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基礎》課程模塊化教學研究
時間:2022-04-20 09:22:39
導語:《管理學基礎》課程模塊化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管理學基礎》課程是高職財經管理類專業普遍開始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管理人才的入門課程。傳統教學方式難以滿足學生能力和素質發展要求,借鑒模塊化教學思想,安徽省毫州職業技術學院構建了新的模塊化教學體系,并從制定課程標準、實施分組教學、情景教學、開展教學活動設計等方面進行了改革與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管理學基礎;模塊化教學;探索與實施
一、引言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課程教學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管理學基礎》是高職經管類專業普遍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由于管理行為廣泛存在于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各個領域,所以學習管理知識、掌握管理的技能、培養管理思維與創新意識對每個人都十分必要。作為經管類專業學生,培養目標定位為高素質技能型管理人才,尤其要學好這一入門課程。
二、《管理學基礎》課程實施模塊化教學的意義
當前《管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學不適應課程的培養目標,教學效果一般。表現為:一是教學內容缺乏新鮮感,教材偏重知識傳授,忽視管理方法與技能的培養,教材同質化現象普遍。二是教師難以針對專業特點開展教學設計,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單一。教師由于缺乏企業管理經歷,不能結合專業特點開展有效的教學設計。三是學生普遍缺乏崗位工作經驗,難以領悟企業的管理原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難以調動。四是課堂教學沒有跳出知識灌輸的圈子,課堂氣氛沉悶,實踐教學難以取得理想效果,傳統教學模式仍占據主導地位,教師缺乏改革課程教學的執行力。五是考核方法單一,一張試卷評定成績的情況仍然比較普遍。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本課程后僅掌握了一些管理的理論知識,缺乏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面對今后的管理工作崗位將無所適從。試想,一個不懂得企業產品和技術、不了解市場、不熟悉企業的生產和營銷活動的畢業生如何能從事管理工作呢?畢業生往往需要用人單位進行長時間的崗位培訓才能上崗,而晉升為管理崗位更需漫長的過程。近年來,我們探索實施的模塊化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突出學生管理能力的培養。
三、《管理學基礎》課程模塊化教學的探索與實施
模塊化教學是一種以現場教學為主、技能培訓為核心的教學模式。該模式以其靈活實用的特點成為職業院校課程改革的重要參考,廣泛應用于專業課程的教學。所謂模塊(Module)是指某個系統的獨立組成單元或子程序。教學模塊描述的是圍繞特定教學主題或目標的教學活動單元組合,每一個教學模塊構成相對獨立的教學單元,通過開展不同的教學活動設計幫助學習者獲得某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質。與傳統知識傳授的教學相比,模塊化課程以崗位能力和職業素養作為培養單元,即每一課程模塊對應一個崗位工作能力要素。各個課程模塊有機結合形成課程的培養目標。管理學課程實施模塊化教學就是要立足專業,面向工作崗位,明確工作任務,設計教學活動單元,以專業能力培養為目標,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
(一)《管理學基礎》課程模塊化體系的構建
一門課程的能力培養目標可以由若干個教學模塊來支撐。這些模塊既可以被定性或定量描述出來,也可以被評價判斷。模塊化教學模式以“MES”和“CBE”兩種模式為代表。“MES”以工作程序為主線、崗位任務為依據確定模塊,主要側重于崗位工作能力的培養。“CBE”則以認知能力和活動能力為依據確定模塊,主要側重于職業基礎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培養。管理學課程教學目標側重于學生基礎和通用能力的培養,同時也包括專業所需的崗位工作能力的培養。結合以上兩種模式,可以構建管理學課程的模塊化體系。
(二)《管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塊構成要素
根據上圖,結合管理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及目標,管理學課程教學模塊可以劃分:
1.管理基礎模塊。側重于學生基礎和通用能力的培養。主要培養學生對管理的認知能力。該模塊包含的主要內容有:管理認知、管理者認知、管理思想與理論認知和管理方法認知。
2.管理職能與實務模塊。該模塊構成了本課程的主體,主要由四大能力模塊構成,分別是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模塊。每一模塊包含了若干個能力要素。例如,計劃模塊的能力要素包括:分析企業經營環境、科學決策與創新方法、制定計劃;領導模塊的能力要素包括:領導者的素質能力認知、權力運用與有效的指揮、激勵、溝通與協調、合作與團隊等。
