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論證領導決策問題
時間:2022-08-04 10:37:00
導語:獨家原創:論證領導決策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組織內外環境下,通過對組織資源有效的進行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而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管理的職能包括計劃、組織和決策,所以管理學包含了領導學,組織學和決策學。領導決策在整個領導活動中處于核心位置,起著關鍵作用。在管理活動中,領導者最重要的工作在于決策,決策正確與否,水平高低,是衡量并檢驗領導者領導水平的最主要標志。那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形勢下,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怎樣認識決策、如何進行決策,以及在決策時應該遵循哪些原則?領導決策的一般過程:界定問題,確定決策目標----擬定各種可能的備選方案----從各種備選方案中選出最合適的方案----決策的執行。信息原則、民主原則、創造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和時效性原則。
【關鍵字】管理學領導決策
自本世紀三十年代以來,西方組織行為學家、心理學家從不同角度,對領導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這些研究經歷了幾十年的演進,已經由一般的領導形態學(Morphologyofleadership)、領導生態學(Ecologyofleadership)發展為領導動態學(Dynamicsofleadership)研究,導致了領導權變理論的誕生與發展,成為當今西方領導理論的主流。現在我們把領導權的理論,演變的實施在管理崗位上。領導權是管理中一個藝術的代言。
60年代初,人們逐漸地認識到,要找到一個適合于任何組織、任何性質工作和任務、任何對象的固定的領導性格特質、領導類型和領導行為方式,都是不現實的,明白了組織管理應根據組織所處的內部和外部條件隨機應變。普遍認為領導過程是領導者、被領導者及其環境因素的方程式,即領導的有效性=f(領導者、被領導者、環境)。領導的效率與領導者所處的具體情境和環境有關,不能用固定的模式進行管理。
本文我們從最基本的領導理論到領導管理到最后的領導的決策做一個藝術般的演練:
一、管理學中的領導理論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組織內外環境下,通過對組織資源有效的進行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而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管理的職能包括計劃、組織和決策,所以管理學包含了領導學,組織學和決策學。在管理學中,我們通常把管理者當成---一個權變理論把內部和外部環境等因素看成是自變量,把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和管理技術看成是因變量,因變量隨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我們說領導者是管理學中應根據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來確定一種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它的形成是一個藝術的過程。
二、領導理論中的決策藝術
決策是從多種方案中做出的選擇或決定,也可以說是多方案擇優。通常講的領導“拍板”,指的就是決策,但絕不能把決策僅僅理解為一瞬間的“拍板”,它包括決策前的提出問題、搜集資料、預測未來、確定目標、擬訂方案、分析估計和優選以及實施中的控制和反饋、必要的追蹤等全過程。決策的主體是領導,看一個領導的水平高下最主要的是看決策。所以每個領導都必須精心制作決策,科學執行決策。領導決策程序,即領導根據決策過程的內在規律性所決定的既相互獨立又前后聯系的基本步驟來進行決策。各種決策都具有共性,一些基本的步驟是任何決策都必須遵循的,違背了這些基本步驟,會使領導決策失去其科學性,甚至會導致領導決策的失敗。
決策定義的內涵包括:(1)決策總是為解決某一問題作出的決定;(2)決策是為達到確定的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也無法決策;(3)決策是為了正確行動,不準備實踐,用不著決策;(4)決策是從多種方案中作出的選擇,沒有比較,沒有選擇,就沒有決策;(5)決策是面向未來的,是一個完整的,動態的過程,要作出正確的決策,就要進行科學的預測。
三、決策的藝術化
