黨的領導,也有利于群眾的監督,同時為密切黨群和干群關系提供更多的選擇。高校的教職工成員組成比較復雜,為了使校園和諧穩定發展,必須讓黨的政策和校園成果惠及每位教職工。由于教職工工作性質和文化水平的差異,有些職工對工會的認識不足。為了改變這種現狀,高校工會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網上工會”,如利用微信平臺或者微博等多種傳媒對工會的工作進行宣傳,努力讓每一位教職工都加入到工會組織這個大家庭中來。“網上工會”的出現使高校工會更加著眼教職工的實際問題,為他們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如職工在生活中遇到的需要維權的問題而不知如何去做,想入會卻又不知去何處入會的問題,還有些職工迫切需要的問題,如婚戀交友問題等。高校工會要給全校的教職工搭建平臺,為他們提供更加可靠的優質服務。(二)“網上工會”讓高校工會成為黨政與教職工間的紐帶與橋梁。工會不屬于高校的主管部門也不屬于重要的職能部門,如果脫離職工群眾,就無法體現其真正的價值。高校工會只有真正為教職工著想,關注他們的工作生活情況,及時了解他們的心聲,關心愛護他們,為他們的利益著想,才能夠得到廣大教職工的擁護和信任,才能夠使高校的教職工團結起來,推動高校的發展。工會組織要充分發揮其號召力和凝聚力,為教職工謀取福利,只有這樣,才能夠受到黨政的重視,成為高校黨政與教職工相互聯系的紐帶與橋梁。(三)“網上工會”。使高校工會成為教職工可依賴的“家”高校工會宣傳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工作方式和活動模式比較僵化。高校教職工以知識分子為主,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民主意識,他們具有主動參與公務事物管理的想法和能力,希望得到社會的尊重,渴望自由。“網上工會”可以給高校的教職工提供多種形式的交流平臺,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服務,實現信息的雙向或者多向交流互動,由原來的直接管理向平等服務轉變,讓教職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為高校長期的發展獻言獻策。通過交流也能夠讓工會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了解他們的想法,并通過集體的智慧推動高校事業的良好運行和發展。建設“網上工會”能夠為教職工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務,讓教職工感到信任和尊重,真正把工會當成“家”,實現當家做主的愿望。只有如此,工會組織才能夠真正回歸到群眾組織中。(四)“網上工會”使高校工會與時俱進。現在許多高校工會工作還停留在傳統階段,滿足于工作現狀,按傳統思路工作辦事,而且工會的信息化水平遠遠滯后于政府的信息化水平,與高校的其他部門相比,工會的信息化建設水平也遠遠落后于其他職能部門。而且實行的也不是民主管理,有時甚至無法為教職工進行依法維權,無法滿足教職工的需求,在學校組織機構中屬工會的地位比較尷尬。建設“網上工會”為高校工會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實現信息化革命,突破時間與路徑的依賴,提高工會組織傳遞信息的效率。“網上工會”的建設使信息的傳遞方向和層級發生了改變,讓高校的工會組織進行組織變革,促進組織機構的扁平化和精簡化的實現。“網上工會”能夠采用一條龍服務提高辦事效率,建立網絡站點完善工會組織體系,克服官僚主義等弊端,為教職工提供優質化服務。借助“網上工會”充分調動和利用各種資源,推動高校工會工作的創新。

