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企業化經營中的公共管理
時間:2022-01-09 08:59:49
導語:試議企業化經營中的公共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從政府和企業的生產活動成本差異上分析
企業經營模式是否適用于公共管理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以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影響下,為了提高自身的利益,企業通常在實現既定目標的過程中,采取多種節約生產成本的措施,從而達到擴大收益的目的。然而,在公共物品的消費上,例如公費進修、公費旅游以及公款吃喝等,企業所消耗的成本遠遠跟不上政府,兩者在生產成本、活動成本上的差異性決定了兩者的不同,因此企業經營模式并適用于政府,不適用公共管理,在公共管理中,政府部門應結合其實際情況,采取更加嚴格的經營模式。
二、從政府和企業的組織目標差異上分析
企業經營模式是否適用于公共管理基于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組織目標是在完成既定產量的情況下,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以及生產成本的最小化。企業通常是通過量化標準來對其組織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衡量,從而了解有無實現組織目標。其中,量化標準包括有單位資金的利用率、市場占有率、利潤總量以及勞動生產率等。而企業的經營者、管理者等若要掌握企業的實際情況,做出企業的下一步經濟決策,則必須要保證量化標準的真實性,因此量化標準不容摻假。對于政府而言,其組織目標與企業不相同,政府無可量化業績指標,其所采用的衡量指標為宏觀指標,例如GDP等,因此缺少清楚明了的考核指標,而其存在此類情況的相關因素有多種,例如:政府組織目標的多元化導致其自由活動的空間過大,欠缺監督力;政府所追求的利益不屬于經濟利益,因此缺乏客觀指標等。表明了企業經營模式不一定適用于政府,不一定適用于公共管理。
三、從政府和企業的信息差異上分析
企業經營模式是否適用于公共管理一方面,為了使自身利益實現最大化,交易一方對另一方面經常存在隱瞞、歪曲事實和夸大其詞的刻意行為,從而導致信息不對稱出現的現象。另一方面,由于主觀上的因素(例如粗心大意的)所導致的信息丟失,也就是不屬于交易一方刻意造成的信息丟失。此外,交易雙方均公開了信息,然由于其中任意一方未能充分理解所公開的信息而形成的信息不對稱。若信息不對稱的現象未被發現,則不對稱的情況對于政府、對于市場并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然而,信息不對稱的現象被發現,將會引起嚴重的后果。而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對于壟斷者而言,起到十分有利的作用。而公共管理中,政府部門便屬于壟斷組織,政府所掌握的信息通常多于一般的民眾,尤其是國家的機密信息。無論政府有無公開信息,均會與一般民眾之間存在信息上的不對稱,其中包括一般的企業。而政府和企業在信息上的不對稱性,注定了兩者的差異,表明了企業經營模式不一定適用于政府,不一定適用于公共管理。
四、結束語
無論是哪一種組織,其內在機制均是在自生而成,而不是通過照搬其他機制而形成的,因此對于組織而言,每一個組織的實際情況均不相同,因此其自生而成的內在機制僅僅適用于該組織。而企業經營模式亦是如此,其經營模式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而形成的,因而適合在企業的發展過程的應用,而公共管理和企業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其經營模式也不可能完全適用于公共管理。因此,在公共管理中,政府部門可將企業的經營模式作為管理工作中的參考,但不能完全依靠企業的經營模式,應根據政府的實際情況探討使用的內部機制。
作者:梁志雄岑裕健鄧小鵬單位:廣西大學
- 上一篇:公共管理研究計策
- 下一篇:衛生局年終工作總結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