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研討

時間:2022-03-04 08:31:06

導語: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研討

一、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培養模式的現狀

1培養目標定位偏高。

高級人才培養的本質目標始終未變,但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本科教育由高級人才教育轉型為大眾化教育,培養目標就凸顯出了目標制定過高和當今本科教育不匹配的問題。社會部門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已經呈現出階梯性,高端人才需要已經開始向碩士研究生轉變,所以本科教育的目標就應當做出調整以應對社會市場的需求。

2針對性不強。

現行的工商管理專人才培養模式針對性不強,和一些專科、非全日制學校的教育水平沒有差別,在社會中定位不準,不能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

3適應能力差。

由于我國經濟體制轉型,但教育體制依然沒有轉型,教育方式依然陳舊,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導致畢業生走入社會,適應不了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無法在社會中體現自我價值,甚至很多大學生說出了“畢業就等于失業”的話。各種調查顯示,社會對高校畢業生以及在校大學生的滿意度都非常低。從2001年加入WTO十二年以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適應國際形式,高等教育同樣面臨國際化、市場化、普及化的局面,如何更好的適應社會的變化,如何隨著社會的進步而改進教育方式方法,培養出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同時培養出的人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這都是當前高校所面臨的嚴峻問題。

二、新形勢下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1.突出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經濟發展的互動性

自21世紀以來,國內和國際經濟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一方面,我國社會經濟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另一方面,我國經濟不斷和世界接軌,全球化的發展讓我國市場經濟得到加速發展,導致對工商管理類教育的迫切需求,來支撐人才輸出和人才儲備。改革的深化和經濟結構的調整會大大改變我國的所有制結構與產業結構,同時,各種企業、組織的數量不斷增加。隨著社會的變化,要求人才培養模式與時俱進,要在人才數量、知識和能力結構得到升級。

2.積極借鑒國外人才培養模式的先進經驗

國外大學特別重視對個人的培養,他們不是填鴨式教育,而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理論和實踐中獲得技能的過程,美國的大學教會每個學生的是獨立完成的能力,此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他們的畢業生進入社會將會如魚得水,因為很多困難在大學期間都已經經歷并且得以解決。再看看中國大學,學生每天抱著書本,缺乏了很多能力上的鍛煉,所以國外人才培養模式我們需要認真總結并且找出最適合我國工商管理專業的模式

3.體現工商管理類專業自身的特殊性

工商管理類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企事業單位的決策咨詢、計劃、生產、技術、人力資源、財務和營銷等管理與分析工作,實踐性較強,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將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的結合。工商管理專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要具有系統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注重其職業操守、社會公益心和團體合作與創新質疑精神的養成,同時要在大學期間就能熟練掌握溝通、協調、組織、領導等多方面的實際管理能力,為社會提供德才兼備的管理人才。

4.界定本科層次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

當前,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很大比例,越來越多人走進了大學校園,連續幾年的本科生擴招,導致大學的門檻越來越低,本科教育也越來越普遍化,所以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就應該有層次的區分,把曾經培養高端人才的目標降低,來適應教育整體的改變。通過改變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和教育方式等來從細節入手來更好的因材施教,培養出具備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有適應社會需求能力的人才。只有更切合社會實際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把教育對社會的貢獻體現出來。

5.正確處理基本模式與模式多樣化的關系

當前我國各地區師資力量不同、地區經濟水平發展不同和社會人文不同導致教育水平和教育方式不同決定了個學校之間培養的模式不同,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有自己辦學特點的培養模式。我國重點大學教育經費充足,師資力量雄厚,就應當培養通用高端的人才;而省屬或者市屬的高等院校就應該因地制宜,發揮處地方特色。綜合性大學可從工商管理專業的三年級在校大學生中挑選一部分優秀學生組成3+2模式,學生在5年時間里修完兩個專業,獲得兩個學士學位。這樣的培養模式主要作用在既是工商管理專業又可以配套學一些如計算機、網絡、外語等專業,更好的培養復合多元化人才,這樣就滿足了全球化背景下對工商管理專業知識結構的需求,而且又發揮出了綜合類大學培養人才的全面性。體現個性化和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向在基本要求下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發展的培養模式,使不同大學、不同地區的工商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得到各有所長的發展。

作者:青小琛單位:山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