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公共服務市場化問題

時間:2022-04-08 03:29:00

導語:深究公共服務市場化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究公共服務市場化問題

摘要:理解公共服務的視角有很多,但關鍵和重點在于對“公共”的理解。從這一視角出發,我們認為,公共服務是指社會大眾普遍需求,對區域整體發展有重要影響,具有規模效應特點,存在收益外溢現象的一般性或普遍性服務。

一、公共服務市場化的內涵與要求

(一)公共服務市場化的內涵特點

公共服務市場化,是指政府通過有效方式籌集資源,作出決策,確定公共服務標準,然后再以市場機制為杠桿,通過招投標、合同承包、特許經營等多種方式調動私營部門、非贏利部門等參與,在競爭中完成生產提供的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具體而言,就是某一層級政府依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財力基礎和民眾需求,根據規定程序確定公共服務供給內容和標準后,再以具體的政府機關或部門作為發包方,通過明確條件和資質的準入制度,按照一定程序公開擇優遴選承包商,簽訂報酬與服務數量、質量、效率相掛鉤且與規范考核評價結果相聯系的合同,將公共服務生產任務承包給有關市場主體(社會組織主體)的公共服務供給過程。

(二)公共服務市場化的內在要求

作為一種制度創新,要提高公共服務市場化具體改革項目的成功率和整體發展水平,必須全面把握其內在要求:

一是要明確公共服務內涵和邊界。當前對于“公共服務”的理解存在著多種誤區,各級政府都不同程度地承擔了許多不屬于自身職責范疇的任務,所提供的服務中有一些屬于“偽公共服務”范疇。所以,要推進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首先必須要解決公共服務“是什么”和政府應該“提供什么”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清晰界定市場化改革的對象和邊界。

二是要明確政府職責所在。公共服務是社會大眾的普遍需求,對區域整體發展有重要影響,有效供給各類公共服務是政府應盡的職責。進行市場化改革并不意味著政府可以當“甩手掌柜”,把供給公共服務的責任推給市場,而是要求政府對公共服務供給環節進行細分,在不放棄責任的基礎上,把可以交給市場的環節讓市場去做,從而達到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品質和效率的目的。因此,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只是政府履行職責方式的調整和優化,而不是責任的讓渡。

二、西方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的成效

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公共服務的市場化改變了政府對公共服務“大包大攬”的局面,可從容配置行政資源,有利于政府緩解財政壓力。政府直接從社會提取資源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市場調動資源的能力相對比較強,公共服務市場化擴大了政府供給公共服務的資源及技術力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這樣一來政府既施展了“掌舵”作用,又充分利用了市場的資源配置優勢。

有利于改進行政管理和精簡政府機構。公共服務市場化使具體的“劃槳”交給市場,政府在于“掌舵”,有效調整和優化了政府職能,微觀的工作交給市場去做。如英國的“執行局”,美國的“法定機構”,政府可以撤銷從事這些業務的常設機構,精簡了政府機構規模,同時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三、強化政府責任是公共服務市場化的關鍵

發展公共服務事業是政府的責任。不管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資本主義制度,發展發展公共服務事業都應該是政府的責任。推進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改變的不是企業和當地政府領導或被領導的關系,而是在公共服務事業中引進和實行了市場機制,這種機制下政府的責任是遵循和利用市場經濟規律來發展公共服務事業。政府不應該大包大攬,并不是事事都要政府自己辦,政府應該做的是組織協調各方的力量共同去辦,政府要從公共服務事業的經營者轉變為組織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