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讓避稅的問題與管控

時間:2022-08-14 10:37:00

導語:轉讓避稅的問題與管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轉讓避稅的問題與管控

關聯企業進行避稅有多種手段,最常用的是在關聯企業之間轉讓定價。轉讓定價的方法,就是為了躲避按市場價格交易所承擔的稅收負擔,實行某種類似經濟組織、集團內部結算價格的方式轉讓產品、服務或權利,達到轉讓利潤,從而減輕納稅負擔的避稅方法。由于關聯企業的不同成員分布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而這些國家或地區稅收政策和稅率方面存在著差異,這樣就為關聯企業之間的轉讓定價提供了基礎和可能。通過轉讓定價,關聯企業可以避免或者拖延繳納企業所得稅。

一、轉讓定價的具體操作方法

1.關聯企業之間的商品交易采取抬高定價的策略,以轉移收入,實現避稅。有些實行高稅率增值稅的企業,在向其低稅負的關聯企業購進產品時,有意抬高進貨價格,將利潤轉移給關聯企業。這樣既可以增加本企業增值稅扣稅額,減輕增值稅稅負,又可以降低所得稅稅負,然后,從低稅負的關聯企業多留的企業留利中多獲一部分。

2.關聯企業之間在借貸業務中,可以通過人為地增加或減少貸款利息的方式轉移利潤,以實現避稅。與股本投資相比,貸款表現出更大的靈活性,而且貸款利息可作為費用在所得稅稅前扣除,關聯企業可以通過貸款業務中利息的高低,來選擇最佳收益。

3.關聯企業之間提供勞務不計報酬或不按常規計收報酬,轉移收入,實現避稅。例如,在所得稅問題上,由高稅負企業為低稅負企業承擔費用;在營業稅問題上,高稅負企業無償為低稅負企業提供服務。

4.關聯企業之間通過對專利、專有技術、商標等無形資產的轉讓和使用,采取不收報酬或不按常規價格作價的方法,轉移收入和利潤,實現避稅。因為無形資產價值的評定缺乏可比性,很難有統一的標準。因此,與其他轉讓定價方式相比,無形資產的轉讓定價更為方便。關聯企業可以通過無形資產的特許權使用費轉讓定價,來調節其利潤,以追求稅收負擔最小化。

5.關聯企業之間通過租賃機器設備實現避稅。一種是利用自定租金來轉移利潤,如處在高稅國的公司借入資金購買機器設備,以最低價格租給低稅國的關聯企業,后者再以高價租給另一高稅國的關聯企業,就可以達到一箭雙雕、轉移利潤避稅的目的。另一種是利用國家之間折舊規定的差異進行避稅。有的國家按機器設備的法定所有權計提折舊,有的國家規定按機器設備經濟所有權計提折舊。

二、轉讓定價避稅的防范措施

1.完善我國稅收制度,加強立法。比如,借鑒外國的立法經驗,把舉證責任轉移給納稅人。如果沒有反證,稅務部門在稅收爭議中所舉證的全部事實均認為屬實;如果要推翻這一結論,那么納稅人應負舉證責任。在爭議訴訟過程中,納稅人應列舉使人信服的證據,來反駁稅務部門征稅所依據的法律事實。但當稅務部門依法對納稅人的不正常避稅、偷稅進行處罰時,則必須履行舉證責任。

2.加強納稅申報制度。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必須按照我國稅法要求,于納稅年度終了后4個月內,向當地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年度所得稅申報表,同時附送國家稅務總局制發的《企業與其關聯企業業務往來情況年度申報表》。須填報的主要內容包括:關聯企業的名稱、地址、資本總額、主管項目、企業與關聯企業業務往來情況,包括業務往來交易的類型、內容、日期、數量、規格、型號、單位計價標準、金額等。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在本年度內與兩家或兩家以上關聯企業發生業務往來的,應分別填寫申報表。未按規定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的,應按照《稅收征管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3.加強海關對關聯企業之間進出口貨物的監管作用和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局對設備價值的鑒定作用。海關一旦發現企業進出口貨物的價格偏高或偏低,即有權進行估價征稅,海關可會同商檢局對該批進出口貨物進行認真檢驗鑒定。

4.實行會計審計制度。稅務機關在接到企業報送的與其關聯企業業務往來情況年度申報的兩個月內,要專門組織委派熟悉涉外稅收政策和企業財務知識、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稅務人員,專門就企業會計核算過程的結果進行必要的審計,核查營業收入是否真實,成本費用有無多列少攤,利潤所得有無匿報,經營活動有無違法等項內容。如審定企業有避稅行為,應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調整。

5.積極進行反避稅合作,加強稅收情報交流。作為政府職能部門,要采取嚴格的防范避稅措施,對關聯企業的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予以必要的監督檢查,在對關聯企業的監控上,應盡快建立工商、經貿、金融、保險、稅務、商檢等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協同作戰的稅源監控體系,完善稅收征管制度。通力協作,經常加強信息交流,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從各方面堵塞稅收漏洞,維護稅法的尊嚴,保護國家利益不受損失。

6.逐步縮小國際稅率的差異,減少跨國公司運用轉移定價的誘因。

總之,轉讓定價是涉外納稅人實施的最主要避稅手法,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商投資企業將在中國設立并發展,對于部分涉外企業通過轉讓定價進行避稅來獲利,更應該引起我國的重視,雖然我國已經建立了轉讓定價制度,但是,與西方國家的有關法律制度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因此,不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都應該進一步完善我國的轉讓定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