三、利用“網上工會”推進高校工會工作創新的策略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工會要充分利用“網上工會”的優勢,不斷調整和優化工會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模式,建立創新型的工作管理模式,讓高校工會的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一)通過“網上工會”促進高校工會參與職能的創新高校工會要充分利用“網上工會”不斷完善教代會制度,使廣大教職工依法參與學校的管理和決策,并對高校實行民主監督。利用好“網上工會”平臺,對于高校中的一些重大決策認真聽取廣大教職工的建議,開設各種提案征集、管理和答復的專欄,增加學校管理事物的透明度,使提案更有代表性。高校工會可以充分利用“網上工會”逐步完善校務公開和民主評議制度,使教職工能夠通過局域網參與高校的各種活動。民主監督和評議校務,使教職工能夠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并充分發表自己的心聲。“網上工會”可以開設“建議征集欄”,利用BBS教職工論壇對教職工的合理化建議進行收集、整理、上報和反饋。教職工可以查閱這些內容,使提案公開透明更具代表性,進一步提高廣大教職工的參與熱情。同時,還要對提出已取得成效的合理化建議進行表彰。利用“網上工會”逐步完善現有體制的不足,使高校依法民主治校。(二)通過“網上工會”促進高校工會建設職能的創新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高校工會為學校的中心工作提供支持,有效履行“網上工會”的建設職能,為教學和科研提供交流平臺,擴大比賽影響,提高比賽的實效性、公平性,并把一些獲勝者的比賽視頻上傳到“網上工會”開設的專題欄目中,讓廣大教職工觀察學習。還可以利用“網上工會”組織各種新型的教學比賽,宣傳推行各類先進模范,同時把他們的相關先進事跡放在網上進行公示,然后讓教職工通過投票系統進行投票選舉。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學科、專業間必然會出現融合交叉的現象。高校工會還可以充分利用“網上工會”為科研項目提供渠道,讓高校教學與科研人員根據自己的需求,組織研究團隊并進行科學研究,并為這些研究或者建設提供更多的選擇和相關資源。(三)通過“網上工會”促進高校工會維護職能的創新為了促進高校工會維護職能的創新,高校工會要充分利用“網上工會”對與學校發展有關的管理措施以及和高校教職工利益有關的一些決策方案放在網上,并利用征集系統征集意見和建議。同時,通過網上工會的互動平臺,充分了解教職工的意見及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并把教職工普遍反映的問題和矛盾及建議進行整理、上報給相關部門,采用在線答疑等多種形式與學校的教職工進行溝通與交流,傾聽他們的想法,遇到矛盾及時化解,使彼此相互信任。同時“網上工會”要提供一些法律服務和心理咨詢服務,及時幫助教職工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問題。不斷完善會員信息系統,及時準確地把握會員的動態,準確掌握會員的生活狀態。若職工在生活上出現臨時變故,工會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為會員提供人性化的具有針對性的服務。除此之外,工會還可以定期組織一些線下聯誼活動,為教職工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幫助。(四)通過“網上工會”促進高校工會教育職能創新為了更好地履行“網上工會”的教育職能,“網上工會”要及時更新相關的國家政策法規及學校的改革措施,以便于廣大教職工及時了解和學習。同時,建立教職工論壇,讓教職工通過平臺進行交流與學習,實現工會與會員間的交流互動,體現教育的平等性和民主性。為廣大教職工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如組織書畫攝影比賽等活動,讓會員把自己的作品上傳,并由教職工進行投票選舉,提高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把線上線下有效結合,提高活動效果,同時進行大力宣傳,提高比賽的氛圍和水平。高校工會還可以利用“網上工會”讓教職工自行組織自我教育的活動,如自駕旅游、慈善幫扶活動等。“網上工會”可以拓展和延伸實體工會的職能,但是需要做好及時更新信息,維護好后臺等有關工作,以滿足會員的需要。高校工會要充分利用好“網上工會”平臺,使線上線下相互融合,打造群團工作新格局。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信息傳播與溝通的方式,高校工會要充分緊跟時展,充分利用“網上工會”這一創新平臺,轉變思想觀念,創新工作模式和工作手段,加大宣傳力度,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把教職工團結起來,提高工會的凝聚力。充分發揮工會的作用,同時為職工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為高校的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史瑋琳.高校工會教代會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應用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

[2]張小帆,楊帆.基于網絡時代化下高校工會文化建設工作初探[J].改革與開放,2016(9):112-113.

[3]蒲汝玲.順應互聯網+時代構建網上工會新天地[J].天津市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3):19-22.

[4]甘建軍.建設“網上工會”探索新形勢下工會工作的新路子[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5):13-13.

[5]王潔.建設“網上工會”開創工會工作新局面[J].丹東紡專學報,2005(2):92-92.

[6]張雅雅.工會改革背景下的“互聯網+工會”工作創新[J].天津市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4):7-11.

[7]任建強.以“互聯網+工會工作”模式推動工會管理創新[J].現代企業文化,2017(29):44.

[8]暢建英.“互聯網+”時代下工會管理新型模式探究[J].時代報告,2017(20):129.

作者:林青 單位:寧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