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貨迷離,路在何方
時間:2022-07-15 06:18:00
導語:退貨迷離,路在何方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從出版的內外環境出發,就出版社退貨的成因做了剖析,提出要從轉變觀念入手,為讀者提供全面服務,精心培育經銷商,優化銷售網絡,以尋求遏制退貨的對策。
【摘要題】書業經緯
【關鍵詞】圖書市場/經銷商/選題結構/圖書品牌/市場營銷
【正文】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逐步成熟,圖書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由賣方市場演變為如今的買方市場,出版社不再是最大贏家。出版社在圖書市場中的地位十分尷尬,信息不對稱,退貨沒有商量。這是不爭的事實。
2005全國天津書市剛剛落下帷幕,那熱鬧的場面著實火暴,新書琳瑯滿目。然而,這些剛推出的新書有多少、又何時將被送到造紙廠化漿,人們不得而知。這并非危言聳聽。近年來,出版社的退貨率居高不下,平均退貨率在15%左右,其中中小學教輔退貨率高達40%。
造成退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綜合起來不外以下幾種:
其一,出版社重復出版。一些出版社為了眼前利益,搞短、平、快,致使選題雷同,低層次重復,造成大量平庸圖書充斥市場。同時,一些出版社的編輯出于利潤指標的壓力,急功近利,選題策劃向見效快方面傾斜,缺乏長遠考慮,選題思路狹窄,一味地跟風模仿,以致造成大量的圖書積壓和退貨。
其二,出版社傳統的編輯、發行分級管理模式,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難以作出及時反應。傳統的發行、編輯分級管理的模式,部門之間相互溝通困難。各個部門必須妥帖到位,出版社才可能積極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一旦哪個部門脫節,就可能延誤商機。如果部門之間缺乏整體觀念,互相扯皮,推諉責任,必然延誤商機,造成大量圖書積壓和退貨。
其三,出版社的推銷模式老套,銷售網絡不暢通,造成信息不對稱。目前,出版社大多采用“出版社—批發商—零售商—讀者”的發行模式。在整個銷售過程中,出版社銷售的對象是批發商,批發商的銷售對象是零售商,零售商的銷售對象是讀者。在這種模式下,出版社只需將產品推介給批發商,然后依次逐級下銷,最后由讀者選購。這種推銷模式在賣方市場情況下,為出版社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出版競爭的日趨激烈,圖書品種日益增多,這種營銷模式的缺陷日益暴露。因為,在整個過程中,下家只針對上家,沒有針對讀者進行推介。茫茫書海,讀者無所適從,即使是一本很有創意的圖書也可能被淹沒。營銷人員對市場的銷售跟蹤得不夠,缺乏來自市場的第一手數據。人云亦云,不能為整體營銷提供足夠的參考數據。
其四,出版社之間惡性競爭,相互壓價。在一定的市場秩序環境下,適度打折不失為一種促銷的良策。但惡性競爭,相互壓價不僅造成市場混亂,而且使圖書經銷商喪失信心。折扣不是競爭的惟一手段。從銷售渠道來看,如果同一市場同一產品選擇兩家以上的經銷商,折扣肯定殺得昏天暗地。獨家經營主動權掌握在一個經銷商手里,有利于調動經銷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有利于出版社和經銷商通力協作,共同打造出版社品牌,拓展市場。否則兩家經銷商為了占領市場,相互壓價,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到頭來大家都無心經營,最終造成出版社大量圖書退貨。
隨著圖書零售業務的全面放開,出版行業的轉制,出版社被推到市場的前沿。出版社曾經擁有的壟斷和保護蕩然無存。出版社面對大量退貨,紛紛使出渾身解數,苦思良策。其實,這是行業改革必須經過的陣痛,解決這個問題沒有捷徑,需要的是對市場睿智的洞察力、腳踏實地的工作和長遠的發展規劃。
