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計算機犯罪實體法體系論文

時間:2022-08-13 02:41:00

導語:我國計算機犯罪實體法體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計算機犯罪實體法體系論文

一、懲治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犯罪

任何一個健康有序的環(huán)境都離不開法制規(guī)范,在網絡世界里也是一樣。但現實社會中的法律不能簡單移植到網絡虛擬社會中。盡管中國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就發(fā)生了計算機犯罪案件,但是中國并沒有努力設立新的法律來調整計算機犯罪,而是利用原有的法律框架進行懲罰。按照中國的法律,計算機僅僅是各種犯罪的一個對象或者侵犯一個工具。這些犯罪則可以擴展到反革命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以及瀆職罪。不同的情況可以適用不同的條文。網絡的迅速發(fā)展和網絡上犯罪的才對這種惰性的法律起到了促進作用。

中國對于計算機系統和網絡犯罪行為的調整是從1994年初開始的。當時,國務院頒布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規(guī)定了法律責任。條例規(guī)定處罰的行為,包括:(一)違反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二)違反計算機信息系統國際聯網備案制度的;(三)不按照規(guī)定時間報告計算機信息系統中發(fā)生的案件的;(四)接到公安機關要求改進安全狀況的通知后,在限期內拒不改進的;(五)有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其他行為的。這些行為由公安機關處以警告或者停機整頓。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這一規(guī)定存在的問題主要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在構成犯罪的情況下,根據第24條的規(guī)定,依照刑法的規(guī)定處罰。不過,當時的刑法并沒有涉及計算機系統或者網絡的條款。條例中所謂“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的規(guī)定沒有法律依據。二、責任主體不明確。比如不按照規(guī)定時間報告計算機信息系統中發(fā)生的案件的。這顯然是把責任加在被害人一方的意思。也就是說,用戶既是黑客侵害的對象,也是司法機關追究責任的對象。

不過,在中國的法律體系下,法律的解釋功能非常強大,以致任何法律漏洞大都可以通過解釋和適用原有法律來加以暫時彌補。所以,黑客這樣的行為是可以適用1979年刑法處理的。涉及占有財產的,可以適用貪污罪、盜竊罪等;涉及盜竊秘密的,可以適用特務罪、間諜罪、泄露國家秘密罪等;涉及損壞計算機及其系統的,可以適用故意毀壞財產罪加以懲罰。1979年刑法的規(guī)定雖然很原則,但是開放性是非常強的。這一和法制原則相背的做法,反而在新興的犯罪面前顯出某些優(yōu)勢來。盡管如此,計算機犯罪案件的處理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法律空白。

1997年,利用刑法修改的契機,第285條和第286條286規(guī)定了計算機犯罪的兩個罪名,即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就是違反國家規(guī)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規(guī)定未經允許,進入計算機信息網絡或者使用計算機信息網絡資源的,列為危害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的活動而被禁止。在調整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yè)場所的規(guī)定中,禁止經營單位和上網消費者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或者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數據和應用程序、危害信息網絡安全。顯然這些規(guī)定都感到對于黑客行為的禁止有擴展到刑法285條所不能覆蓋的計算機網絡的必要,而且增加了對于未經允許而使用計算機信息網絡資源的行為的禁止。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未經允許,進入計算機信息網絡或者使用計算機信息網絡資源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個人可以并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可以并處一萬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并可以給予六個月以內停止聯網、停機整頓的處罰,必要時可以建議原發(fā)證、審批機構吊銷經營許可證或者取消聯網資格;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guī)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在1997年初的制定顯然在時間上有些生不逢時。中國互聯網在1997年開始有了飛躍性的發(fā)展。這是那些精心制作一部不僅充滿矛盾和困惑,而且趕上日新月異的社會發(fā)展的刑法的立法者們進行起草時沒有考慮到的。這部刑法仍然是一部充滿混亂和重復的刑法典。刑法雖然規(guī)定了計算機犯罪,但是互聯網上出現的新問題再次對剛剛通過的刑法典提出了挑戰(zhàn)。

