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公共利益減少拆遷損失論文
時間:2022-06-02 09:06:00
導語:實現公共利益減少拆遷損失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城市拆遷對服務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對我國的城市房屋拆遷的理解;我國服務性政府建設在城市拆遷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結語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建設誠信服務型政府要解決四大問題、服務型政府的核心職能、對城市的擴張和舊城區的改造都會涉及到房屋的拆遷問題、城市房屋拆遷的概念、城市房屋拆遷的分類、立法缺陷、關于房屋和土地的問題、補償制度存在的問題、政府角色定位缺憾、政府在私益性拆遷中為了實現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應當放開手臂、執法人員缺乏嚴格、公正執法、產生了“政府-政府部門-公務員”的層層委代關系等,具體請詳見。
一、城市拆遷對服務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一)建設誠信服務型政府要解決四大問題
1、加大政務公開的力度2、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3、加大誠信建設力度4、加大責任制建設力度。1這些要求都體現了建設誠信服務行政府的正確路徑,為建設誠信服務型政府指明了方向。
(二)服務型政府的核心職能
是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2確保為社會各階層,包括弱勢群體提供一個安全、平等和民主的制度環境,實現有效的治理。進而從社會長遠利益出發,提供各種社會保障最終確保社會健康、穩定、和諧的發展。房屋作為公民的一個私有財產,在西方法學中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在我國憲法2004年修正案中規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可侵犯。”這一規定,結束了長期忽視公民私有財產權的現象,是我國法制的一大進步。
二、對我國的城市房屋拆遷的理解
在城市建設和規劃中,對城市的擴張和舊城區的改造都會涉及到房屋的拆遷問題。
(一)城市房屋拆遷的概念
它是指,建設單位根據建設規劃要求和政府批準的用地文件,在取得拆遷許可證后,依法拆除建設用地范圍的房屋和附屬物,將該范圍內的單位和居民重新安置,并對其所受損失予以補償的一系列法律行為。3可見,房屋的拆遷一般要涉及到三方的主體:政府,開發商和公民個人。政府對開發商申請房屋拆遷頒發許可證,在開發商與公民個人之間進行調解,最終促使其達成合意,在對公民進行適當的補償的前提下,允許對城區進行開發、投資,促進經濟的迅速、健康的發展。而政府根據公共利益而進行的征收征用,在宏觀上把握了城市的總體發展,從長遠的角度維護城市的長遠發展,方便公民的生產和生活。
(二)城市房屋拆遷的分類
房屋的拆遷又可以根據所涉利益的不同分為公益拆遷和私益拆遷。公益性的房屋拆遷與政府的職能密切聯系,公益性房屋拆遷是指地方政府根據實現公共利益而制定的城市建設規劃,自己親自實施或交由交替開發商代為實施的,依法拆除建設用地范圍內的房屋和附屬物,該范圍內的單位和居民重新安置,并對其所受損失予以補償的一系列法律行為。這種公益性的拆遷是為了實現公共利益,并且會對被拆遷人所遭受的損失進行補償的法律
行為。公共利益的實現也是政府發揮職能的最終目標,體現了人民的根本利益,順應了時代的進步與發展。
三、我國服務性政府建設在城市拆遷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
(一)立法缺陷
我國在立法方面為了保障政府能夠依法行政,我國已出臺若干法律法規對政府的拆遷的職權上作了相關的規定,最早的是1988年的12月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修訂了《土地管理法》,頒布了《城市規劃法》,1991年的《房屋拆遷管理條例》,1994年《城市房地產管理辦法》,2001年重新制定了《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2004年開始實施《城市房屋拆遷指導意見》,這些法律、法規對拆遷行為進行了規制。這些法律法規存在以下問題:
1、關于房屋和土地的問題
憲法里有規定,土地管理法里有規定,國務院的征地拆遷條例以及各地的《征地條例》中也有規定,具體案例中究竟依據什么法律、法規?現在各地方根據本地的情況有自己的拆遷條例,這些條例是否真的能做到規制政府行政職權、維護被拆遷人的利益不受非法侵犯?
2、補償制度存在的問題
這些法律法規只規定了對被拆遷房屋的房屋進行補償,而未提及對私有房產權人的土地使用權的補償,補償的范圍過窄。在當事人房屋的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和土地的無形價值方面并沒有作為補償的因素給與充分的考慮,所以在進一步完善立法上,應當充分考慮土地的價值,以合理的土地評估價給予被拆遷人合理的經濟補償。
(二)政府角色定位缺憾
根據拆遷可劃分為公益性的拆遷和私益性的拆遷,政府在私益性拆遷中為了實現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應當放開手臂,讓開發商和被拆遷人自己溝通、自由協商。現在我們國家的政府普遍扮演者管制者的角色,開發商獲得行政許可后,遇到與被拆遷人無法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就讓政府出面,由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強迫房屋所有人和開發商簽訂合同。在很大程度上,政府淪為開發商的打手,4損害被拆遷的利益,最終引發社會矛盾,造成城市規劃過程中的不和諧現象的出現。
(三)執法人員缺乏嚴格、公正執法
在公益性房屋拆遷中,有政府、名義拆遷人和被拆遷人,對于被拆遷人所面對的應當是政府,但是現實當中政府的職能有政府部門中的公務員進行實現,由此就產生了“政府-政府部門-公務員”的層層委代關系5。這種委代關系導致了行政程序的復雜化,在公共利益中很容易混雜入私人利益,政府原來的動機可能被扭曲,職權可能被濫用,因此必然要減少拆遷管理權力的委代關系。在這種層面上,政府的服務職能的效果被降低,原本有良好的公共目的想要實現,卻因為這種病態的層層的委代關系而破壞。
四、結語
本文僅從幾個角度對城市房屋拆遷問題進行了淺顯的探討,希望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信息不公開造成的貪污腐敗等問題的出現,在實現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對因此遭受損失的當事人進行補償,避免類似于自焚的事件,減少因拆遷而產生的社會不和諧現象。
【參考文獻】
[1]劉兆彬.建設成新服務型政府[J].中國質量萬里行2005年1月.
[2]王麗麗徐軍田.服務型政府內涵探析.[J].大連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遼寧大連.
[3]唐海洲.房屋拆遷糾紛判例依據及案例解析[J],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
[4]徐芳.我國房屋拆遷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柳州師專學報.第20卷第2期.2005年6月
- 上一篇:電氣專業技術個人工作總結
- 下一篇:公務員個人轉正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