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資金的財稅處理思索

時間:2022-11-25 05:19:00

導語:特殊資金的財稅處理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特殊資金的財稅處理思索

企業管理的中心是財務管理,財務管理的核心是資金管理。但在給全國各地企業的財務人員授課或咨詢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企業的資金管理存在問題,有些問題還十分嚴重,甚至到了違法亂紀的程度。本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我們對其中的三種特殊資金——抽逃的注冊資金、貸轉借的資金和無償占用的資金——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處理建議。

1.抽逃注冊資金的問題分析與處理建議

1現象和原因分析。在面向財務人員咨詢的現場時,每次都會有幾個“抽逃注冊資金”及其如何解決的提問。這說明,抽逃注冊資金已經成為我國中小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的現象。私下認為原因有二:一是霸王硬上弓,在出資人“力不能及”的條件下,“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地借款注冊公司,注冊完畢即把注冊資金轉走;二是一些中介公司推波助瀾,開展“墊付注冊資金”注冊公司的優惠服務,注冊完畢也隨即把墊付的注冊資金抽走,使新注冊的公司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空殼”。

2行為和政策分析。抽逃注冊資金的一個明顯特征就是“整數轉走”——比如注冊資金200萬元,公司注冊完畢后就一筆劃走200萬元,賬面只剩下零星的利息。其轉走的名目大致有三:一是借款,但是這借款掛賬多年不見歸還,且沒有利息收入。二是采購東西,但采購東西要有存貨對應,企業賬面很難找到對應的存貨。三是投資,可這投資猶如“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更無論收益??傊?,這些抽逃注冊資金的企業,可謂漏洞百出,在賬面上很難“自圓其說”。

根據我國公司法的相關規定,股東一旦履行了出資義務,其出資財產即轉為公司財產,股東抽逃資金實質上是對公司財產的非法侵占,要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或刑事責任。

1經濟責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201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71條之規定,公司的發起人、股東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資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所抽逃出資金額5%以上15%以下的罰款,最低處罰不低于10000元。

2刑事責任。依據最高檢、公安部2001年4月18日頒布的《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之規定,公司發起人、股東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一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給公司、股東、債權人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累計數額在10萬元至50萬元以上的;

二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①致使公司資不抵債或者無法正常經營的;②公司發起人、股東合謀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的;③因虛假出資、抽逃出資,受過行政處罰2次以上,又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的;④利用虛假出資、抽逃出資所得資金進行違法活動。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59條規定,公司發起人、股東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資,數額巨大、后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虛假出資金額或者抽逃出資金額2%以上10%以下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但現狀是:如果僅僅存在抽逃出資的事實,并沒有造成后果,即使其抽逃出資的數額巨大,根據現行法律及其政策規定,仍不作為抽逃出資罪定罪處罰。

3處理建議。對于抽逃注冊資金的行為,要分具體情況給出建議:

1有資金周轉能力或融資能力的公司,要先把抽逃的注冊資金還回來。這錢就是借來的,補足抽逃的注冊資金,你承擔的頂多也就是個利息成本,而不是高額的懲罰。

2沒有資金運作能力的公司,尤其是讓中介墊資注冊的空殼公司,要想規避風險,只能“另大鑼鼓重開張”了——注銷空殼公司若不注銷對法人代表有不良影響,重新量力而行地注冊一個新公司。這個新公司的注冊資金要真實,不然你還會有無盡的麻煩。

3還有個趨勢要告訴大家:一些地區的稅收征管部門比照稅收制度對抽逃注冊資金進行治理。依據現行的稅收征管實務,我們對私營企業掛賬超過1年的未分配利潤沒有進行過分配的利潤,視同分紅,要征收20%的個人所得稅;對自然人股東從公司借款超過1年的,也視同分紅,在征收20%個人所得稅的同時,還要加收1至5倍的罰金和每天萬分之五的滯納金。借款和抽逃注冊資金是沒有明確界限的,若抽逃貨幣資金被認定為股東借款并視同股東分紅,按100萬元3年期計算,就是罰款1倍,被執行的總額也在50萬元左右。相信這沒誰能扛得住??覆蛔?,抽逃注冊資金的行為也許就會銷聲匿跡了。

2.貸轉借資金的問題分析與處理建議

1現象和原因分析。貸轉借資金是指一家企業從銀行貸出款項后,再轉手借給另一家企業使用的資金。銀行放款是有條件的,也就是說,不是什么企業都能從銀行弄到貸款。于是在我國的企業群體中,就出現了一個較為普遍的“貸轉借”現象:有條件貸款的企業,從銀行把款貸出來,再轉手放給沒有條件從銀行貸款的企業使用——這兩個企業多是關聯公司,大多數是母公司和子公司——母公司貸款子公司使用,并且,他們轉貸的利息不加價,銀行給母公司的利息是多少,母公司給子公司的利息就是多少;甚至還有子公司直接向銀行支付利息的行為。這個現象較為普遍地存在于我國的集團公司中。

