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利于維護社會公平論文

時間:2022-10-13 04:38:00

導語: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利于維護社會公平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利于維護社會公平論文

摘要: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的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決定,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將減除費用標準由現行1600元/月提高至2000元/月,公平原則是稅賦的基本原則之一。征收個人所得稅,主要目的是調節個人收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維護社會公平。

關鍵詞:所得稅;征收起點;社會公平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的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決定,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將減除費用標準由現行1600元/月提高至2000元/月,工薪階層納稅人數占全國職工人數的比例將由50%左右降至30%左右,大部分工薪收入者因收入達不到減除費用標準而免于繳稅,中等收入者稅負也將大大減輕。將減少財政收入約300億元。

公平原則是稅賦的基本原則之一。征收個人所得稅,主要目的是調節個人收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維護社會公平。起征點偏低,不但會加重中低收入群眾的負擔,影響群眾生產生活,而且還可能弱化個稅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有違稅法的立法精神,影響社會公平。

目前,我國“個稅”收入中,一半以上來自工薪階層。今年以來,在居民收入有所提高的同時,居民生活消費支出出現了較大幅度上漲,普通就業者每月人均負擔的消費支出比3年前增加了400多元,月1600元的“個稅”起征點,已經影響到中低收入群眾的生產生活,適當提高起征點,有利于回歸國家設立這一稅種的主旨,維護社會公平。

1對社會公平的理解

社會公平,是就人們在社會中的地位而言的,體現的是人們之間一種平等的社會關系。

從現實來看,在我國社會生活的許多領域,社會公平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比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使人們享有更充分的公平競爭、平等交換的權利和機會;依法治國的推進和法制的逐步完善,使人們的各項基本權利有了更切實的保障,等等。實事求是地說,我國在維護社會公平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我們在看到維護社會公平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應當看到,在現實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不公平現象。比如,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和不同群體之間收入差距有擴大的趨勢,上學難、看病難、買房難等問題還未很好解決,等等。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其中,既有改革不完善和體制不健全的原因,又有政策執行不到位的因素;既有現實因素,又有歷史原因。比如,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完善,給一些人鉆政策漏洞造成可乘之機;在推進國企改制過程中,由于操作不規范,導致部分國有資產的流失;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使城鎮與農村居民收入差距短期內縮短的難度很大;各行各業的發展起點和面臨的市場環境不一樣,導致不同行業發展特別是收入分配的差異,等等。

2要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僅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本質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我們黨追求的一個根本目標。

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需要。社會公平是和諧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征。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公平是貫穿和諧社會的一個基本價值。在和諧社會建設這個系統工程中,社會公平是一個“測溫計”,它客觀地測量著社會的和諧度。“人平不語,水平不流”;反之,事不公則心不平,心不平則氣不順,氣不順則難和諧。只有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才能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社會關系逐步融洽、協調,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穩定和諧。

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也是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的過程。和諧社會建設是一個動態過程,而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必然貫穿其始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構建和諧社會,要著力擴大就業機會、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理順分配關系、發展社會事業,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3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民主法制建設的推進,人民群眾的公平意識越來越強。只有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才能使人們的心情更加舒暢,各方面的社會關系才能更加協調,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

加快發展步伐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基礎。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現象,都是前進中的問題,最終的解決途徑還是靠發展。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把社會財富這塊“蛋糕”做大做厚,同時更合理地“切好蛋糕”,才會更有效地促進公平。否則,只能是低水平、低層次的“公平”,貧富差距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

在現階段,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關鍵是要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

首先要從法律上、制度上、體制上努力營造一個維護權利公平的制度環境。切實維護和落實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的各項權利,保證全體社會成員都能夠比較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工作就業的權利、參與社會政治生活以及其他法律規定的權利,努力為每個社會成員提供均等的發展機會。堅持法律和規則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團體都不能有超越法律和規則的特權。

其次,要高度重視解決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問題。在改革發展的進程中,社會成員之間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是難以避免的,但應保持在合理范圍內。如果社會成員收入差距懸殊而又長期得不到解決,就不僅會挫傷人們的積極性,而且會影響社會安定團結。要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積極推進分配制度改革,進一步理順分配關系,完善分配制度,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再次,要努力建立正確處理各種利益關系的利益協調機制。把妥善協調各種具體的利益關系和內部矛盾、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關系與維護社會公平結合起來,逐步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科學決策機制,建立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協調機制,建立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機制以及社會預警機制,把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納入多種機制有效運轉的常態軌道。

當前,要特別關心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切實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認真貫徹中央的有關精神和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再就業工作,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維護好群眾的各項權益。特別是要注意解決征地拆遷、企業改制、職工工資福利待遇、農民工工資發放、環境污染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解決部分群眾在子女上學、就醫、住房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

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是一個長期的奮斗過程。社會公平不是一個靜止的絕對狀態,而是歷史的、相對的、具體的,是受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具體的制度安排制約的,它的實現方式和實現程度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和不同的時代是不同的。公平不等于平均。社會主義要注重公平,但不是平均主義。必須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把實現社會公平與保護生產積極性結合起來。

社會公平,是人們孜孜以求的美好憧憬。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和貫徹,構建和諧社會的實施和推進,吹響了維護社會公平的號角,加快了維護社會公平的步伐。通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億萬中國人民將沐浴在社會更加公平的春風里,以更加矯健的步伐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