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加入WTO對企業改革和發展影響

時間:2022-03-26 05:15:00

導語:論加入WTO對企業改革和發展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加入WTO對企業改革和發展影響

摘要加入wto對中國企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對于中國來說,只有采取有效的對策,才能推動企業改革發展的進程。

關鍵詞WTO企業改革企業發展

1WTO中關于企業活動的規定

WTO規則主要是用以規范政府行為而不是企業行為的,盡管如此,WTO還是有一些關于企業活動的規定。WTO對國有企業的活動即作過一些規定。例如,GATT第17條第1款(a)項規定,成員國“建立或者維持一個國營企業(不論位于何處),或者對一個企業正式或事實上給予以獨占權或特權時,這種其企業在其有關進口或出口的購買方面,應當按照本協議中關于影響私商進出品貨物的政府措施所規定的非歧視待遇的一般原則辦理”。該條款(b)項中還提出,對前項的規定,“應理解為要求國營企業,在購買或者銷售時,除適當注意本協議的其他規定外,應只以商業上考慮(包括價格、質量、效用、銷路、運輸和其他購銷條件)作為依據,并按照商業上的慣例對其他成員國的企業提供參與這次購買或者銷售的適當競爭機會”。上述規定體現了在國際貿易中實行公平交往的原則,旨在為國有企業和其他成員國企業提供平等的競爭環境。此外,GATT第17條第3款指出,國營企業的經營活動“有可能對貿易造成嚴重損害,因此,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進行談判以限制減少這種損害,對國際貿易的擴展是重要的”。在這一條款中,GATT指出國有企業在經營活動方面的特殊地位有可能給各成員國之間的正常貿易活動帶來嚴重損害,因此,強調通過各成員國之間的談判,限制國有企業經營活動方面的“獨占權或特權”地位可能造成的消極影響,減少其對WTO規定的多邊貿易體制和框架的損害,以保證國際貿易的正常開展。

對于一般的企業,WTO規則也有所涉及。WTO規則中有關反傾銷和反補貼的規定,就是針對私營企業的。傾銷是一種個別企業的行為;補貼是一種政府的行為。對于補貼,GATT在第6條規定允許進口成員國征收反補貼稅,并在第16條對補貼作了詳細具體的規定,要求成員國政府在實行出口補貼時應遵循GATT規定的條件,并禁止成員國政府使用某些種類的出口補貼。對于傾銷,GATT第6條規定成員國對傾銷進口產品征收反傾銷稅的權利和條件。進口國對出口產品低于正常價格的產品,既可以適用反傾銷的有關規定,也可以適用反補貼的有關法律規定。

2加入WTO對中國企業的影響

加入WTO勢必對中國企業產生重大影響,這不僅是由于WTO規則中有不少關于企業活動的規定,而且是由于加入WTO后,中國企業的生存環境和競爭態勢將發生重大變化。加入WTO后,隨著外國產品和企業的涌入,國內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中國企業必然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

2.1對企業經營狀況的巨大沖擊

加入WTO后,中國企業要在開放的市場上與外來產品進行競爭。進口產品關稅的削減,將對企業原本相對穩定的經營狀況造成沖擊。從加入WTO開始的5年內,中國開放市場的進程表已安排得十分清晰。目前WTO各成員國的平均關稅稅率為6%左右。近年來,中國關稅的一降再降,但目前仍達16.8%。根據WTO協議中關于關稅減讓的原則,加入WTO后,中國現行關稅稅率將進一步實行較大幅度減讓,同時取消大部分非關稅壁壘,外國產品和企業將更多、更容易地進入中國市場。隨著市場進入門檻的降低,國外企業在<……span>WTO的規則內,可以憑借自己的技術和成本優勢,采用競爭性的定價策略,降低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價格,逐步擴大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從而對中國企業直接產生沖擊。

2.2對企業生存環境的重大影響

加入WTO后,中國的市場環境會發生重大變化。隨著大量商品進入中國市場,在商品和服務市場上,消費者將日益變得挑剔,在強高質量和價格的同時,更注重服務和消費的個性化。中國企業習慣了多年的短缺經濟,奉行的是生產觀念,雖然也接受了市場營銷的一些基本理念,但在一些營銷手段的運用上顯得辦法不多,難以針對消費者的變化來提供市場所需商品和完善售后服務。另外,加入WTO后,更多的國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這些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奉行的是“本地生產、本地銷售”的方針。這樣,在較短時間內,原材料、中間產品供應商在中國市場上選擇的余地更大,國內企業原有的與供應商穩定的關系會受到沖擊,面臨更多選擇的中間商與企業討價還價的能力增強。再加上中國企業原來的生產經營成本相對較高,中國企業將面臨高成本和高競爭的壓力,利潤空間進一步受到擠壓。