一、細分圖書市場,跟蹤市場動態
目前,我國出版界在營銷策劃方面有許多成功的例子,但也存在著諸多不足,比如對市場信息疏于收集、整理、分析和綜合,對市場的認識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缺乏有足夠說服力的數據。歸根結底就是市場調研的力度不夠。
信息化、網絡化時代的圖書市場瞬息萬變,僅憑個人的經驗和主觀猜測,遠遠跟不上市場的變化。只有做好市場調查,細分市場,不斷跟蹤市場動態,才能搞好圖書銷售。圖書是一種特殊商品,它的獨特屬性就是其使用價值因讀者而異,這就決定圖書營銷必須以市場細分為突破口。為此,我們要通過科學的、量化的市場調查來細分市場,選擇目標市場,制定營銷策略。比如:一個成熟的營銷人員要對各種圖書在市場上的定位、賣點、最佳上架時間、讀者群體、銷售數量都要胸有成竹,這是遏制退貨的重要環節。
對于營銷人員來說,還必須關注營銷過程中各種有用的信息。其實,在出版社日常的營銷活動中,有很多寶貴的信息,但往往被忽視。作為營銷人員,一方面要加強營銷部門本身的調查研究,提高售后服務意識,逐步建立系統有效的目標讀者資料庫和市場分析數據庫;另一方面,要加強營銷部門與編輯部門的溝通合作,提高出版社的信息化水平和營銷部門的專業素質,實現營銷和編輯部門的和諧互動,扭轉編輯和發行“兩張皮”的現象。
市場調查的形式既可以通過直接的形式如問卷、采訪、座談等,也可以通過間接的方式,如收集圖書訂貨會、展銷會的信息,以及各種報紙、期刊和網絡提供的數據,加以分析,綜合,提煉。此外,要借助網絡、電話等各種現代傳播手段把握讀者要求,了解讀者對產品和服務的意見、建議,直接掌握讀者的動態,與之形成互動。
二、轉變觀念,服務至上
市場既充滿著商機,也潛伏著危機,作為一個營銷人員不能坐看潮起潮落,要轉變觀念,主動出擊市場,以“顧客是上帝”為服務宗旨,來構建現代營銷理念?!邦櫩褪巧系邸钡默F代營銷理念,是對原有營銷模式的顛覆。過去營銷人員在這一方面做得不夠。這個觀念還沒有深入到營銷人員的思想深處,而僅限于表層。
讀者是最終為圖書買單的群體,讀者是我們的上帝。我們要一切為讀者著想。這一點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為此,首先要以讀者為中心。在社會日益多元化、生活方式日益多樣化的今天,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加,讀者對出版物的選擇、偏好、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我們在圖書設計時要具有針對性,要設身處地為讀者著想,這包括圖書的內容是否健康向上,有益讀者身心健康;定價是否合理,是否在讀者的承受范圍內;開本、版式是否新穎別致,是否適合該層次的讀者閱讀習慣等。其次,充分體現薄利多銷。圖書一旦盈利就要回報讀者,讓利讀者,以此擴大市場覆蓋率,讓更多的讀者加入到這個消費群體中,形成良性循環。再次,要想方設法方便讀者,無論是價格、銷售渠道,還是讀書活動、現場推介會等,時刻想著為我們的“上帝”貢獻什么。要通過為顧客提供全面的服務來為他們帶來更多更好的利益,形成高質量的滿意度,維持讀者對出版社長遠的信任,從而形成一支穩定忠實的讀者群體。
三、互利互惠,精心培育經銷商
盡管讀者是圖書的終端消費者,但其購買是通過經銷商來實現的。在銷售渠道日趨扁平化的條件下,出版社和經銷商的合作關系也由交易型的“油水”關系變為伙伴型的“魚水”關系。與經銷商取得多方面的聯系,實現多層次的合作是出版社營銷的重中之重。要維持穩定的聯系,離不開對經銷商的培育。
民營書商異軍突起,使得出版社不可小視圖書經銷商。但總體看來,經銷商良莠不齊,出版社要精心培育一支屬于自己的經銷商。首先,要對經銷商做全面的評估,對經銷商的信譽度、資產、經營狀況、輻射網點、員工素質、網絡化程度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信譽度好、誠實守法是合作的前提;企業良好的資產狀況是正常結款的保證,也能使出版社及時實現出版利潤;經銷商的經營狀況好壞體現其市場開拓能力和整體業務素質;輻射網點多少反映了經銷商的業務范圍和市場占有率;員工素質的高低折射出整個企業的精神面貌和企業的發展潛能;網絡化程度的高低透視出企業的管理水平。
