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思共同為農村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晴空

時間:2022-05-17 04:25:00

導語:淺思共同為農村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晴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思共同為農村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晴空

摘要:在我們這個社會轉型時期,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的幫扶工作,提高幫扶水平,十分緊迫。當地政府、社會必須施以援手,出臺相關政策,作為和這些孩子每天零距離接觸的農村中小學教師,更應該作為學校教育教學主要工作加以認真組織、實施,共同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晴空

關鍵詞:心理疏導點燃熱情矯正習慣

據權威部門提供的數據,父母雙方都外出流動,兒童不能與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況在全部留守兒童中超過了半數,比例高達56.17%,而且這些數據還有急劇激增的趨勢①。因此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監管問題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更是農村中小學校教育的重大課題和現實考驗。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研究和教育是擺在所有農村中小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任務。廣大農村一線教師在解決孩子心理問題入手,克服厭學情緒,重燃學習熱情理所當然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并且大有可為。根據本人多年實踐,應關注如下方面,并從這些方面沒入手會產生較好效果的。

(一)疏導留守兒童心理,讓心靈成為明媚的晴空

農村留守兒童最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心理問題。長期的單親監護或隔代監護,甚至是他人監護、無人監護,使留守兒童無法像其他孩子那樣得到父母的關愛,家長也不能隨時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動向、思想變化。這種親情的缺失使孩子變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嚴重地影響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

針對上述情況,在通過經常家訪摸清每個學生情況的基礎上,班主任將班級留守兒童分成幾個小組分別交給班級任課教師。任課老師建立詳細的心理檔案。檔案記載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大量信息,包括生日、愛好、父母聯系電話、監護情況、一日三餐、家庭環境、情緒變化,等等。建立“親情郵路”、“親子熱線”,經常提醒孩子與在外的父母通話或寫信,把生活和學習中的苦樂告訴父母,使情感得以抒發。經常利用班會課、體育課組織歌詠、球類比賽。將他們的生日記在教學筆記的扉頁,及時送上生日賀卡和熱情的祝福。平時每個教師一周至少與這些孩子單獨交流一次,內容可以說說悄悄話、問問近期心情、也可以推薦一兩篇好文章,也可以陪同走走路。班級成立“獨立小組”,學校成立“獨立”委員會,選用其中具有獨立能力的孩子擔當成員,擴大他們的影響,發揮他們的輻射作用,讓他們在老師、學校的引導下自己管理自己,從而保障自我鍛煉。這樣,既可增加心理傾述渠道,增進伙伴之間的友情,又可找到“家”的感覺,同時自己的組織便于隨時請教,隨時求助。引導孩子幫助家人適當做些家務,一同和爺爺奶奶包包餃子、給父母寄上生日賀信,及時讓父母分享自己進步和榮譽,點燃孩子們熱愛生活、熱愛父母、親人的熱情。

(二)點燃留守兒童求知熱情,體驗成功進步的快樂

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在老師、父母教導下還是愿意好好讀書的,但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不在身邊,對留守兒童學習方面的幫助和監督大大減少,甚至完全解除,使孩子在學習方面處于一種無人過問、無人關心的狀況。底子薄、基礎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少體驗學習成功的幸福與快樂,是多數留守兒童的共同特征。

這方面,一是教學自始至終必須降低起點、減小難度。二是采用先進的教育方法和課堂教育模式,鼓勵他們在課堂上多參與、多展示,教師及時送上肯定、表揚,讓談們體驗學習的快樂與滿足;三是多與他們交流作業中得失,充分肯定他們作業或者試卷中認真的書寫、精彩的解法,同時也增加了接觸交流的機會。四是各科教學注重一頭聯系生活,一頭聯系社會,讓他們覺得知識一點不枯燥,知識很有用,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三)熱情關心吃穿冷暖,確保身體發育不受影響

留守兒童的生活問題,特別是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兒童,其生活狀況不容樂觀。一方面是經濟困難,在外打工的父母不能及時向家中提供生活費用,另一方面是代為監護的祖輩過于溺愛、遷就,另一方面這些祖輩人自己困難日子過慣了,兒童時期正是長身體的時期,合理的飲食結構和營養搭配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十分重要。長期下去留守兒童身體發育、體質、體能勢必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針對這些情況,一是結對幫扶的老師每周了解膳食情況,及時通報給孩子的父母,二是利用家長會向孩子的爺爺奶奶們強調孩子一日三餐營養要求,三是引導學生不吃零食和攤頭食品。

(四)關注思想道德、矯正行為習慣

有權威媒體在公開的報道中說,全國的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罪犯來自留守家庭②。這是由于大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學校確立了“學校教育德育為先”的指導思想,班主任和幫扶教師每周去留守兒童家家訪一次,觀察孩子生活環境、特別寢室是否整潔衛生。

同在藍天下,與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同齡孩子相比,他們有太多的缺失。情感的荒漠需要我們用真情去澆灌,脆弱的心靈需要我們用心去呵護,日常生活需要我們多多留意,壞習慣怪脾氣需要我們耐心橋正,學習困難我們更是責無旁貸。為這個特定時期的社會做些事情,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農村中小學教師任重道遠,也特別有意義。

參考文獻:

①引自全國婦聯《留守兒童調查》

②引自《讀者》2008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