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監督能力要素論文
時間:2022-04-11 10:29:00
導語:法律監督能力要素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法律監督能力作為檢察機關所具有的內在能力,其大小強弱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我認為,法律監督能力的構成要素應包括以下7種:
1.權力資源要素。權力資源,對檢察機關來說就是檢察權,它構成了法律監督能力區別于其他主體能力的質的規定性,是法律監督能力的根本。檢察權內在體現為法律監督權,外在表現為偵查監督、公訴、民事行政檢察、反貪污賄賂、瀆職檢察、監所檢察、控告申訴檢察、預防職務犯罪等各項檢察業務工作。當前,在檢察業務工作上主要問題是:一是以業務工作為中心的思想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來。一些檢察院和一些領導干部中,沒有形成重視業務、鉆研業務、發展業務的濃厚氛圍,專家型人才、專門型人才、辦案能手、業務典型等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崇尚。二是在業務上,既存在超越職權、濫用職權,甚至執法犯法的問題,也存在不愿監督、不敢監督、不善監督,履行職責不到位的問題。
2.領導資源要素。領導資源要素是法律監督能力的前提性因素,也是關鍵性要素。加強法律監督能力建設,關鍵在班子,班子的關鍵在一把手,一把手的關鍵在其有沒有良好的精神狀態、明確的工作思路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首先,要保持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第二,要從檢察事業發展戰略的高度來明確加強法律監督能力建設的思路。第三,要有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求真務實,是衡量領導干部加強法律監督能力建設的工作態度、工作方法、工作作風和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志。
3.人力資源要素。人力資源與領導資源要素一樣,也是法律監督能力的前提性因素,并且是主導性的要素。人力資源包括量(檢察工作人員的數量)和質(檢察工作人員的體質、智力、知識、技能、價值觀、團隊精神)兩個方面。目前,素質偏低、監督乏力、管理落后是檢察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這三個主要問題中,最根本的是素質問題,政治素質不過硬、身體素質不過硬、檢務技能不過硬、法律知識不過硬、執法水平不過硬的現象,在檢察隊伍中時有發生。
4.公信力資源要素。公信力就是檢察機關的公共影響力。它是建立在人們對檢察機關的敬意、認同的基礎上的。在現代社會,公信力對法律監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缺少公信力、形象欠佳的檢察院要達到任何法律監督目標,都需要成倍的財力、權力等其他法律監督能力資源。影響檢察機關公信力的主要因素總的來說是法律監督工作的成效,具體地說主要是辦案質量。
5.執法環境資源要素。法律監督能力的擁有量與法律監督效能的發揮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其與執法環境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只有營造崇尚法律、尊重法律、支持監督的執法環境,才能贏得法律監督效益的最大化。要努力爭取黨委的領導與支持,人大的監督與支持,政府的幫助與支持,法院、公安等部門的配合與支持,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與支持,形成推動提高法律監督能力的社會合力。
6.檢務保障資源要素。檢務保障資源要素是檢察機關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是法律監督能力的核心要素。古人說過:“蓋古之為國者,不患有所費,而患費之無名;不患費之無名,而患事之不立。”加強檢務保障要素建設,在大力爭取經費的同時,關鍵要把有限的經費用足用好,用在關鍵事情上。
7.制度資源要素。制度資源簡單地說是上述幾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種具有新質的力量。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能力,等于各構成要素能力之和再加上這些要素相互聯系而形成的系統集合力,即制度化水平。法律監督能力諸要素中最弱的就是制度建設。主要問題是權宜性的居多,長期性的較少;監督干警的居多,監督領導干部的較少;實體性的居多,程序性的較少;分散性的居多,整體配套性的較少等。
以上7種要素構成了法律監督能力的基本素質,是法律監督能力的基礎,需要在實踐中認真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