3.管理創新與拓展模塊。該模塊側重于管理能力的運用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學習內容是結合未來從事的專業領域,了解市場、產品、營銷、生產等管理活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內容包括企業認知、營銷管理、生產管理、財務管理、管理創新思維模塊。
(三)《管理學基礎》課程模塊化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組織和實施模塊化教學的環節是關鍵,它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效果。借鑒“MES”和“CBE”的思想,我們在教學活動中開展了探索和嘗試。
1.圍繞管理學課程培養的能力目標,制定課程實施標準。圍繞各模塊的能力要素,我們制定了管理學課程的實施標準,課程標準詳細羅列了各個教學模塊的學習內容、學時、能力要求、教學方法手段以及考核評價等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學方法側重于案例教學、小組討論、頭腦風暴,提倡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考核評價貫徹整個學習過程,明確每一個模塊的學習目標,將這些目標具體化,形成可以觀測的指標,學生一開始就明確考核的目標。
2.劃分小組,組建模擬管理團隊。實施分組是開展模塊化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我們通常根據學生的個性、認知水平和管理能力等以5~7人為一組組建團隊,推選組長,各團隊設計自己的團隊名稱和口號。團隊本身也包含了許多管理行為,例如團隊目標、工作任務、溝通與協調等。
3.創設管理情景,實施問題教學和任務教學。管理學的教學離不開一定的管理情景,管理情景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例如案例、模擬場景、管理故事、角色扮演和企業現場參觀等。一定的情景更容易幫助學生認識管理活動。每個模塊包含的能力要素都可以結合具體情景進行教學。
4.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設計。模塊教學必須摒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做好課堂教學設計,教師的角色是組織者和點撥者,學生是主體,學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參與,做到動腦思考、動嘴表達、動手操作。我們本課程采用的教學方法有:(1)小組討論。分組組織學生圍繞案例、情景和為題開展討論,各組代表發言,由教師予以總結,給予各小組及發言代表一定的評分。(2)頭腦風暴。頭腦風暴本身就是一種管理決策方法,在教學中,教師給定一些管理問題和管理困境,組織學生開展頭腦風暴,鼓勵創新思維,通過相互啟發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3)案例與情景分析。通過呈現管理案例或情景,創設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學生設身處地地處理面臨的管理問題,再通過深入分析研究,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4)模擬仿真教學。我們依據現有條件開展了模擬仿真教學。例如,在創業實訓室模擬組建公司的整個流程,在ERP實訓室模擬采購、生產、投資、營銷等企業決策和專項管理行為。
5.拓展第二課堂。通過與其他專業課程聯合,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形式有:(1)校外參觀見習。結合專業組織學生開展企業認知見習,如大型商超、房地產公司、旅行社、汽車4s店、物流公司等。見習前布置實訓任務,見習結束后進行小組總結。(2)經理人講座。邀請合作企業的管理人員開展專題講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視野。(3)組織主題演講。我們開展了諸如“我是經理人,我來做管理”、“如何做一名好店長”和“三分鐘即興演講”等主題演講活動,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管理素質。(4)開展團隊拓展訓練。在操場開展團隊小游戲,例如破冰游戲、團隊過河、高臺背摔、極限挑戰、晨會游戲等,這些團隊游戲活躍了氣氛,幫助學生形成團隊意識,提高組織溝通技能。
四、結束語
《管理學基礎》課程通過模塊化教學改革嘗試,課堂組織變得不再死板,教學形式與方法變得靈活多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顯著提高,教師評學,學生評教的滿意度均呈上升勢態,為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借鑒。
作者:李茂龍 陳慧 單位:安徽省亳州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饒君華:《管理學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單鳳儒:《管理學基礎》(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袁愍、許強等:《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模塊化教學改革研究———借鑒德國FH成功經驗》.《合肥學院學報》,2011,(11)。
[4]李海濤:《模塊化教學條件下課程體系的構建》[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
- 上一篇: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幫扶工作總結
- 下一篇:關于清理“三公”經費自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