為了應對新的情況,最高立法機關制定了一部綜合性的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法律。這是除了刑法以外唯一一部有立法機關制定的有關互聯網安全的法律。《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重申對于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行為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遺憾的是,這一立法把所有行政法規(guī)中意圖禁止一般黑客行為的努力化為烏有,再次確立了中國刑法懲罰的黑客行為僅限于:(1)侵入中國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對于侵入中國以外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沒有明確規(guī)定。但是這個規(guī)定并不排除中國加入某種國際公約后對于發(fā)生在中國領域外的犯罪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2)僅限于侵入特殊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這仍然排除了對于侵入其他計算機信息系統行為的犯罪化。不過,根據刑法的規(guī)定,如果其他法律有特別規(guī)定的,可以適用特別規(guī)定。這方面刑法是留有余地的。

二、懲治涉及內容的犯罪

互聯網在中國不是別的,它首先成了數字民主墻—互聯網的內容對中國的政權穩(wěn)定提出了挑戰(zhàn)。率先對于互聯網內容做出規(guī)定是在1996年《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guī)定》。它規(guī)定從事國際聯網業(yè)務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嚴格執(zhí)行安全保密制度,不得利用國際聯網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等違法犯罪活動,不得制作、查閱、復制和傳播妨礙社會治安的信息和淫穢色情等信息。并且規(guī)定違反本規(guī)定,同時觸犯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中國法律的習慣做法,這一規(guī)定預示著中國政府把互聯網上的犯罪行為納入傳統刑法加以懲治的決心。同時,這一規(guī)定把調整的中心放在對于內容的控制上面,一是國家安全,二是社會治安,三是淫穢色情信息,被明確列為禁止的重點。其中暗含著對于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傳授黑客知識等行為作為制作、傳播妨害社會治安的信息進行懲治的可能性。更為嚴重的是,查閱某種信息的行為也被該法所禁止。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沒有規(guī)定的。

(一)老九條禁令

在《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中,對于互聯網內容的禁止規(guī)定擴展為九條(老九條),主要覆蓋了國家安全、社會穩(wěn)定和個人人格與名譽,而對于經濟利益毫無反映。可以進一步地看出,中國的互聯網首先是被當作一種潛在的政治威脅而對待的。至于在經濟方面的影響則沒有在第一時間加以考慮。

該辦法規(guī)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國際聯網制作、復制、查閱和傳播下列信息:

Article5:NounitorindividualmayusetheInternettocreate,replicate,retrieve,ortransmitthefollowingkindsofinformation:

(一)煽動抗拒、破壞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guī)實施的;(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三)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實,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六)宣揚封建迷信、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教唆犯罪的;(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八)損害國家機關信譽的;(九)其他違反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1)IncitingtoresistorbreakingtheConstitutionorlawsortheimplementationofadministrativeregulations;(2)Incitingtooverthrowthegovernmentorthesocialistsystem;(3)Incitingdivisionofthecountry,harmingnationalunification;(4)Incitinghatredordiscriminationamongnationalitiesorharmingtheunityofthenationalities;(5)Makingfalsehoodsordistortingthetruth,spreadingrumors,destroyingtheorderofsociety;(6)Promotingfeudalsuperstitions,sexuallysuggestivematerial,gambling,violence,murder,(7)Terrorismorincitingotherstocriminalactivity;openlyinsultingotherpeopleordistortingthetruthtoslanderpeople;(8)Injuringthereputationofstateorgans;(9)OtheractivitiesagainsttheConstitution,lawsoradministrativeregulations.