2.3對國有企業地位的根本挑戰

長期以來,中國的國有企業受到政府一系列的政策保護和支持,國有企業在國內諸多領域中享有優先權和壟斷權,實際上是生存在一個相對封閉、穩定的經營環境中。加入WTO后,國有企業的這種封閉和穩定的環境必然會被打破。一方面,今后若干年內,國外公司及其產品進入國內市場的限制將逐步取消,來自海外的產品和服務將以更低的價格進入中國,構成對國有企業壟斷地位的直接挑戰;另一方面,中國加入WTO,客觀上會進一步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為民營企業迎來公平競爭的歷史機遇。加入WTO后,隨著國內改革的加深,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會逐漸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民營企業可以真正展示自己的魅力,與國有企業展開競爭,向國有企業的壟斷地位發起挑戰。在這種內外挑戰的雙重壓力下,國有企業對國內市場的壟斷地位必將受到沖擊。還應看到,加入WTO后,中國國有外貿企業在跨國貿易活動中將可能受到制約,國有外貿企業在法律上將處于不利的地位。如何適應GATT的規則,及時調整國有外貿企業的發展戰略,將是中國面對的一個嚴峻課題。

3加入WTO后中國企業發展的對策

加入WTO對中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但是,應當看到,WTO倡導的是公平競爭的原則,加入WTO,也為中國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對于中國來說,問題的關鍵在于要主動適應WTO規則,積極探求企業改革和發展之道。

3.1按市場經濟要求加速企業制度改革

WTO雖然沒有對各成員國的企業制度作出任何規定,但加入WTO卻迫使中國必須加速企業制度的改革。就國有企業來說,1994年以來,中國大多數國有企業從形式上轉為國有獨資公司,但并未成為真正獨立的市場主體,從而出現了“翻牌公司”的現象,或是有名無實的公司,或是雖有公司的稱謂或已經按公司注冊,卻未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機構,企業中政企不分的情況仍然存在。為此,要按照現代企業的制度要求,加速產權多元化的公司制改造,形成企業由行政權支配向出資者所有權支配的轉變,并通過多元產權制衡來實現企業運行的規范化。此外,要進一步調整國有經濟的布局,將國有資本逐漸集中到用于彌補“市場失靈”上來。除國有企業外,一部分集體企業產權不清、權責不明、缺乏激勵與約束機制的狀況仍然存在,從而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即使是一些私營企業,產權關系雖然很明確,但也需要參照現代企業的制度要求進行改造,特別是要改變一些不適應市場變化發展的經營管理模式。

3.2不斷提高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

企業在開放的市場中生存和發展,主要靠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而構筑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技術創新。解決企業技術創新的問題,一方面要通過貫徹實施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尋求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的環境;另一方面要完善技術進步的動力機制,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開發、技術投入、技術應用的主體。另外,加入WTO后企業所面臨的內外環境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這一變化涉及到企業管理的各個分支、各個方面,這就要求企業的領導者不但要了解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而且要借鑒國外較為成功的管理經驗并結合中國的實際,實現企業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

3.3重視和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

加入WTO后,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應盡的義務大都體現在國內,而所享受的權利大都體現在國外。國內企業要想抓住機遇就必須“走出去”。只有在國際市場上才能充分享受應有的權利,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按照WTO規則,各成員國的承諾都是中國的權利,中國都享有市場準入的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加入WTO后,新的國際經濟環境,將使中國的企業在最大程度上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機遇并享受有利的競爭條件,將使中國企業獲得開展海外投資和跨國經營的良好環境。可以說,“走出去”是國內企業成長為跨國公司的必由之路。為此,中國企業有必要通過各種途徑,及時、全面、系統、準確地了解國際經濟動態和形勢,認真分析國際市場環境,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對策,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

3.4企業要熟悉和掌握WTO規則

WTO規則盡管是用于規范政府行為的,但企業也很有必要了解和掌握這些規則。學習和了解WTO規則,對企業的發展大有好處。就中國來說,在申請保障措施、反傾銷措施、反補貼措施的實施等方面,企業就應充分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利用WTO制度中存在的對國內產業保護的有關規則,敦促政府采取相應的措施以維護自己的利益。加入WTO后,在中國傳統產品進入世界市場的渠道進一步拓寬的同時,其他國家的優勢產品也將長驅直入中國市場,傾銷與反傾銷將是影響中國企業的一個突出問題。中國企業一向是國外反傾銷訴訟的受害者,如何依據WTO相關規則及相關國內法,積極在國內外參加反傾銷應訴的同時,積極進行申訴,是一個有必要加以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3.5修訂公司法,為企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中國不少現行企業公司法律、法規和規章中,法律關系主體的地位“內外有別”,對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適用不同的規則,造成了內外資在具體權利義務上的失衡。一方面,外商投資企業可以享受國內企業無法享受的投資、稅收、價格、進出口產品、注冊資本等方面的實際優惠這一“超國民待遇”;另一方面,外商投資企業在行業準入、行政審批等方面沒有享有與國內企業同等待遇的“次國民待遇”。同時,國內法律關系主體的地位也是“內內”有別,即內資企業中全民所有制企業與集體所有制企業、私營企業等法律地位不盡平等。為此,要以WTO規則為準,進行公司企業立法的改革,既要讓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平等,也要使內資企業相互間平等。

參考文獻

1孔祥俊.WTO法律的國內適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2王春濤.開放經濟論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3胡忠孝.“入世”對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影響[J].法學評論,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