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旅游開發思考
時間:2022-05-22 10:50:00
導語:圖書館旅游開發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圖書館是信息資源的集散地,是整理、傳播、收藏人類知識的專門場所,也是人們求知休閑、汲取精神營養的理想去處。按照旅游資源的特征劃分,圖書館可以隸屬于社會旅游資源,與博物館、電視塔、會展中心等一起,成為當代城市發展的標志性建筑,是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景觀和精神文化面貌的縮影。如上海圖書館代表著上海城市建設和文化發展的水平,是上海著名的文化景觀之一。圖書館已作為文化旅游線路的重要構成,是游客參觀游覽不可或缺的旅游景點之一。許多專家學者已經注意到圖書館的旅游價值,如王世偉[1]認為圖書館與旅游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的游、購、娛三大要素均有聯系。宋玉真等[2]認為圖書館不僅是一種重要的文化旅游資源,還是深化文化旅游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唐峰陵等[3]認為到圖書館進行旅游休閑已經逐漸成為人們休閑度假的一種新方式。綜合來看,從旅游角度研究圖書館的文章多是分析兩者之間的相關度,進行圖書館旅游開發的可行性研究,缺乏結合旅游規律,探討圖書館作為一種旅游產品的具體開發思路。筆者應用體驗經濟理論,在提出圖書館旅游概念的基礎上,解析圖書館旅游的體驗化內涵,進而探討圖書館旅游開發的路徑,以期為圖書館在休閑功能拓展上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2體驗經濟概述
美國經濟學家Cohen和Pine在著名的《體驗經濟》一書中,稱體驗經濟為:“企業以服務為舞臺,以商品為道具,以消費者為中心使消費者參與其中,引起其胸臆間的熱烈反響,并且創造出值得消費者回憶的、令其難以忘懷的經歷的活動。”[4]體驗經濟已經逐漸成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服務經濟之后的第四種社會主導經濟形態。在體驗經濟時代,企業以商品和服務為載體,強調參與性和融入性,使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產生體力、情感、精神等方面的滿足,獲取一次完美的體驗經歷。體驗經濟已經成為滿足人們更高需求層次的一種全新經濟形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推崇體驗項目,越來越多的企業開發體驗性較強的產品。旅游本身就具有天然的體驗屬性,本身就是一種體驗經濟,旅游活動的開展滿足人們求新、求異、求奇、求美、求知的心理,體驗經濟時代的來臨為旅游業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相關理論研究與實踐活動也在如火如荼展開。在體驗經濟的大環境下,筆者以圖書館為載體,嘗試尋找體驗經濟與旅游發展的新的契合點。
3圖書館旅游及體驗化釋義
圖書館旅游是一種探索性的,以圖書館資源要素為載體的新興旅游項目,是圖書館功能的延伸和旅游業的擴展。圖書館旅游是依賴于豐富的圖書館書籍資源、文化景觀資源、環境氛圍資源等要素發展起來,讓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獲得各種知識信息和滿足休閑需要的文化旅游活動。體驗就是運用五官去綜合感受外部世界,進而由表及里體悟事物內在意蘊,并達到心靈共鳴的過程,圖書館旅游具有明顯的體驗性質。閱讀圖書時,書本飄出的氣味、觸摸書頁時的質感,翻動書本時的窸窣之聲,都直接作用人的眼、鼻、手、耳等各種感覺器官。同時身處幽雅清靜的圖書館環境中,感受濃厚的文化氣息,體驗愜意的休閑氛圍,所有這些都會對人的知覺———心理體系產生微妙而重大的影響。綜合Cohen和Pine已有研究,根據旅游者參與的主動性與投入性程度,文章將圖書館體驗旅游劃分成4種類型[5]:
3.1知識教育
圖書館作為人類知識的寶庫,積累了豐富而珍貴的文獻資料,涉及古籍名著、天文地理、人文百科等,基本職能是保存人類文化遺產和傳播文化信息。大量文獻資料可以成為重要的游覽對象,在旅行中沾點書卷氣,品味知識的樂趣,也是圖書館旅游的基礎功能。圖書館擁有充足的旅游信息資源,可以為廣大旅游者提供必要的及時的旅游信息咨詢服務,使旅游者了解大量的區域文化和旅游知識,是旅游者深度體驗旅游目的地文化的重要途徑。
3.2消遣娛樂
在當前休閑時代,圖書館不再囿于傳統的知識傳播功能,供社會成員娛樂消遣儼然成為圖書館的重要職能之一和發展趨勢。其擁有眾多的休閑文獻、多樣的娛樂設施、閑適的環境氛圍,已經成為人們首選的休閑娛樂場所。圖書館建有高檔的電子閱覽室、影音室、展覽廳等供人們進行網上沖浪、影視欣賞、棋牌對弈等,同時廣泛開展各種社會文化活動,使游客身心愉悅,度過難忘時光。
