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營財政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31 09:00:00
導語:我國經營財政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解決“錢從那里來”的初步想法
(一)拓寬財力渠道,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一是將稅收收入、社保基金收入、非稅收入(含政府性基金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等)和政府性債務資金全部納入財政管理,統籌安排運用,統一監管和資金調度,增強政府統籌能力。
二是積極推進跨類別、跨部門和部門內的財政性資金大范圍整合。將同一使用方向的預算內、預算外資金和政府基金等整合到一起,將分散在不同部門管理的同一類資金整合到一起,形成合力,集中用于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重點項目,解決重點問題。
三是適度經營財政專戶資金。要用經營的理念指導國庫改革、促進財政專戶資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可以在確保專戶支出的前提下,采取財政專戶資金存款銀行招、投標等方式進行資本運作,以實現國庫閑置資金余額最小化,投資收益最大化。
四是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要健全公共支出制度,按照公共財政和統籌發展的內在要求,清理和逐步剔除不屬于公共財政范疇和不符合統籌發展方向的支出,盤活資金存量,用好資金增量,堅決砍掉那些無明確用途和明顯效果或作用不大的資金項目,集財力辦大事。
五是既要堅持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信貸資金,又要有防范財政風險的意識,積極穩妥地利用銀行信貸資金,爭取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以補充地方政府對項目投資財力的不足,壯大地方經濟。
六是建立財政資金使用績效評價和管理機制。要按照改革要求抓緊研究建立績效評價辦法和評價指標體系,對“大事”項目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并依據評價結果對項目執行單位進行獎懲,促進財政資金績效水平的提高。
七是進一步完善財稅體制。完善轉移支付體系,構建鄉鎮(街道)財政自我發展、自求平衡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特別要針對事業經費中“人頭費”支出比重大、真正用于統籌發展支出比重小的現狀,完善“增人不增補助,減人不減補助”的機制,鼓勵鄉鎮(街道)減少財政供養人員,壓縮行政成本。通過財政經費“倒逼”機制,逐步解決財政供養人員過多、增長過快的問題,從體制上保證把財政的錢實實在在地用于促進統籌發展和為老百姓服務。(二)盤活國有資產存量,建立國有資本投資經營新體系
一是徹底改革行政事業單位存量資產管理體制。首先將目前各行政事業單位存量資產所有權屬變更,統一變更為市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所有;其次由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對變更后由其統一所有的存量資產進行統一配置;最后由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委托或成立資產經營公司,對搬遷后以及目前閑置的資產統一進行出租、出售經營,經營收益直接上繳財政專戶。
二是用市場經濟的經營意識、經營機制和經營方式對國有資產進行集聚、重組和運營,充分利用產權市場盤活和優化資產,通過存量吸引增量,使國有資產充分運作起來,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目前,許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工程大、耗資多,單靠財政投入顯然獨臂難支、難以為繼,只有采用資本營運保值增值、滾動發展的辦法,才能使有限的資金實現效益最大化。政府對需要財政性資金投入的項目,應盡可能由原來的直接撥款改為通過投資公司進行投資。政府在項目建設初期投入一定財力,待時機成熟后通過轉讓股份成功退出。投資公司不能僅以融資為目的,而應以融資為手段,代表政府履行出資人職責,以投資參股、授權經營等形式參與相關項目建設,并通過“投入——運營——增值——退出——再投入”的運作方式,變一次性投入為循環投入,擴大政府資金的滾動放大效應。
二、對“經營財政”理念的基本理解
財政是代表政府經營所轄區域內國有錢、財、物的一種管理活動,從這一點講,財政不僅要守財,更重要的是要生財,要用資本運作的方法經營財政。“經營財政”從理論上講,就是把政府的資產、資源當作資本來進行市場運作,通過營運來實現國有資產、資源的轉換和增值,實現財政增收、資本裂變的財政行為。通俗點說,是讓一切國有資產、資源在市場化的運轉中實現保值、增值。“經營財政”同時也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不單指經營國有資產資源,更包括經營財政資金、政策,讓公共財政最大限度地發揮對整個社會生產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和對經濟發展的調節作用。換句話說,就是讓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和“小馬拉大車”,無限放大資金使用功效。
二、充分挖掘政府資源潛力,抓住新的收入增長點
政府資源是政府直接掌握的最大財源,合理開發和利用政府資源能夠快速有效的轉變為財政收入。
一是加強政府對城市土地供應的調控,全面建立起土地收購儲備制度,由政府統一規劃、征用、開發和出讓,并加強和規范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入征收管理,把土地收益真正集中到政府手中。
二是盤活城市無形資產,如對城市出租汽車經營權、重要公共建筑物冠名權、城市道路及路牌冠名權、重要公共場所廣告權等通過轉讓、拍賣、租賃等形式,公開推向社會,實行有形化運行,開發城市資源的潛在價值。
三是對全市礦產資源進行全面摸底調查,拿出礦產資源使用規劃,統一事權、統一管理,規范拍賣程序,縮短轉讓期限,提高拍賣價格。
三、發揮財稅政策杠桿效應,聚集社會資金
一是要把各類經濟扶持政策整合起來,建立績效評估體系,講投入產出比,算政策效益賬,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通過政府先行投入啟動資金或以財政貼息、擔保等辦法,帶動民間投資,實現“政府資金搭臺、民間資金唱戲”,提高財政資金的乘數效應,從而促進地方經濟振興和發展。
二是清理和規范部分財稅優惠政策。要對先行的稅收優惠措施進行合理性論證分析,取消一些無效的優惠項目。對合理的減免優惠應盡量法制化、規范化,避免隨意性。
財政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政策手段,要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必須要有強大穩固的財政作保障。面對宏觀調控的日益趨緊,面對嚴峻的土地政策,要保障今后五年發展的資金需求,我們財政部門必將充分發揮財政職能,統籌謀劃,狠抓落實,不斷增強我市財政實力,建立“大財政”格局,做好“經營財政”這篇文章,為打造“富裕陽光之城”開好局、起好步,做出應有貢獻。
【摘要】財政是代表政府經營所轄區域內國有錢、財、物的一種管理活動,財政不僅要守財,更重要的是要生財。筆者結合自己在財政工作的實際,就如何有效運用“經營財政”理念,通過對各類政府財力資源的綜合運用和合理安排,擴大資金運籌總量,切實解決“錢從那里來”這一重大課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財政經營財政財政收入
參考文獻:
[1]王文婷.完善財政資金管理的具體對策.財政監督,2006,08.
[2]柯可.淺談當前我國財政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財會月刊,2005,12.
[3]陸益富.財政資金效益審計的著力點.中國審計,2004,03.
- 上一篇:財政法的功能與地位研究論文
- 下一篇:憲政與財政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