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公共管理的困境與出路
時間:2022-05-25 08:30:19
導語:新常態下公共管理的困境與出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自提出“新常態”一詞后,其成為對我國經濟社會相關特征進行描述的關鍵詞。在中國,“新常態”的內涵比較豐富。筆者在本文對公共管理新常態背景下的困境和出路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新常態;公共管理;困境
十八大以來,我國在不斷深化改革,經濟已經呈現出明顯的新常態趨勢。筆者在本文對公共管理新常態背景下的困境和出路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
一、中國語境下正確認識的新常態的豐富內涵
1、經濟發展中的新常態
和各領域進行對比,我國上至中央政府下至各級地方政府對該領域的新常態的界定和解讀較為透徹,我們已經意識到國家已經進入新常態,并提出在新常態背景下引領經濟發展的相關機制。在此背景下,我國的發展速度會放緩,不斷優化發展理念和相關結構,要從現實情況選擇發展驅動力。
2、政治改革中的新常態
對社會進行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在十八大上提出,在新常態背景下,我國主要致力于依法治國、深化法治社會建設,不斷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完善和提升。衡量國內政治新常態的標準有:其一,制度化、規范化使用公共權力,其二,民主性在制度性安排中更加凸顯,其三,實現法制化治理,其四,高效化國家政府公共管理,其五,協調發展國家制度安排和治理體系。
3、社會治理中的新常態
當前該領域的新常態主要表現在法制建設,要求社會實現具有法制化的新常態。所謂的法治社會,就是要求人民懂法、用法、依法,為社會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在全社會范圍內一同致力于法制化建設,推動我國法制化進程。其新常態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依托法制基礎,創建新常態的社會管理制度,用多種方式推動社會轉變,營造和諧的法制環境和基礎;其二,對法治理念和精神進行弘揚,推進法制文化建設,提升全體國民的法制意識;其三,讓全體社會合理形式社會管理職權,并依法監督行使的社會管理權利。
4、環境保護中的新常態
我們要改變以犧牲環境為前提片面提升GDP的做法,這樣的發展模式讓國內環境遭到破壞,污染日趨嚴重,有的區域片面追求GDP,環境負荷超越其承載力,導致居民幸福指數的降低,提升經濟、政治治理成本的提升。同時,進入新世紀后,人們的環保意識在不斷覺醒,社會對環保的呼聲越來越高,這讓環境治理單位和部門承擔更大的責任,如果不能顯著提升環保治理效果,那么居民很難認同這種做法,政府部門的公信力進一步降低。
二、新常態下公共管理面臨的困境
1、和社會現實相比,現代治理水平具有較大的差距
在新常態下,實現現代化的治理體系和能力是國內公共管理以及社會治理的總目標。現代化的公共治理需要民主化、科學化的社會治理和管理、當前,國內經濟尺幅發展,從整體上來看,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得到提升。
2、社會的進步要求公共管理具有較高的技術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國內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現代技術和手段為現代化的管理以及積極有效的治理提供良好的保障。如今,政府部門對公共管理中現代信息技術運用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認識,也在致力于政府門戶網站建設。但是,和人們的期許以及社會發展進程相比,公共部門使用的科技手段比較落后,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之間存在矛盾。
3、公共管理組織目標與個體自覺之間存在一定差異
如今,國內在不斷推進黨風廉政建設,一大批違法亂紀的黨政干部受到法律的制裁。作為一個個體,公共管理部門應該在社會“大染缸”中出淤泥而不染。保障組織文化體系的健全和健康,這對公共管理參與者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與之相反,那么會腐蝕一大批管理部門管理人員,他們不顧法律的要求和自身為人民服務的角色定位,做出違法亂紀之行為。
三、新常態下公共管理發展的出路探析
1、保障公共管理組織綜合治理能力不斷獲得提升
在新常態背景下,公共管理部門要主動適應,走出傳統思想的桎梏,對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通過管理知識的學習及職業道德的培訓,不斷完善選拔、激勵領導干部的機制,不斷落實績效考核激勵措施,保障公共部門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技能的提升,提升其服務意識和水平,讓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
2、不斷創新現代公共管理手段和技術
在經濟新常態下,科學技術發展速度不斷提升,要想和此相適應,就需要在公共管理部門組建優秀的技術團隊,把GIS技術、數字治理技術等高科技在現代治理實踐中加以使用,為公共管理水平和質量的提升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不僅如此,還應該對公共管理參與者開辦相關技術培訓,讓其運用現代化技術的水平不斷提升,保障現代化技術作用的發揮。
3、塑造積極的公共管理核心價值體系
以懲罰公共管理者違法亂紀個體的前提下進一步改善和健全生活保障體系,提升待遇水平,提升社會地位。同時,對其進行更深入的職業道德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訓和教育,讓公共管理者樹立正確、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事業觀等,保障其在法律的支撐下開展工作,讓權力在法律的牢籠中規范化實施,讓公共管理部門和工作人員工作的開展受到法律的約束和監督,有機統一自己價值觀和社會公共價值觀。
四、結束語
最近,“新常態”已經成為社會各階層對我國當前發展新形勢,出現的新變化進行描述的重要性、綜合性詞匯,其內涵已經穿越歷史的局限性,其仍在不斷豐富之中,在各行各業,各個階層中均有所體現。在新的歷史背景下,我國公共管理也面臨深刻改變,出現新的情況,社會也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我們應該看到新常態背景下,公共管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怎樣走出當前公共管理面臨的挑戰和所處的困境,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需要多方人士進行分析和論證,同時,作為管理部門自身應該不斷尋找新的發展方向,不斷走出困境。
作者:侯軍 單位:遷安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參考文獻:
[1]王會金.國外后新公共管理運動與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發展創新研究[J].會計研究.2014(10)
[2]黃群慧.“新常態”、工業化后期與工業增長新動力[J].中國工業經濟.2014(10)
- 上一篇: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
- 下一篇:公共管理中的數字化城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