3.3逃逸放松
身處在經濟高度發達與物質供給充裕的城市中,人們承受著事業與家庭的雙重壓力,物欲泛濫、急功近利、人情冷漠、爾虞我詐等現代社會弊病,讓越來越多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迷茫與空虛。人們都希望有機會逃離喧囂紛擾的環境,尋找一處安靜的港灣,來獲取心靈的一絲慰藉和暫時的精神解脫。而圖書館———這片都市文化沙漠中的天然綠洲,可以使人們在相對安靜的閱讀環境中,舒緩內心的緊張之弦,體驗物我兩忘的至高境界,尋求心靈休憩的精神家園。[6]
3.4審美獵奇
圖書館不僅給人以知識啟迪,更帶給人美的享受,使游客流連忘返。許多圖書館建筑規模宏大,文化底蘊深厚,極具個性與奇特美,往往成為當地的地標式建筑,能夠符合廣大旅游者的審美需要,具有較強的市場號召力。吸引旅游者的還有圖書館優美的內外環境,包括圖書館周圍別致的景觀,秀美的生態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圖書館內外環境與圖書館建筑本身構成了獨特和諧的整體之美,使游客獲得巨大的美感體驗。四種體驗類型都從互動參與的視角上賦予了圖書館旅游產品特殊的價值內涵,從投入和參與等兩個維度來看,四種圖書館體驗旅游類型帶給游客不同程度的切身感受,四種體驗類型的重合部分,是“甜蜜地帶”,是游客最佳體驗區域(如圖所示)。
4圖書館旅游體驗開發思路
4.1凸顯參與性,設計多元化休閑活動
圖書館應跳出傳統的客源視野和服務領域,不斷拓寬服務方法與途徑,依托多元化休閑活動的開展,使旅游者主動融入其中,實現圖書館的功能嬗變。圖書館要充分了解旅游者的不同需求,運用高科技手段,以聲、光、電配合的創新形式展現書籍、圖片和實物,調動其各種感覺器官,形成良性互動,給游客帶來全新的感受。圖書館可結合自身特點,以開拓旅游市場為前提,利用豐富的館藏與設備優勢,經常舉辦一些學術研討會、音樂會、書畫藝術鑒賞、名家講座等形式多樣的文化休閑活動,以及利用會展廳、報告廳、小劇場、會議室等場所設施舉行各種具有較高旅游吸引力的主題會展活動,爭取較大范圍的市場覆蓋,獲取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圖書館旅游開發還可以結合旅游產品開發規律和游客需求,從體驗的角度,設計出專業性較強的旅游活動。可以使游客參與到圖書館組織的工作實踐中,做一次圖書館員,按照圖書的采編、借、還、上架等業務流程親自操作,在參與中親身體驗圖書館工作的樂趣。
4.2挖掘內涵,多角度展示地方文化
圖書館應當加強信息資源建設,利用特色書籍資源,增強市場影響力。重點挖掘地方文獻資源,發揮窗口作用,宣傳本地的歷史文化、旅游文化,加深廣大讀者、外來旅游者對地方歷史文脈、民俗風情的認識,既可以增強民眾的地域自豪感和文化素質,也可以提升旅游者游覽過程的滿意度。圖書館需要重視現有館藏資源的深層次開發,對已有文獻資源進行深加工和整理后,生成二次或三次文獻。這些文獻通過介紹旅游地的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建筑等各方面的地方文化知識,形成文獻資源與本地資源的良性互動,促進旅游者對當地文化的深入接觸與理解。圖書館還可以采用大眾媒體、宣傳欄與宣傳網頁、建立旅游特色數據庫、舉辦地方文化講座等方式,大力推薦當地名勝古跡、歷史人物、風味特產、交通住宿設施以及網上虛擬實景旅游等,并定期更新內容,成為外地游客了解本土文化的窗口,促進旅游活動的深入與可持續發展。[7]
4.3注重氛圍營造,加強場館環境建設
圖書館是地域文化、地方特色的生動體現,要用地方文化特色營造出一種新環境,使游客進入圖書館便能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形成強大的感染力。建筑造型在突出個性設計和文化品味的同時,風格應與周圍環境和城市特色相協調。圖書館環境整體要符合大眾審美需求,講究人與環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室內裝飾和陳設應造型新穎、色彩調和,要巧妙設計,靈活布局,如在閱覽室內放置精致小工藝品,走廊上懸掛意境深遠的山水畫,大廳內制作寓意深刻的浮雕。在不影響讀者查閱文獻資料的同時,考慮在圖書館內增建一些旅游服務設施,如音樂茶座、咖啡廳、時尚餐廳等,提升圖書館的休閑服務功能。總之,圖書館要營造出既有現代氣息、又具文化韻味,寧靜舒適、高雅和諧的閱讀環境氛圍,讓人在賞心悅目之余放飛心靈,度過無拘無束的休閑時光。與美麗的白云雁水為伴的大連圖書館,塞那河畔的法國密特朗圖書館,都力求營造出一種清新優雅、輕松悠閑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使來訪者能夠全方位地感受到環境的親和力,收到陶冶情操、養心怡性的功效。
4.4轉變思想觀念,提升休閑服務水平