在以后的法律法規(guī)中也陸陸續(xù)續(xù)規(guī)定對于互聯網內容的禁令,時而有所變動,時而有所增加,但是基本的調子是在這個辦法中確定下來的。

(二)新九條禁令

從2000年開始,內容禁令得到重新組合,但是仍然是九條(新九條)。其中最顯著的變化是配合打擊活動的形勢,增加了“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的禁令。海外異議組織和個人設立了眾多的網站,并且利用電子郵件的形式,傳播思想,特別是組織利用互聯網進行宣傳。這些都引起了中國政府的憂慮。因此,互聯網內容禁令在新九條中更進一步得到強化,包括的范圍更加廣泛。在此后有關互聯網的一系列政府文件中,新九條都受到特別強調。這些政府文件包括不同部門和不同領域的互聯網服務。2000年9月國務院同時通過了《電信條例》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條例規(guī)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電信網絡制作、復制、、傳播含有這些內容的信息。辦法規(guī)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制作、復制、、傳播含有這些內容的信息。信息產業(yè)部《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guī)定》規(guī)定任何人不得在電子公告服務系統中含有這些內容之一的信息。信息產業(yè)部《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yè)務管理暫行規(guī)定》互聯網站登載的新聞不得含有這些內容。教育部關于印發(fā)《高等學校計算機網絡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guī)定》的通知規(guī)定BBS站用戶應當遵守有關法規(guī)的規(guī)定,不得制作、復制、、傳播含有這些內容的信息。《互聯網絡域名管理辦法》規(guī)定任何組織或個人注冊和使用的域名,不得含有這些內容。

新九條為:

(一)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二)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三)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五)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六)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wěn)定的;(七)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規(guī)禁止的其他內容的。Standard9items:produce,reproduce,release,ordisseminateinformationthatcontainsanyofthefollowing:1.Informationthatgoesagainstthebasicprinciplessetintheconstitution;2.Informationthatendangersnationalsecurity,divulgesstatesecrets,subvertsthegovernment,orunderminesnationalunity;3.Informationthatisdetrimentaltothehonorandinterestsofthestate;4.Informationthatinstigatesethnichatredorethnicdiscrimination,orthatunderminesnationalunity;5.Informationthatunderminesthestate''''spolicytowardsreligions,orthatpreachestheteachingsofevilcultsorthatpromotesfeudalisticandsuperstitiousbeliefs;6.Informationthatdisseminatesrumors,disturbssocialorder,orunderminessocialstability;7.Informationthatspreadspornographyorothersalaciousmaterials;promotesgambling,violence,homicide,orterrorism;orinstigatescrimes;8.Informationthatinsultsorslandersotherpeople,orinfringesuponotherpeople''''slegitimaterightsandinterests;or9.Otherinformationprohibitedbythelaworadministrativeregulations.

(三)十條禁令或者更多條禁令

不久,一些政府有關互聯網的文件中對于新九條作了不同程度的補充和靈活處理,出現了十條禁令。即在新九條的基礎上增加了“危害社會公德或者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的”這一條,列在原第九條的前面。這些文件包括《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yè)場所管理條例》規(guī)定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yè)場所經營單位和上網消費者不得利用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yè)場所制作、下載、復制、查閱、、傳播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含有這些內容的信息。新聞出版總署和信息產業(yè)部《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guī)定》第17條互聯網出版不得載有這些內容。文化部《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guī)定》互聯網文化單位不得提供載有這些內容的文化產品。

十條禁令包括:(一)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二)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三)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的;(五)宣揚邪教、迷信的;(六)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wěn)定的;(七)宣揚淫穢、賭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九)危害社會公德或者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的;(十)有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國家規(guī)定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管理辦法》中,禁令進一步擴展為十二條。增加的部分為虛假的信息和從網絡或境外媒體上收錄下來的境外節(jié)目,被作為禁止通過信息網絡傳播的節(jié)目。

作為對互聯網上的一些行為進行犯罪化的重要法律,《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規(guī)定的內容禁令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九條。對于有這些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決定規(guī)定依照刑法有關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這些禁令和可能適用的刑法規(guī)定包括:

1.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方面的。

(a)利用互聯網造謠、誹謗或者發(fā)表、傳播其他有害信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或者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分別構成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和煽動分裂國家罪。

(b)通過互聯網竊取、泄露國家秘密、情報或者軍事秘密的,可能構成刑法規(guī)定的犯罪包括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非法獲取秘密罪、非法持有國家秘密罪、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非法獲取軍事秘密罪、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軍事秘密罪、故意泄露軍事秘密罪、過失泄露軍事秘密罪。

(c)利用互聯網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是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

