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會青年教師發展現狀及策略

時間:2022-09-05 10:17:37

導語:高校工會青年教師發展現狀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工會青年教師發展現狀及策略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師的發展現狀和重視物質及職業發展的需求特征,結合高校工會在推動青年教師發展中實際舉措和成效,提出高校工會在推動青年教師發展中存在的缺乏清晰定位等4個問題,同時深入剖析了存在問題的成因,并針對上述問題和成因提出高校工會推動青年教師發展的4點策略,為新時代高校工會服務青年教師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高校工會;青年教師;發展現狀;策略

中國科研主要人力資源是來自于高校青年教師,對現代國內各行業科研都有較大的承擔責任,同時還要面對教學任務。基于此,培養青年教師成長制度的建立和升級,成為當前中國高校管理領域非常重要的任務。《工會法》中規定,各個高校工會主要職能是參與、維護、建設、教育,是維護青年教師利益、維護合法權益的重要組織,由此可見,高校工會對青年教師發展重要性明顯。對青年教師利益的維護,能有效解決青年教師與高校間存在的勞動爭議,有利于維護和諧穩定的勞資雙方關系,能為青年教師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這是中國高校科研水平提升必須創建的基本前提。文章對各方面研究成果總結分析后,認為國內學者的研究更傾向于高校青年教師實際需求,由此展開的高校工會性質與職能研究,深入到教師發展促進層面,并提出相應的改革建議,為研究指明方向。但是,對這些研究方向和結論分析后,認為當前高校工會在促進青年教師發展方面,欠缺的就是系統全面分析,具體的成因、對策等并沒有得到立體性的論證。文章通過對已有研究文獻總結歸納,引入法律制度角度后,對高校工會運行機制提出新的發展空間,這有利于梳理其與青年教師現狀關系,更有利于快速精準地將高校工會對青年教師發展效果定位,分析其中成因和問題,由此來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路徑。

1高校青年教師的發展現狀及需求特征

近年來,全國各地高校都認識到青年教師人才的重要性,薪酬待遇方面的提高,也的確吸引全國青年教師的流動,高校教師隊伍青年群體比重增加[4]。高校青年教師特征就是具有極強的可塑性,但需要面對的學習壓力很大,這也是決定其對物質、精神需求更多的根源。1.1物質需求文章分析高校青年教師工作環境時發現,該群體入職最初幾年經濟環境并不好,職稱不高,科研空間有限,很多時候面對生活壓力,青年教師往往無法承擔成家立業、購房置地、養育子女與老人等壓力。很多時候我們看到青年教師為了緩解生活上的壓力,到校外兼職來補貼生活,這種情況對群體成長來說非常不利。而且,青年教師本身就更希望能獲得學術利益,在校內對研究經費、環境氛圍等都有較高的物質要求。1.2職業發展需求青年教師群體對職業發展需求很強烈,一般日常工作時,青年教師不僅要承擔教學壓力、科研任務,還要面對自身的學習成長,從這些角度來說,青年教師承擔的壓力很大。作為高校科研中堅力量,工作的具體開展對青年教師本身利益也有很大影響,職稱、晉升、績效、薪資等,都與之有關。青年教師本身年齡是處于上升期間,希望自己能得到成長,對高校內部的晉升機會非常重視。

