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育經費改革研究論文

時間:2022-03-16 04:27:00

導語:農村教育經費改革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教育經費改革研究論文

摘要:2005年,中央政府明確提出在農村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的政策,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政府的此項政策是有利于廣大農民和農民子女的。而政策能否真正落實,則需要政策在中央和地方的層層落實與把關,也需要進一步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及其進一步對政策的評估和監控。

關鍵詞: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免除

1農村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政策的制定

1.1政策制定的主體

黨中央和國務院是這次農村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政策制定的主體,正因為有了黨和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以及財政部、教育部等各機構的相互協調與合作,才有了農村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政策的出臺和實施。

政府在這方面的努力的具體行動可以追溯到2005年,2005年11月10日,教育部《中國全民教育國家報告》,報告中的措詞雖與現在出臺的政策內容稍有不同,但也體現了政府對農村教育問題所作的努力;2005年11月16日,全球CEO領袖年會在北京舉行期間,財政部部長金人慶透露,中央財政將全面支持農村明年真正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2005年12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提出了農村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這項政策,以及總理在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決定發出《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隨之,此項政策才真正在中國大地上按計劃、有步驟地實行起來。

1.2政策制定的內容

國務院在2005年底就決定:“一是從2006年開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2007年擴大到中部和東部地區;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并補助寄宿生生活費。二是根據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支出的合理需要,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基本標準。三是建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校舍維修改造所需資金,中西部地區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擔,東部地區主要由地方承擔,中央適當給予獎勵性支持。四是對中西部及東部部分地區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經費給予支持,確保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按照國家標準及時足額發放。”

1.3政策制定的意義

眾所周知,中國的義務教育夢可以追溯到1901年,時任大清頭等專使大臣張百熙出使英國歸來,被派為管學大臣。此后的百年中,一直努力貫徹義務教育“免費”的觀念,只是到真正落實下去的時候,各種名目的收費源源不斷,使得百姓仍舊沒有享受到義務教育帶給他們的優惠,更多的是需要忍受嚴重的剝削和貧苦的生活。直到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時間內,這個現狀仍未改變,中間雖有過基本“免費”的時期,但這種好時期很快就過去了。并且,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中,“實施義務教育的學??墒杖‰s費”的口子固定下來,從那時到現在,雜費以各種名目在學生們的繳費單上出現,成為農村乃至城市居民的主要開支之一。所以,此項政策的出臺,是一個歷史的突破和創新,是新中國真正體現人民當家作主,黨和政府真正實現為民服務的思想的體現。

同時,農村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政策的制定也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是黨和政府根據現實情況,實事求是辦的一件惠及廣大農民的好事。堅持了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從農民的現狀和農民子女的受教育狀況的現實出發,使農民真正“減負”了。更重要的是,農民的子女也有了一個公平接受教育的平臺。

2農村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政策的執行

2.1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改革是實現農村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的關鍵環節?,F要改變過去教育經費由鄉鎮縣承擔大部分的現狀,到現在的按照國務院確定的“明確各級責任、中央地方共擔、加大財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組織實施”的改革基本原則,使得中央和省市政府承擔起更多的責任,使政策有力地落實下去。

其次,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改革是社會教育公平的體現。由于國情的原因,地區經濟的不平衡導致了城鄉之間、沿海和邊遠地區的教育水平的巨大差異,使得貧富差距和全民素質水平參差不齊,這不利于中國整體文化水平、經濟水平和綜合國力的提高,也是十分的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