其次,要保證經銷商的利益,實現雙贏。市場經濟不是壟斷經濟,而是互惠互利的雙贏甚至多贏經濟,出版社獨占利潤大頭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在此情況下,出版社就要出臺新的對策,加強社店合作,給經銷商一定的實惠,包括折扣優惠、及時提供出版信息、共同策劃營銷方案、為經銷商提供業務培訓等,充分調動經銷商的積極性,提高經銷商的服務理念。
再次,及時溝通信息。對于主渠道而言,省級店、市級店和縣級店三級店的庫存要及時掌握,有針對性了解,及時做好調貨。在銷售旺季最好隔三差五地了解一下。對于民營書商,不僅要了解批發商的庫存,還要及時把握批發商下家的庫存動態,避免重復庫存以及由此造成的退貨。
四、優化銷售網絡,加快新書的上架速度和上架率
出版社的庫存不斷膨脹,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出版社網絡不暢通,新書主配滯后、主配不合理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出版社的銷售部門要及時把圖書分銷出去,尤其是對新版圖書要加快上架速度和上架率。因此,出版社網點的選擇、培育,網點的數量擴張就顯得非常重要。
首先,要大量地撒網,增加出版社圖書的市場份額,即所有的新華書店都要布點,有關的專業書店要建網點,地市一級的圖書批發市場要有選擇性布點,各高校教材科和圖書館配書系統也要有網點。不同的網點因其所在的地理位置、經營能力和范圍的不同,在新書主配時數量要恰到好處,不能盲目,避免造成大量退貨。要把握配送時機和圖書銷售的旺季,加快物流,否則一旦錯過機會,圖書就可能成為昨日黃花。
其次,點線面有機地結合,優化銷售渠道,做到網點功能合理配置,互相補臺,使各類圖書發行各行其道:專業性很強的圖書的讀者對象相對狹小和固定,可以委托相應的專業書店經銷和包銷;大中專教材直接面對教材科和教師,可以以直銷的方式為主;一般圖書以新華書店為主要銷售渠道等。
再次,網點的布局既要有利于競爭,調動經銷商的積極性,又要維持競爭的公平性和秩序,保證雙贏。也就是說網點不是越多越好,要視具體情況。對于地市一級圖書批發市場有一二個點足夠,如果是兩個網點,還要注意品種交叉。比較大的省市圖書批發市場可以考慮放兩三個網點,品種最好是交叉,或各有側重。否則,同一個市場網點多了,或品種無側重,經銷商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相互壓價,造成惡性競爭。網點相對集中,既有利于對價格和庫存控制,也有利于保證經銷商的利益,最終避免了退貨,也保證了出版社的利益。
五、優化選題結構,樹立品牌意識
網絡化、信息化的社會,出版圖書的速度越來越快,讀者的需求差異越來越顯著,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選擇的余地也越來越大。在此情況下,要穩定自己的讀者群體,要培育自己的特色品牌產品,通過品牌強勢獲得讀者的忠誠和信賴,通過良性有序的競爭不斷創新,維護讀者對品牌的忠誠度。
樹立品牌,就是要求在選題開發時不落俗套,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優”;因社制宜,揚長避短,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強勢。出版社一旦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就能依靠品牌,通過品牌的滲透,擴大出版社的影響,穩定一個相對固定的讀者群體。
品牌建設除了領導層要高瞻遠矚外,還需要營銷和編輯兩個部門的密切配合,協同作戰。營銷部門要積極鼓勵編輯參與發行,扭轉編輯和發行“兩張皮”的狀況,對于大型叢書、套書,編輯直接參與營銷策劃,延伸編輯工作的價值鏈。編輯選題策劃也需要營銷人員支持,使編輯的選題與市場對接,減小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