(d)利用互聯網組織邪教組織、聯絡邪教組織成員,破壞國家法律、行政法規(guī)實施的,構成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利用迷信破壞法律實施罪和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

2.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管理秩序方面的。

(e)利用互聯網銷售偽劣產品或者對商品、服務作虛假宣傳的,分別構成銷售偽劣產品罪和虛假廣告罪。

(f)利用互聯網損害他人商業(yè)信譽和商品聲譽的,構成損害商業(yè)信譽、商品聲譽罪。

(g)利用互聯網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仍然適用侵犯知識產權罪的規(guī)定,包括侵犯商標權、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業(yè)秘密的犯罪。

(h)利用互聯網編造并傳播影響證券、期貨交易或者其他擾亂金融秩序的虛假信息的,構成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罪。

(i)在互聯網上建立淫穢網站、網頁,提供淫穢站點鏈接服務,或者傳播淫穢書刊、影片、音像、圖片。可以適用刑法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和傳播淫穢物品罪。

3.保護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利方面的。

(j)利用互聯網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構成侮辱罪、誹謗罪。除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以外,被害人告訴的才處理。

《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guī)定》規(guī)定以未成年人為對象的互聯網出版內容不得含有誘發(fā)未成年人模仿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和違法犯罪的行為的內容,以及恐怖、殘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互聯網出版機構登載或者發(fā)送這些禁止內容的,沒有規(guī)定承擔刑事責任,但是規(guī)定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或者新聞出版總署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經營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違法經營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違法經營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責令限期停業(yè)整頓或者撤銷批準。

三、懲治干擾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的犯罪

違反國家規(guī)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后果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規(guī)定納入了違反國家規(guī)定,擅自中斷計算機網絡或者通信服務,造成計算機網絡或者通信系統不能正常運行的行為。

違反國家規(guī)定,現在可以列舉出一些相關的法規(guī),比如《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規(guī)定的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允許,不得對計算機信息網絡功能進行刪除、修改或者增加這樣的危害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的活動。《電信條例》規(guī)定的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對電信網的功能進行刪除或者修改以危害電信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電信條例》并規(guī)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予以處罰。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對計算機信息網絡功能進行刪除、修改或者增加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個人可以并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可以并處一萬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并可以給予六個月以內停止聯網、停機整頓的處罰,必要時可以建議原發(fā)證、審批機構吊銷經營許可證或者取消聯網資格;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guī)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四、懲治破壞數據與程序的犯罪

違反國家規(guī)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

違反國家規(guī)定是指,違反《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關于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允許,不得對計算機信息網絡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或者增加這樣的危害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的活動。《電信條例》規(guī)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對電信網存儲、處理、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或者修改以危害電信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對計算機信息網絡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或者增加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個人可以并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可以并處一萬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并可以給予六個月以內停止聯網、停機整頓的處罰,必要時可以建議原發(fā)證、審批機構吊銷經營許可證或者取消聯網資格;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guī)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電信條例》也規(guī)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予以處罰。

五、懲治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的犯罪

《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辦法》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和向社會虛假的計算機病毒疫情。其中傳播傳播計算機病毒的行為包括(一)故意輸入計算機病毒,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二)向他人提供含有計算機病毒的文件、軟件、媒體;(三)銷售、出租、附贈含有計算機病毒的媒體;(四)其他傳播計算機病毒的行為。《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禁止故意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yè)場所經營單位和上網消費者也不得故意制作或者傳播計算機病毒以及其他破壞性程序、危害信息網絡安全。

在非經營活動中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和向社會虛假的計算機病毒疫情的,由公安機關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在經營活動中的類似行為,沒有違法所得的,由公安機關對單位處以一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以五千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以違法所得三倍以下罰款,但是最高不得超過三萬元。

依照《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故意輸入計算機病毒以及其他有害數據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或者未經許可出售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的,由公安機關處以警告或者對個人處以五千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以一萬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除予以沒收外,可以處以違法所得一至三倍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依照《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故意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個人可以并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可以并處一萬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并可以給予六個月以內停止聯網、停機整頓的處罰,必要時可以建議原發(fā)證、審批機構吊銷經營許可證或者取消聯網資格;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guī)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電信條例》規(guī)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予以處罰。

