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研究

時間:2022-04-05 08:54:49

導語: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護理安全管理中臨床路徑在精神科的應用效果。方法:研究對象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某院精神科180例,依照護理安全管理不同進行分組。對照組90例,實施傳統管理;實驗組接受臨床路徑管理,共90例。結果:實驗組意外事件發生率低,滿意度高,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護理安全管理中臨床路徑在精神科應用效果顯著,可推廣。

關鍵詞: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臨床路徑

精神科護理危險性較高,護理有一定風險,護理安全為工作重點,同時也是護理服務質量的主要判定指標。精神科護理較其他科室護理有一定特殊性,安全隱患較大,加強人員安全教育,排除隱患,有利于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提升整體服務水平。現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精神科180例,總結臨床路徑護理安全管理運用方法與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精神科180例,依照護理安全管理不同進行分組。對照組平均年齡(32.23±5.44)歲,共90例,年齡范圍19~55歲,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41例。實驗組平均年齡(32.26±5.48)歲,共90例,年齡范圍19~56歲,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0例。組間資料有可比性,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管理,實驗組接受臨床路徑管理。

1.2.1成立小組

小組成員有護理部主任、病房護士長、護理人員等,其中護理部主任、病房護士長負責調整人員、統籌協調、監督評價及反饋,護理人員負責執行路徑。

1.2.2制定路徑

路徑表中橫軸為時間,縱軸為管理措施。根據科室實際情況及患者病情,確定路徑表內容有完善服務、合理排班、安全教育、建立防范機制、建立管理制度等。

1.2.3具體管理

(1)完善服務:結合我科特點對服務設施進行改進,力求設施安全、簡單。病房地面應保持干燥、平整、整潔,衛生間內設置扶手、呼叫鈴。對病房設施進行適當改進,開放式病房內可放置電視機、沙發等;(2)合理排班:對新老員工進行合理搭配排班,除早晚班之外,設置安全班,重點加強夜間、中午、節假日等重要時段管理。科室患者較多,基礎工作量比較大,可酌情加派護士,協助早晚班完成護理。針對重點操作、高難度操作、重點患者及特殊操作,應設置專人,避免意外;(3)安全教育:與患者友好的交流,介紹病情,使其對疾病有正確認識,講解醫護操作的配合方法,加強預防性干預,消除潛在不安全因素。經常組織衛生宣教和健康教育,每月開展工休座談會1次;(4)建立防范機制:入院后,立即對患者進行評估,制定針對性安全防范措施。對于有過走失、自殺及毀物的患者,設置四防標識,給予密切觀察,做到24h嚴密觀察,每天對病房內是否有危險品進行仔細檢查,嚴格交接班。對于四防患者,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患者姓名、癥狀、床號、治療要點、診斷、護理要點、體征及飲食等;(5)建立管理制度:制定可行、科學管理制度,管理內容包括預防跌倒、特殊用藥、預防自傷自殺、治療告知、保護性約束、入院、請假、探視等,每名護士及各班次均嚴格執行執行,全面落實。由護理部主任、病房護士長定期評估管理工作,加強監督和檢查。觀察兩組有無自傷自殺、傷人毀物、外逃、兩性、跌倒等意外事件,比較發生率。問卷調查兩組對護理管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并對比。

1.3效果標準

不滿意:問卷評分低于60分;基本滿意:問卷評分60~80分;非常滿意:問卷評分高于80分。基本滿意+非常滿意=滿意度。

1.4統計學分析

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意外事件

對照組意外事件11例,發生率12.22%(11/90),4例自傷,2例毀物,他傷1例,跌倒4例。實驗組意外事件4例,發生率4.44%(4/90),1例自傷,跌倒3例。組間發生率比較,實驗組較低,有顯著性差異(χ2=1.0661,P<0.05)。

2.2組間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較高,有顯著性差異(P<0.05)。

3討論

護理安全指護理實施過程中,患者不出現法定規章及法律允許范圍之外的不良事件,包括機體結構、功能及心理上的障礙、缺陷或損害,甚至死亡[1]。從現代護理及廣義角度考慮,護士執業安全也屬于護理安全,指護士在執業時不出現允許限度及范圍之外的不良因素損害和影響。護理安全管理涵蓋了醫護人員及患者安全管理,為護理質量管理重要組成,應引起重視[2]。臨床路徑為科學、有效管理辦法及服務,是為了提高質量服務、降低醫療成本而實施的新型方法。利用圖表形式展開有效、有序、有計劃管理,減少漏項,保證管理全面、系統,提高質量。報道顯示,臨床路徑集多個學科于一體,如醫技、醫療和護理等,明確工作方向,給予患者有效檢查、治療及護理,醫療護理更加標準化、程序化[3]。考慮到臨床路徑獨特運用優勢及特點,主張將此方法運用到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中,即給予患者臨床路徑式護理安全管理,實現管理工作標準化、有序化、程序化,從各個環節強化安全防范,減少意外事件及護理差錯。護理人員缺乏經驗及專業知識,加上科室缺乏監督,導致查對制度未切實執行,引起不良事件;較年輕的護士經驗不足,缺乏較強責任心,各項護理操作未按程序進行,導致不良事件;護患交流時缺乏有效溝通,或人員態度不友好,不尊重患者,致使不良后果[4];而在臨床路徑下,護理程序更嚴格,人員按照安全制度規范操作,加強巡視及檢查,嚴格交接班,發現排除潛在風險;護士根據路徑表,將病情穩定者有計劃、有針對性的組織在一起,實現組織管理,了解思想動態,解決疑難困惑,調動積極性,減少意外事件。本研究中,實驗組經臨床路徑安全管理后,意外事件4例,發生率4.44%;而對照組經常規管理,意外事件11例,發生率12.22%。這說明臨床路徑安全管理對降低意外事件率有顯著作用。在滿意度方面,實驗組96.67%,而對照組84.44%,前者明顯較高,提示運用臨床路徑對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意義較大,患者較為滿意。綜上可見,精神科采用臨床路徑護理安全管理,效果佳,自傷、毀物及跌倒等意外事件發生率降低,患者滿意度顯著提高,應予以重視。

作者:武文先 單位:重慶建設醫院

參考文獻:

1李華.臨床路徑在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探討.中國民康醫學,2013,25(11):47~49.

2袁媛.探討臨床路徑在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280~281.

3陳艷紅.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中風險管理理念的應用.中國民康醫學,2015,27(9):124~125.

4陳小艷.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的應用及探討.中國民康醫學,2011,23(5):644~645;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