2高校工會在推動青年教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工會職能缺乏清晰定位。高校工會在實際工作的定位并不清晰,很多時候存在管理職能相互重疊的現象。日常活動基本都是業余活動組織、福利發放等,完全可以由人事部門來替代。《工會法》條例中要求工會能承擔教職工思想政治建設的宣傳和培育,但高校一般宣傳部門都能完成這些工作。正是這種職能重疊的問題,造成工會對勞動者權利意識培養處于滯后階段,特別是溝通、監督、民主管理等方面,工會因交涉權限得不到法律制度保障,常常停留在表面現象。2.2工會與高校青年教師缺乏暢通的溝通渠道。二者間缺乏合理的溝通渠道,很多時候處于信息絕緣狀態,不僅青年教師無法向工會表達訴求,工會對教師群體的需求也不清楚,而一般工作人員因缺乏制度支撐,面對青年教師的咨詢和訴求,根本就沒有可以反饋的機制,最終導致問題被擱置。這種情況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高校青年教師不重視自身工會會員身份,無法從工會中獲得福利待遇,對工會的職能完全不重視。而實際工作中,高校工會宣傳功能并未發揮出來,青年教師并沒有得到工會的積極幫助,有意愿想要表達但始終都沒有合理的渠道。2.3工會工作脫離了高校青年教師基本需求。高校工會更重視青年教師政治經濟權益層面,對專業發展權的重視程度不高,最終導致青年教師培訓、晉升、學習、科研各方權利的實現受到阻礙,這些問題形成的根源就在于工會無法從需求出發,工會本身對青年教師專業發展也不夠重視,教務部、人事部等承擔這方面工作任務更重,青年教師專業發展與工會間關系脫節。2.4工會人才隊伍結構尚未完善。高校工會建設基礎薄弱,不僅隊伍組織關系松散,且組織結構不合理,工會人員本身素質參差不一,不僅業務能力差、工作經驗少,對專業培訓的認知能力不足,這就造成對教職員工合法權益的維護缺乏基本的處理辦法,青年教師合法權益并不能得到保障。2.5高校二級工會未能充分發揮職能。實際工作因各方影響因素的存在,并不能充分發揮二級工會作用。原本應該起到銜接學校、教師群體關系的二級工會,在此時起到的作用并不理想。對學校管理而言,二級學院領導對二級工會建設認知偏差嚴重,僅僅是將其作為宣傳、組織的邊緣機構,并未將二者關系實現對接,這就是二級工會無法獲得成長空間的根源。

3高校工會在推動青年教師發展中存在問題的成因

現代高校發展速度很快,各方面都有著新的時代需求,但高校工會建設速度并未升級,還是延續原有的工作模式,這就是造成高校工會建設無法跟上時代的原因,從此導致的實際工作問題,必須深入到核心才能抓住問題關鍵,只有這樣才能快速找到解決辦法。由此可見,高校工會對青年教師發展的促進,當前問題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3.1高校工會利益代表性缺失。目前高校工會并不能發揮其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的功能,特別是青年教師對物質、精神利益訴求高,工會對該群體的保護能力不強,缺乏基本的保護動力。如果青年教師與高校間出現爭議,工會需要作為教師代表與高校交涉,但是,工會本身財政,人事等重要事宜都是由高校決定,工會必然無法對青年教師權益維護產生積極心理,甚至很多時候直接犧牲教師個人利益,維護所謂的人際關系。這種現實情況造成的根源,就是工會職能定位混亂,工作人員專業素質無法保證,工會原本的溝通和維護作用無法發揮,對青年教師起不到合法權益的保護作用,溝通、交流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3.2相關制度保障不完善。目前,國內各個高校遇到教職工維權等爭議問題時,根本得不到基本制度保障,嚴重的工會缺位問題由此而來,工會在高校中處于非常尷尬的地位。與此同時,工會本身得到高校重視程度有限,在校內地位不高,制度保障并不絕對,即便是工會領導,也很難有一定的話語權,工會在面臨教師合法權益受損時,往往無法發聲,對高校工會發展來說,這是非常嚴重的束縛因素。3.3青年教師群體的權利和維權意識淡薄。中國高校職業教育始終沒有增強《勞動法》相關教育,很多勞動者完全不了解自身應有的法律權利,工會制度認知更是不夠全面。以高校教師來說,這類型勞動者與雇傭方發生爭議時,不管是勞動爭議還是人事爭議,都更傾向于以司法途徑來解決問題。青年教師本身與高校間就是聘任合同關系,這種勞動關系權利并不能以法律途徑來實現合理保障,當青年教師提出訴求時,學校內部民主監督與管理并不能實現這種要求。3.4工會經費不足以支撐大范圍大規模的活動。當前高校工會經費不足問題始終都是困擾其發展的重要原因,多數經費是等待上級財政撥款,還需要校內財務的支持,但是,這兩個層面的經費都非常有限,很多高校工會工作受重視程度不高,能分配給工會的財務款項并不多,特別是福利發放、娛樂活動組織等,都很難發揮工會本身應有的作用。