刑法規(guī)定故意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影響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后果嚴重的,依照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規(guī)定處罰。《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規(guī)定故意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攻擊計算機系統及通信網絡,致使計算機系統及通信網絡遭受損害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電信條例》規(guī)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故意制作、復制、傳播計算機病毒或者以其他方式攻擊他人電信網絡等電信設施。

向社會虛假的計算機病毒疫情的,由公安機關對單位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五百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以五百元以下罰款。

六、懲治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實施犯罪

在刑法第287條中規(guī)定在其他犯罪中存在計算機的因素的情況下,適用其它法律條款加以追究。刑法中的其他條款并沒有包含“計算機”這樣的字眼,而這些犯罪的實施卻可能借助計算機完成。由于第287條的設立,這些行為已經全部包含在刑法規(guī)定中了。這樣看來,中國刑法的規(guī)定,仍然延續(xù)了其強大解釋功能的傳統。措辭很約簡,覆蓋范圍卻很寬,比起其他國家的立法,篇幅似乎小很多。

刑法規(guī)定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竊取國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guī)定定罪處罰。《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禁止利用互聯網進行盜竊、詐騙、敲詐勒索。

在一部行政法規(guī)中,條文覆蓋的范圍更加廣泛。它規(guī)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國際聯網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不得侵犯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得從事違法犯罪活動。違反該規(guī)定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予以處罰。

利用互聯網實施《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第1條、第2條、第3條、第4條所沒有明確列舉的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該條仍然是刑法第287條精神的繼續(xù),把適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到利用互聯網這種工具實施的犯罪。

七、懲治侵犯通信自由的犯罪

用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規(guī)定,利用國際聯網侵犯用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違反法律規(guī)定,利用國際聯網侵犯用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予以處罰。

《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將非法截獲、篡改、刪除他人電子郵件或者其他數據資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行為犯罪化。

這種情況可以適用刑法關于侵犯通信自由罪的規(guī)定處罰。在這一規(guī)定中,電子郵件和其他數據被歸入通信的范圍。而互聯網只是實施該罪的途徑之一。

八、懲治竊取、破壞信息的犯罪

《電信條例》規(guī)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電信網從事竊取或者破壞他人信息、損害他人合法權益。同時規(guī)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予以處罰。該條規(guī)定可以分別適用刑法有關個人通信、商業(yè)秘密、國家秘密和軍事秘密的犯罪追究刑事責任。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跡象表明有創(chuàng)立竊取、破壞他人信息的獨立罪名的努力。

九、懲治擾亂電信秩序的犯罪

《電信條例》規(guī)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所實施的下列行為,都屬于擾亂電信市場秩序的行為:

1、采取租用電信國際專線、私設轉接設備或者其他方法,擅自經營國際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和臺灣地區(qū)電信業(yè)務;

2、盜接他人電信線路,復制他人電信碼號,使用明知是盜接、復制的電信設施或者碼號;

3、偽造、變造電話卡及其他各種電信服務有價憑證;

4、以虛假、冒用的身份證件辦理入網手續(xù)并使用移動電話。

《電信條例》規(guī)定有本條例上述第(二)、(三)、(四)項所列行為之一,擾亂電信市場秩序,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國務院信息產業(yè)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依據職權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一萬元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項的行為在刑法中亦有所規(guī)定,即以牟利為目的,盜接他人通信線路,復制他人電信碼號或者明知是盜接、復制的電信設備、設施而使用的,依照刑法第264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也就是說定為盜竊罪。其他二項的行為尚沒有對應的刑法條文可以適用。

十、懲治其他危害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的犯罪

電信條例規(guī)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有危害電信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其他行為。《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規(guī)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有其他危害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行為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個人可以并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可以并處一萬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并可以給予六個月以內停止聯網、停機整頓的處罰,必要時可以建議原發(fā)證、審批機構吊銷經營許可證或者取消聯網資格;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guī)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電信條例》也規(guī)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予以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