2行為和政策分析。母公司貸款子公司使用的“貸轉借”行為——我們僅限于非資本化資金的討論,依據現行的稅收政策,雙方都涉及稅收。

1母公司的利息收入涉及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依據國稅函發[1995]156號《關于印發<營業稅問題解答之一>的通知》:非金融機構將資金提供給對方,并收取資金占用費,應視為發生貸款行為,按“金融保險業”稅目征收營業稅。母公司取得利息收入后,應給子公司開具營業稅發票并交納營業稅;同時依據企業所得稅稅法,也要把利息收入并入應稅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2子公司的利息支出涉及企業所得稅的稅前扣除。《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八條規定,非金融企業向非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的部分,準予扣除。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關聯方利息支出稅前扣除標準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21號中明確: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實際支付給關聯方的利息支出,不超過以下規定比例和稅法及其實施條例有關規定計算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的部分不得在發生當期和以后年度扣除。其接受關聯方債權性投資與其權益性投資比例:金融企業為5:1;其他企業為2:1。

注意,這里的權益性投資,不是按實收資本而是按實際投資額計算的。

財稅[2008]121號第二條規定:企業的實際稅負不高于境內關聯方的,其實際支付給境內關聯方的利息支出,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這就明確,企業的實際稅負不高于境內關聯方的,其實際支付給境內關聯方的利息支出,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

除此之外,子公司的利息支出,還必須取得符合規定的稅務發票,才能在稅前扣除。否則要進行納稅調整。

3借款利息的扣除與投資是否到位也有關聯。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投資者投資未到位而發生的利息支出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9]312號規定:凡企業投資者在規定期限內未繳足其應繳資本額的,該企業對外借款所發生的利息,相當于投資者實繳資本額與在規定期限內應繳資本額的差額應計付的利息,其不屬于企業合理的支出,應由企業投資者負擔,不得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這就是說未繳足資本金的企業若發生了借款,相當于未繳足資本金數額部分的借款利息不能稅前進行扣除。

其余部分的借款利息在滿足相關列支條件可以扣除。其計算公式為:

企業每一計算期不得扣除的借款利息=該期間借款利息額×該期間未繳足注冊資本額÷該期間借款額

3處理建議。針對關聯企業貸轉借資金的問題,我們建議如下:

1可采用委托銀行放款的方式,母公司把貸來的款項再委托銀行放給子公司。這手續雖然麻煩些,但程序清晰,沒有稅法的“模糊地帶”,也可避免相關的稅收風險。

2母公司向銀行貸款,若將其中一部分轉借給子公司,其利息由母公司統一向銀行支付,子公司憑雙方借款協議將屬于自身承擔的利息支付給母公司,則不需到稅局開票。這樣,母公司在從事“貸轉借”業務時,就可通過“自留使用一部分貸款”解決子公司開發票的麻煩。

3.無償占用資金的問題分析與處理建議

1現象和原因分析。無償占用資金就是不付利息使用資金的行為。這個現象也多存在于關聯企業或關系企業。主要表現為一家企業無償占用另一家企業的資金,雙方不支付也不收取利息,就像“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這種現象目前較為普遍地存在于我國具有“母子”關系的公司中。

2行為和政策分析。使用資金,要付利息。這像“欠債還錢”一樣天經地義。所以在企業實務中,借用資金不付利息或不收利息的任何理由,都是站不住腳的。依據國稅發200886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母子公司間提供服務支付費用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規定:

一、母公司為其子公司以下簡稱子公司提供各種服務而發生的費用,應按照獨立企業之間公平交易原則確定服務的價格,作為企業正常的勞務費用進行稅務處理。

母子公司未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價款的,稅務機關有權予以調整。

二、母公司向其子公司提供各項服務,雙方應簽訂服務合同或協議,明確規定提供服務的內容、收費標準及金額等,凡按上述合同或協議規定所發生的服務費,母公司應作為營業收入申報納稅;子公司作為成本費用在稅前扣除。

提供資金作為一種融資服務,母公司就要按獨立企業收取利息,開具發票并依法納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子公司符合條件的利息支出可作為成本、費用進行稅前列支。其他關聯企業之間的融資借款,盡管稅法沒有具體規定必須支付利息,但應比照國稅發〔2008〕86號文件執行,進行相關的稅務處理。

3處理建議。針對關聯企業之間無償占用資金的現象,我們建議如下:

1要依據稅法調整無償占用資金的行為,防范被懲處的涉稅風險。但收取多少利息,則可由雙方約定企業要依據各自的情況好好算算。但要記住稅法的總體精神是:收入必須納稅,支出符合條件才允許扣除。

2如果是子公司無償占用母公司的資金,因其存在股份關系,母公司可將子公司無償占用的資金,改為投資。這就不涉及利息的收支了。如果雙方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相等,總體上也不會增加企業所得稅的稅負。

3如果雙方存在購銷關系,無償占用的資金就可以通過購銷合同轉變為往來款項,分別掛在雙方的“預付賬款”和“預收賬款”。對于這筆款項是否加收利息,可由企業雙方在合同上自主確定,稅法對此并無硬性規定?;虿扇≠d銷方式,需要資金的一方不支付貨款,雙方都做掛賬處理,這樣資金需求方同樣可以獲得一筆“無息”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