4高校工會推動青年教師發展的策略

現代高校工會是連接執政黨與職工群眾的重要組織,是群眾最根本利益的代表組織,基本的政治性、教育性職能,決定其工作制度模式并不會出現明顯變化,在此基礎條件下,文章以現有問題為出發點,探索高校工會在促進青年教師發展方面應該發揮的功能,給出的建議對策總結如下。4.1重新定位與進一步明確工會職能。當前高校工會應該對實際問題深入理解,開展座談會,來調查青年教師群體實際需求,這有利于深度了解青年教師思想動態,經過充分調研討論,對青年教師當前面臨實際困難、內在要求詳細分析,將討論結果呈交給校內領導層,由此來下達有效的部門工作引導方案,這是青年教師能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方式。另外,傳統工會理論對當前高校工會工作展開影響較大,原本工會的作用就是教育職能,組織群眾教育活動,提高教職工隊伍素質。思想政治工作對中國高校來說非常重要,前文已經論述過,其職能與宣傳部門重疊現象明顯,青年教師群體特征、工會經費限制問題充分研討后,工會最終將教育職能定義到勞動權利意識方面。《教師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經過工會組織普及解讀后,能讓青年教師進一步了解自身權利義務,確保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維護個人利益。綜合來說,高校工會可以定期聘請法律專家,或者是勞動行政部門專業人士,為青年教師群體講解相關法律法規的內容,靈活處理相關的培訓方式。4.2完善溝通機制,充分理解和滿足高校青年教師發展需求。當前高校工會可以將服務項目、功能等互聯網化,將其轉移到互聯網平臺上,通過創建快捷窗口的方式,讓青年教師能保持隨時與工會溝通的關系,如微博、微信、APP等,都是很好的信息傳遞途徑。對青年教師訴求的反饋,可以通過郵箱、問卷、網絡投票等方式,隨時收集青年教師的建議、意見等,這也是可以實現青年教師監督工會日常工作的重要途徑,是實現工會與青年教師間信息互通的基本方式。對高校工會來說,可建立專業服務組織,為青年教師進行心理方面的教育,還有相關法律內容的咨詢,這有利于隨時掌握青年教師精神、心理及其他訴求。這種實時互動的形式,可以實現線上線下服務機制的有效聯動。4.3創建新時代服務型工會。新時代高校工會應該向著服務型組織轉型,根據學校實際需求來探索教職工訴求,基本原則以公益性、普惠性為主,通過創建服務型工會的形式,與職工群眾融為一體。應該將服務能力不足工會組織轉型或排除,轉變工會在青年教師心中不作為的特征,實際工作時要將教師利益擺在首位。另外,通過完善工會服務系統,將活動形式組織多元化,創新服務層次,實現服務制度的快速完善,這對于教職工來說,可以實現全方位的服務模式建立。主要工作:(1)增加法律援助、心理咨詢項目,為盡可能多的教職工提供服務幫助,能得到工會組織的協助;(2)增強基礎硬件設施建設,通過工會來組織硬件設施的升級和應用,能以全方位來推進工會服務功能的實現。4.4加強學習,提高工會專職人員的專業性。利用崗位需求來招聘對應人才,將工會隊伍結構合理優化,以工作經驗充足的優秀教師作為干部,將其經驗優勢充分發揮,原本工會中年紀大、素質低的工作人員逐漸淘汰或轉崗;同時打造創新型工會,根據不同工作崗位來嚴格執行專業培訓計劃,這有利于提升工會隊伍整體素質,有利于實現隊伍活力的激發。這對于工會專職人員專業性的培養來說,可以實現專業人才的整體性培養。建立校級工會與二級工會間的合理溝通機制,這對于引導二級工會來說意義重大,相關的制度保障有利于健全工作組織環境,將基本的制度、規章、條例等貫徹到實踐中。而且,校級工會的工作之一就是為二級工會提供必要條件,必要場所、耗材、人員等,都需要由校級工會來安排,并根據制度來完成專項辦公經費的劃撥和使用,有利于實現二級工會工作的全面展開與落實。現代高校改革制度處于不斷深化狀態,高校管理重心逐步下移,各個基層部門開始向著自我管理、發展模式轉變,高校工會要結合教職工合法權益訴求,來完成基本的二級教代會建設,并根據法律法規來建立相關的制度模式,推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層次的提升。

5結束語

新時代高校工會工作在堅持全面服務的同時,需要更進一步做好精準化服務,尤其是針對青年教師群體的服務工作,要更加精準、高效、系統地開展。高校工會須正確認識青年教師的發展現狀和需求特征,充分發揮工會的四項職能,把培養和支撐青年教師的工作認真扎實地開展下去,為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俞偉東.高校工會促進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7(12):87-88.

[2]王慧民.創建服務型工會:工會職能的中國式發展[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9,23(5):30-33.

[3]范迪新.高校工會細節管理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3(2):38-39.

[4]籍祥魁.論高校工會在加強改進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4(10):61-62.

[5]張志祥.高校工會做好組織青年教師的方略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6):263-264.

作者:王黎明 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