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財政稅收體制變革

時間:2022-01-27 09:06:24

導語:試議財政稅收體制變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議財政稅收體制變革

一、當前財政稅收體制的現狀和缺陷

(一)財政稅收體制存在局限性。一是稅收體系不健全,一些有利于社會穩定、推進技術創新進步以及促進社會分配調節的稅種沒有納入到稅收體系中來,這些應該加入稅收體系而又缺漏的稅種,導致財政收入的流失,不利于財政收入的預算和支出,使國家對人民的貢獻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缺少資金流轉。由于增值稅和所得稅在某些方面設置的不太合理,不利于社會的長期穩定和國民經濟的長治久安。二是由于財政收入分配呈現過度向上集中的態勢,中央與地方的財政收入劃分不均衡,分稅制度無法得到有效落實,間接影響了中央宏觀調控的力度。既不利于中央宏觀調控,也不利于生產要素的優化分配。分稅制改革不徹底。只在中央與省之間建立比較規范的分稅制體制,而省以下卻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規范體制,這一點需要進一步的探索。(二)預算管理體制存在缺陷。預算管理體制是財政稅收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在財政稅收體制改革中,預算管理體制覆蓋范圍相對狹窄是一個有目共睹的事實。從整體上看,地方政府的預算管理體制改革具有相當程度的滯后性。由于有效監督機制和管理制度的缺失,內部約束和制衡無法落到實處,導致資金挪用現象嚴重,而缺乏中長期預算或周期預算的年度預算,財政預算管理無法得到有效的監管,使得預算審核與審批失去本身應有的意義。(三)轉移支付缺乏規范性。分稅制包含轉移支付的功能,由集中程度較高的中央財政通過財政支出來改善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均衡現象。現階段轉移支付過程中主要有資金轉移流程不規范、資金轉移周期長、資金使用效率降低、官員腐敗嚴重等不規范現象。造成轉移支付規范性欠缺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制度對轉移支付工作進行監管,另一方面是轉移支付類型構成的不合理,無形中加大了不同區域之間的經濟收益差距,使得財政支出均等化原則的失效,公共服務也無法實現均等化發展的戰略目標。(四)地方各級政府職能與支出責任不適應,財政管理存在問題。地方財政本身存在著不平衡的現象,因為財政部門職能劃分不明確,在處理財政稅收問題時不能對癥下藥隨機應變,使問題越來越復雜,導致國家宏觀調控效率的降低。處于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期間,部分專業的財政稅收管理機構和相關人員被合并或精簡,財政稅收管理人員鉆空子撈取利益,使得財政稅收部門的管理有些混亂,這就不利于財政稅收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一切阻礙發展腳步的制約因素都需要刨根究底,根據財政稅收的重要性和性質,在選拔人才時更要注意,避免出現人民的害蟲。

二、深化財政稅收體制的對策建議

(一)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的需要,建立統籌中央與地方關系,平衡合理的分級分權財政體系。各級政府的職能與支出責任不適應,地方政府財政問題突出,地區間的財力不均衡狀態比較嚴重。各級地方政府職能劃分過于僵硬,無法應付復雜多變的財政事物,經常出現政府財力與職能不相匹配的情況。一是要合理劃分并明確規定支出責任,上到中央,下到地方各級政府,地方往往存在財政收入緊張的財政狀況,中央應利用自身的優勢,適當分擔地方政府的支出責任,在合理提高中央政府收入比例的基礎上,加大中央和省級政府的直接支出責任,減少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從整體上掌控全局。二是要進一步完善分稅制,賦予地方合法的財政權力,規范地方稅收立法和減免的流程。同時要將資源稅、增值稅、所得稅、環境稅等重要稅種加入到財政稅收中來,一方面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另一方面可以起到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縮小貧富差距,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二)建立健全科學的稅負稅收制度。主要表現為稅負水平適中,稅負結構公平合理,主體稅種設計科學,有利于促進科學發展。科學的稅收制度要減輕納稅人的稅外負擔,不亂定稅收標準,不重復收稅。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大多數人都只是小康水平,在保證政府財政收入的同時,要規范政府性收入、取消體制外收入,適當提高宏觀稅負水平。傳統的財政稅收體制不適應經濟快速發展時代,因此,向間接稅、直接稅并重的“雙主體”的稅收體系和稅收結構轉換,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加強國家宏觀調控的有效手段。(三)建立健全支付方式科學合理搭配、資金來源可靠穩定的支付體系。一要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例、規定適當的專項轉移支付,合理適中的支付比例能對各支付方式起配合作用。二是要改革稅收返還和增值稅分享制度,資金轉移有一個風險問題,穩定轉移支付資金來源。三要綜合考慮區域人口、土地面積、人均財政收支狀況、公共服務成本和社會事業發展水平等多重因素,調整轉移支付的分配方法,提高中央對地方財政的轉移支付數額和轉移支付水平。(四)建立健全預算管理體制。預算是財政支出前的重要步驟,預算編制和執行相分離、國家中長期預算與中長期發展規劃相協調的新型復式國家預算體系有利于預算針對各時期的情況進行調整,稅收取之于民,財政支出覆蓋的領域較廣,財政預算應將財政收入使用在合適的地方,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建設新型的城鎮化國家。

三、深化我國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意義

過去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成就表明,深化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建設和諧社會、民生民建的推動,財政稅收體制的轉型,對財政稅收的管理體制上有里程碑的意義。合理的稅收政策有利于調整人民收入的落差,雖然不能徹底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但是在某種程度上有遏制的功效,完整的稅收政策可以保障財政收入,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維持社會秩序,使之與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經濟方式相適應。財政政策包含收入和支出兩個方面,合理的稅收收入是財政收入的經濟支柱,財政收入有利于發揮國家的功能,實現政府的宏觀調控,而財政支出是財政收入反哺給人民的一種形式,有利于建設公共實施,完善醫療保健制度,有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是促進社會健康發展的手段。

四、結語

深化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可以維持國民經濟各領域的平衡,一方面加快我國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設,另一方面實現我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宏偉目標。

作者:高光元單位:石林彝族自治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