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非公企業工會經審工作
時間:2022-06-13 02:47:36
導語:加強非公企業工會經審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非公企業工會經費收繳與監督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非公企業工會組建始終沒能與工會經費的收繳同步發展。非公企業的工會經費不能計提,或者不能及時、足額計提,使工會經審組織無從開展審計監督工作。隨著“兩個普遍”工作的不斷深化,集聚在街鎮、開發區(經濟園區)、商務樓宇的一大批非公企業成立了工會組織,盡管也曾有“先組建、后規范”、“邊組建、邊規范”的設想和計劃,但是完成建會任務以后,如何去規范,如何發揮作用就很少有人過問了;至于怎樣收繳好工會經費為職工服務,更是沒有人關心,在第十三次市工代會上,洪浩主席把這種現象稱之為“被工會”。所以,非公企業經審組織同步產生后也因此往往不能正常的運作,形同虛設。2.非公企業工會財務不獨立成為經費監督的難題。近年來,非公企業工會組織數量大幅度增長,但是許多非公企業工會沒有建立經費賬戶。有些職工人數較少、工會經費不多的非公企業工會無專戶,或由企業行政代管、或是成為工會干部抽屜中的日常收支流水賬。據了解,以上情況在全市各區、縣中非常普遍。非公企業工會無經費、有經費無賬戶,不僅成為當前開展非公企業工會工作的重要障礙,而且也是上海工會經費監督管理中突出問題。3.經審干部身兼數職經審監督工作難以到位。目前各區、縣社區街鎮總工會經審委員會主任一般由街鎮財務科長兼任,這部分同志雖有一定的財務和審計方面的專業知識,但是平時本職工作就非常繁忙,對于工會的經審工作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對所屬基層工會經審組織工作指導和服務的缺位。在非公企業中,選舉產生的經審干部多數不僅身兼數職,而且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因此,履職的可能性、實效性微乎其微。
二、原因分析
1“.先組建、后規范”推進了非公企業工會組建,但后規范難度加大。2013年以來,非公經濟吸納職工比例逐年上升,大量集中在園區、樓宇、社區的小微企業,以成立“聯合工會”的形式予以“覆蓋”,但由于這些企業規模小數量多,行業多樣,職工層次高低不一,需求和訴求更為復雜。“先組建、后規范”是我們推進非公企業工會組建的工作策略,但后“規范”工作不能及時跟上,在一定程度上就失去了推進“兩個普遍”的真正目的和意義。2.工會經費收繳亟需強有力的法律支撐。由于眾多的非公企業規模較小、企業經營者法制意識淡薄、職工流動性較大、企業生產效益普遍較差,從而造成工會經費更難收繳。即使是有相當規模的非公企業,其中有部分也不按《工會法》規定的工資總額項目組成來劃撥工會經費,而將如獎金、津貼和補貼等均不列入劃撥的范圍。雖然《工會法》規定了企事業單位無正當理由拖延或者不劃撥工會經費,基層工會或者上級工會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拒不執行的工會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但法不責眾,對數量眾多的非公企業都申請采用支付令的辦法是難以做到的。3.工會經費監督力量不足。由于非公企業工會組建時間前后不一,工作水平也參差不齊,有的經審組織(干部)因工會無經費、不建賬,無事可干;有的在企業身兼數職,本職工作忙,根本無暇顧及;有的企業人員流動大,剛剛當選就被調離或跳槽;有的因缺少相關專業知識,要參加上級工會的活動和培訓,也得不到資方支持。顯然,非公企業工會經審隊伍難以發揮應有作用。作為非公企業工會的上一級工會,其本身經費監督力量也明顯不足,難以勝任對下一級經費監督管理的職責。據了解,目前本市各街鎮社區總工會經審工作主要依靠街鎮機關財務人員兼職來開展,這些兼職經審干部其專業能力和從業資格一般沒有問題,基本能夠保證做好街鎮社區總工會本級的經審工作,但要抽出相當的時間和精力,進一步探索和推進下一級大量的非公企業經費收繳和審查監督工作,完成“下審一級”的任務,往往望而卻步。近幾年,上級工會和各級財政撥付的專項資金逐年遞增,其中相當部分是面向非公企業的,這些資金涉及面廣、專業性強,社會關注度高,社區街鎮工會今后經審工作的任務會更重、難度會更大、作用也會更顯重要。
三、對策和措施
1.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切實落實“先組建,后規范”的要求。要制訂好“后規范”的工作時間表和路線圖,列入年度工作目標,層層分解,步步推進,配套好具體方案和相關措施,營造依法向工會計撥經費的良好社會氛圍。2.多管齊下,創新非公企業工會經費監督工作方法。加強非公企業工會經費的管理,首先,要專題調研重點推進。通過召開專題工作會議,明確任務和目標;開展專題工作調研,摸清底數和現狀;組織專題工作研討,破解瓶頸和難題;組織專題工作培訓,掌握相關政策和法規;設立專題工作獎勵;建立專題工作考評,把非公企業工會經費監督管理工作列入各級工會年度工作考核和目標管理之中。其次,要區別非公企業工會運作的不同狀況尋找工作的突破口。對已單獨建會、有一定工會工作基礎、并按規定計撥經費獨立核算的,加強指導和服務,穩步開展財務、經審規范化達標建設活動;對于工會財務運作尚欠規范的非公企業,加強上對下的經費收支情況審計,給予指導和幫助,促進其規范運作;對于尚未建立工會財務賬戶的非公企業,加強走訪宣傳,督促其盡快建立規范的工會財務運作機制。對由于缺乏專業人員而開展工會經費審查有困難的企業,提倡經費使用情況通過一定途徑向會員公開,接受會員監督,使工會經費真正實現公開透明。再次,研究規范運作的政策,引導非公企業從拒撥工會經費到協議收繳,從有條件的減免經費到按規定足額撥繳經費。對因規模小、職工人數少、工會經費不多、建立銀行賬戶年費有一定門檻的情況,可設立工會經費記賬中心,以保證非公企業工會經費監督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3.發揮街鎮社區總工會“樞紐和陣地”作用。由于本市非公企業主要集聚在經濟園區、商務樓宇和街道社區,社區總工會熟悉轄區內非公經濟情況,已成為工會組織體系中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具有重要的樞紐和陣地作用。為此,要進一步發揮好各社區總工會的優勢,先行先試,循序漸進,推進非公企業工會經費監督工作的不斷規范與提高。
本文作者:呂美溪工作單位:上海市總工會經審辦
精品范文
10加強人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