圖書館旅游活動就是要使人產生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和精神享受,并從中學習知識、促進溝通、放松娛樂、豐富個性、體驗人生和煥發審美情操。其宗旨之一即“滿足人的需求,實現人的價值”。因此,圖書館旅游休閑服務要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原則,強化服務意識,促進圖書館軟環境建設。首先要解決觀念更新問題,植入旅游服務思想,樹立起全新的現代服務理念,盡快實現從“以書為主體”的服務向“以人為主體”的服務方式的轉變。要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區別游客差異化需求,指導游客利用圖書館閱讀休閑,在圖書館休閑文化中品味人生。培訓一批既精通圖書館業務又熟悉當地旅游資源的導游員或講解員,以館藏旅游信息文獻為依據,為游客介紹本地旅游特色,及解答旅游相關問題,充當本地旅游的形象大使和宣傳窗口。作為圖書館員要適應新形勢,注重禮貌禮儀,展開微笑服務,加強與游客的情感交流,使游客在圖書館中既有相對獨立的空間,又感受到服務的無處不在。圖書館開展旅游休閑服務,僅有休閑舒適的環境是遠遠不夠的,要在服務態度和服務方法上下工夫,只有服務與環境有機融合、相得益彰,游客滿意度才會最高,圖書館旅游活動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4.5重視產業延伸,開發特色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雖然只是一種物質存在,但承載著文化傳播及情感交流的功能。精美的旅游商品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一定程度上是展示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價值的旅游體驗物化象征,游客的購物過程也是其了解當地民俗風情和文化特色的一個重要方式。圖書館在購物方面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通過挖掘圖書館具有文物史料價值或地方特色的文獻資源,加上文化創意,可以設計成極具歷史、紀念和實用價值的特色旅游商品,既滿足了顧客的體驗需求和購買欲望,也延伸了圖書館旅游產品鏈條。我國圖書館界早就有類似的成功嘗試,如西北大學圖書館將其館藏的唐卷子本予以影印,呈卷軸形式,包裝美觀典雅,成為該館品位高雅的旅游商品和公關禮品。[8]
4.6發揮資源優勢,推出主題旅游產品
圖書館為讀者提供文獻借閱服務是圖書館的共性特征,除此之外,許多圖書館都有自身的個性特點,在某方面具有突出的要素,比如歷史、建筑、藏書、規模、管理與服務、與名人或重大事件的關系等,形成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如因建筑特色聞名的凡爾賽市立圖書館,因偉人馬克思而廣為人知的馬克思紀念圖書館等,這種資源無形中就衍生出很強的市場感召力。對于這類圖書館應充分挖掘其亮點要素,作為主導旅游產品進行重點開發,以此吸引旅游者參觀游覽、考察學習。應突破常規思維,結合旅游產品開發規律,針對某些特殊群體,串聯成線,合理安排,形成極具特色的圖書館主題體驗旅游線路產品。如針對一些具有共同閱讀愛好的讀者,依托特色圖書館資源,設計一次主題突出的閱讀體驗之旅。寧波天一閣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以藏書文化為特色,收錄了大量的孤本、善本、珍本、抄本等我國古代文化典籍,如果將其與類似的古代藏書樓一起搭配組合,推出“中國歷史文化典籍之旅”,相信對典籍愛好與研究者將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5結語
總之,文化休閑旅游是今后旅游業的發展方向之一,它使旅游者感悟到另一種人生情感體驗,完成了人的精神和道德境界的提升,是人文關懷的自我實現和充分展開過程。圖書館是人們更新知識、增長才干、提高生存質量的場所,是進行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也是人文關懷表現最集中的地方。當前,在我國旅游業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作為文化和信息機構的圖書館應該更新觀念,把握機遇,充分發掘圖書館的資源優勢,以文化休閑為切入點,突出特色,最終使得旅游者的情感體驗過程和知識提升過程,通過旅游活動的紐帶連接起來,必將給旅游者帶來更為豐富的游覽體驗,從而促進圖書館業與旅游業的共同繁榮與發展。
- 上一篇:造林科全年工作匯報
- 下一篇:區縣環保目標落實總結
精品范文
10圖書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