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公訴制度淺析論文
時間:2022-04-10 09:50:00
導語:民事公訴制度淺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由于缺乏民事公訴制度,我國的民事公益在受損日趨嚴重的情況下因此得不到應有的救濟,這與建立和諧社會的目標顯然是不相符的,因此,本文擬從民事公訴的必要性方面來談論我國建立該制度的必要。
一、民事公訴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公訴是民事公益訴訟中的一種形式,是相對刑事公訴而言的一種表述。具體是指檢察機關在法定情形下,為維護公共利益,以國家名義將特定的民事案件提交人民法院審判的一種訴訟活動形式。
一般而言,民事公訴具有以下特征:提起民事公訴的主體是檢察機關,這也是與民眾公訴的重要區別之一。民事公訴是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對民事實體活動的一種監督形式,這有別于檢察機關對民事訴訟活動的監督。民事公訴是檢察機關以國家名義代表國家提起的,目的是維護公共利益,而不是維護本機關利益或者其他個別人的利益。民事公訴只針對特定的侵犯公共利益的民事違法行為提起。民事公訴不是獨立于民事訴訟的一種制度,而是民事訴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除特別規定外,其他都受民事訴訟的法理、基本原則等約束。
二、建立民事公訴制度的必要性
(一)建立民事公訴制度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我國正處于體制轉型時期,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共同發揮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可靠的司法保障。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檢察機關是法律的守護人,其職責除了追訴犯罪、司法監督以外,更重要的還在于保障民權。民事公訴就是檢察機關保障民權的一個重要體現。構建民事公訴制度,是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社會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要求。
(二)建立民事公訴制度是由檢察機關的性質和特殊地位決定的。針對我國目前國情,由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訴,對解決重大侵犯公共利益的案件有著明顯的優勢:一是檢察機關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是公共利益的維護者,有責任對任何違法行為進行監督。另外,當群體性公共利益受到侵犯后,若無任何公民、團體組織提起訴訟,或者無能力提起訴訟,或者基于某種原因不便提起訴訟,豈不是造成了訴訟主體的缺位?二是基于檢察機關的職權和特殊地位,無論是從訴訟能力、訴訟條件,還是從訴訟效率、訴訟結果以及案件執行的角度來看,檢察機關都有著明顯的優勢,這對解決重大侵犯公共利益的案件和維護國家、社會的整體利益都有著巨大作用。當然,民事公訴的范圍必須受到嚴格限制。只有從制度上建立由檢察機關、行政機關、公民、法人、團體組織均可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機制,即將提起民事訴訟的主體范圍擴大,才會更好的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三、我國民事公訴制度構建的幾點設想
(一)拓寬起訴資格的范圍。民事公訴的檢察機關并不與民事案件有直接的利害關系,這就導致司法實踐中,一些法院以檢察機關原告不適資格為由拒絕受理案件,嚴重影響了民事公訴工作的開展,因此,突破我國傳統民事訴訟中原告資格的范圍,是構建民事公訴制度的首要問題?,F代各國民事訴訟理論已將當事人范圍從傳統的直接利害關系人擴展到非直接利害關系人,非直接利害關系人基于實體權利人的信托而享有程序意義上的訴權,檢察機關代表國家提起民事公訴,就是一種法定的訴訟信托。檢察院提起民事公訴,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通例。在我國,必須突破現有原告資格范圍,否則,不可能構建民事公訴制度。
(二)賦予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中充分的權利。建立民事公訴制度的重點,就是要賦予檢察機關充分的權利。我國應借鑒美國的成功經驗,在民事公訴中,賦予檢察機關如下主要權利:(1)調查取證權。檢查機關在訴訟程序開始之前,可以通過民事調查令的方式,要求任何“人”,包括公司、團體、合伙等法律實體以及自然人,提供有關民事調查的一切書面材料。(2)優先審理權。對于檢察機關提起的民事訴訟,法院應優先盡快審理。(3)和解權。在民事公訴訟中的檢察機關可以和被告就案件的處理和訴訟費用開支的方法達成和解協議。
(三)改革訴訟成本制度。訴訟成本直接影響、制約檢察機關行使民事公訴權的力度??梢詮膬煞矫嫒胧郑?1)強化訴訟費用緩交、減交或免交的權力。根據我國現有的訴訟費用的有關法律,訴訟費用可緩交、減交、免交的范圍中有一條是當事人為社會公共福利組織的。檢察機關雖不是社會公共福利組織,但其為公眾利益提起民事公訴,顯然具有維護社會公共福利的職能,應規定其可以享受一定限度的訴訟費用緩交、減交、免交的權力。(2)訴訟費用外的訴訟成本由被害人承擔。檢察機關在進行公益訴訟前,有一個前置程序:征求被害人是否起訴;當被害人放棄起訴,請求檢察機關民事公訴時,勝訴仍然會給被害人帶來賠償,這樣可以約定勝訴后從被害人所獲賠償中拿出一部分,來支付訴訟費用外的訴訟成本開支,由于受害人自行起訴時將付出更大的訴訟成本,從而能為被害人所接受,這樣也能防止被害人怠于起訴而難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情況發生。
(四)確定民事公訴的范圍。為使公益訴訟體制更加高效和順暢,在我國現階段,由檢察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應有一定的范圍限制,主要限于:(1)侵犯國有或集體所有財產的案件;(2)環境污染和嚴重破壞自然資源的案件;(3)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案件;(4)擾亂社會市場經濟秩序和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案件。
參考文獻:
[1]董偉威.民事公益訴訟人的法律問題[J].人民司法,2002.(12).
[2]廖中洪主編.民事訴訟改革熱點問題研究綜述[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6.
- 上一篇:職工合法權益維護論文
- 下一篇:農民工維權公證必要性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