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政策教學策略探析
時間:2022-12-19 10:00:11
導語:高校公共政策教學策略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當前公共政策學課堂教學主要方法
近年來洛高校《公共政策學》任課教師針對公共政策學學科的復雜性、多樣性特征加強理論研究和探討不斷探索新教法。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濟南大學等高校行政管理本科專業公共政策課程組為例,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有同:
1.教材講授法。多年來公共政策學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理論體系廠般涵蓋西方公共政策學介紹、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論模型、公共政策概念、功能、類型和公共政策系統、公共政策價值、公共政策環境、公共政策的決策體制、政策議程和制定模式、政策工具以及公共政策的執行、評估、終結等分析過程。教材講授法廠般會梳理上述基本理論。在講授中首先介紹公共政策學的歷史起源;其次介紹公共政策所研究的理論體系;再次介紹公共政策分析過程和具體分析方法。通過教材講授,讓學生熟悉公共政策學的基本概念和發展脈絡,了解公共政策的主要理論規范和一般研究方法。
2.案例教學法。在一般理論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案例教學,是公共政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授課方式。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來加深對公共政策學原理的認知,來實現對現實問題更加規范深入的分析,這是任課教師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解決途徑之一就是案例教學法。公共政策學教材內容有大段理論闡述。雖然我國公共政策研究起步較晚,但豐富的政策發展現實使得可供用以教學的公共政策案例俯拾皆是。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案例,引導同學們用所學理論指導與分析實踐在實踐分析中總結鮮活理論提高公共政策實踐模擬的能力,從而不斷提升理論分析水平和公共政策視野。每堂課可以穿插一到兩個案例。一般在上一次課結尾讓學生們了解素材然后分組、分班級或指定幾個人準備在教師講解的基礎上引導重點發言和集體討論其他人可以發表意見。根據教學內容逐次展開分析。逐日積累,可以整理形成案例庫。一般來說,準備的同學都能充分搜集整理相關資料聞述時能做到邏輯清晰艦點獨特、立場鮮明課堂氣氛一般較為活躍。
3.時事解讀法。公共政策的重要范疇之一就是國家每次召開重要會議出臺的重要文件。一方面,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朝氣蓬勃、對社會滿腔熱情、憂國憂民慶注時政、關注國家發展;另一方面限于知識、閱歷、經驗大部分學生對當前的熱點政策問題一知半解、跟風趕潮投有自己獨立的觀點和見解思考問題和社會現實結合不夠緊密容易陷入“空談誤國”的群體氛圍急需老師引導。為讓學生及時了解和掌握國家重大方針、政策肥握時政動態,公共政策學課程組根據國家重大和主要會議精神,專門制作專題講座課件赴學生了解前沿政策。在解讀時事政策時任課教師還補充講解公共政策基本理論知識,用理論原理來解釋時事政策用當前政策來驗證理論原理。
二、當前我國高校公共政策學課堂教學突出問題及創新思路
雖然可以較為深入地講解教材、較為生動地分析案例,較為鮮活地結合時事但綜合來看肖前我國公共政策學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理論發展滯后實踐灘以和政策現實對接。公共政策學教學中理論和實踐的脫節現象較為普遍。面對豐富的政策現實案例,卻常常發現難以和社會的現實政策實現無縫對接。原因在于:一是教學中的教材理論有余而實踐不足。限于我國公共政策研究的深度和公共政策學教學的歷史,雖然《公共政策學》等眾多高校的教材不斷更新引用最新的社會政策案例,輔之以專題講授和案例教學,但是理論為主、實踐為輔的根本格局沒有變教材中大段的理論敘述和現實常有脫節現象。公共政策學的核心特征—實踐應用性沒有得到充分體現。二是理論與現實差距巨大。講解理論基本上是從科學性角度來闡述肥標準化、系統化、理想化作為常規思維來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學。但是現實、實踐又是零散、復雜、多樣、豐富、變化、普遍聯系的,因此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時間差距、現實差距、情況差距都很大灘以即時跟進超前預期。
2.教學內容方法單一灘以和社會發展同步。一方面,教學內容基本上都是介紹公共政策的概念、學科對象、性質、范圍對論公共政策的特征、類型、功能介紹政策主客體、環境、公共決策體制和公共政策分析方法的應用等內容且常年不變。面對不斷變化的情況、質疑能力不斷提升的學生、政策分析不斷發展的現實常年不變或極少改變的教學內容難以滿足不斷發展的政策現實。另一方面,雖然近年已經改觀很多但公共政策研究領域重規范分析、輕實證研究、重定性分析、輕定量研究的傾向仍然大量存在,特別是跨學科研究、比較研究和系統分析、統計分析和歷史分析等方法的運用較為欠缺。較為單一的教學和研究方法偏重于灌輸理論知識使得深入、豐富的研究方法和課程教學的結合在很大程度上脫節。從上述問題中可以看出,近年來我國高校公共政策學課堂教學仍舊沒有脫離照本宣科的巢臼,并沒有緊緊聯系豐富的政策現實實踐從根本上進行課堂教學創新。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怎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從而在鮮活的政策現實中有所啟發、有所收獲,才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所在。
三、改變思路主要有兩個方向
1.注重交叉學科知識滲透鍛煉政策仿真實施能力。公共政策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具有跨學科、邊緣性、實踐性的顯著特征公共政策又具有復雜性、尖銳性、普遍性、專業性、變化性和發展性等特點公共政策學的課程內容關聯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公共管理學、法學、系統分析與運籌學等學科。網因此交叉、綜合、多學科知識的滲透和相互聯系教學就顯得非常必要。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滲透不同學科的知識背景和學科視角,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公共政策的基礎理論更加深入地把握政策對象不斷增強公共政策的制定、實施、評估、分析等綜合創新能力。在這一方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具有天然優勢。我國絕大部分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公共政策的著力點都放在城市且均以經濟管理為主通過經濟管理手段推進國家進步和社會發展。因此,以經濟學和管理學為基礎的交叉學科教學具有學科優勢。在學生逐步熟悉公共政策學的基本理論框架知識的情況下,可以進行課堂仿真模擬教學通過當前我國現實政策問題的模擬和解決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主動性膜擬現場情況進行實時點評。
2.創新案例教學方法還原政策發展情景脈絡。從國內來看,目前公共政策學的案例教學或者如前所述以專題講座法形式出現或者以典型案例形式進行均存在著不夠系統、脫離實踐、單向講解等弊端不能真正把公共政策學的原理應用于實踐而又能高于實踐—即通過學習理論知識來拿出解決現實政策問題的辦法。為實現課堂教學和現實情況的無縫對接,應給同學們以公共政策實踐的機會來深入了解。這一機會可以從到公共政策制定相關部門參訪、請國家機關有關領導或相關人員講座、通過課題研究復證公共政策產生流程等三個方面著手不斷錘煉學生的政策分析和思路創新能力。
作者:張杰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