1973年,佛魯姆(V.H.Vroum)和耶頓(P.W.Yeton)又提出了領導——參與模式(Leader—participationmodel)。這種模式主要是研究決策中的領導行為。模式指出:領導在進行決策時,會有各種選擇的可能性,有效的領導應根據不同的情境讓成員不同程度地參與決策。佛魯姆認為有五種領導方式應有不同情境中靈活選擇。而佛魯姆這個模型是規范性的——它以決策樹的形式提出了一系列應遵循的連續的規則,來確定在不同的情境中選擇參與決策的方式和程序。
四、決策的四步曲
界定問題
在決策前,要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找出癥結所在,準確地確定決策課題。課題不準,崐決策非但無效,還可能走偏。決策目標是指要達到的目的,決策目的明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決策效果的好壞。決策目崐標明確了,選擇就會有依據,行動就會有指針性;決策目崐標不明確,選擇就會發生偏移,甚至還會出現目標轉換、崐南轅北轍的慘痛后果。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擬定各種備選方案
目標確定后,要分析目標價值,就是做這件事的投入崐與產出合不合算。效益有多少、有沒有負效益等等。確認崐了目標價值,就要尋求實現和達到目標的有效途徑和辦法,即擬訂方案。要擬訂多種方案備選。只有一種方案是很難實現科學決策的。
從備選方案中選出最合適的方案
只有進行充分的評估,才能成崐為決策的基礎。而正確的評估,只能由各方面的專家來實崐現。所謂評估,就是對方案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預測崐方案近期和遠期、局部和整體、經濟和社會的效益,如果崐同時具備這些效益則是最佳方案。但在現實中,同時具備崐多種效益的方案是極少的,那么就要在各種方案中進行比崐較,選出那種正效益較高、負效益較低,即比較滿意的方崐案。
決策的執行
方案選定后就要實施,為了減少失誤,在方案全面實崐施前,一般都要進行實驗或試點,以驗證方案的可行性和崐實效性。在實驗試點過程中,要認真分析、總結經驗和教崐訓,找出帶有普遍性的規律來,具體分析出成功與失敗的崐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如果試點成功,就可進入全面實施崐階段。如果失敗,則迅速反饋回去,改變決策。在實驗試點后證明:崐這個方案在總體上是可行的,那么在修正弊端的基礎上,崐就要全面推廣實施。由于實施方案是一個動態過程,主觀崐和客觀條件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因此,要加強方案實施崐過程中的監督和控制,并且及時進行反饋。如果出現小的崐偏差,那么只做微調;如果主客觀條件發生了大的變化,崐影響了決策目標的實現,那么就必須對原定目標做根本修崐改。以上決策程序,只是一般規律,在不同的決策中,各崐個步驟可以互相交叉進行,有時也可以合并或省略。
五、決策的原則性
信息
俗話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所謂的調查就是搜集信息,搜集客觀的有價值的信息。要做到信息決策,必須要做到兩點:一是盡可能多地占有信息。一個人占有的信息有限,“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就是這個道理。二是要占有客觀真實的信息。信息必須真實并得以確認,才能為決策提供依據。領導盲目聽信身邊的人提供的不真實的信息,導致決策失誤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所以當領導的要懂得“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道理,要具有辨別信息真偽的能力。
民主
在組織內部,領導就是英雄,具有無尚的權威,一般都有他把持著決策大權。其實任何方案都需要論證的,所謂的論證就是在不斷地搜集信息的基礎上,對方案提出質疑并進行完善的過程。所以民主決策的實質是充分調動與會人員的積極性,讓他們充分發表意見,特別是反面意見。作為決策者要有海納百川的心胸,認真對待不同意見,并對既定的方案進行修訂,甚至完全推倒既定的方案,確保決策方案進一步優化。
創造性
領導的性質本身就已決定了必須以創造性為主要行為特征,所以整個領導工作都必須是、也必然是充滿創造性的。領導工作的創造性還主要地取決于決策的創造性含量和高度;領導工作的質量根本上就取決于決策中的創造性。因此創造性對于決策、整個領導工作來說,都是實質性的。這要求領導在決策中必須擺脫各種落后觀念和習慣勢力以及偏見的束縛,勇于探索、開拓和創新。
可行性
切實管用,就必須有針對性和操作性,能夠直接改變所要觸及的領導客體,即方案中蘊涵著能解決問題的領導智慧力量。這就是說,領導決策必須要切中要害、運作便宜。
時效性
須做到及時、快速、果斷。這事關所作決策是否能夠及時解決問題,是否能夠迅即產生良好效果和效應。如果領導決策慢慢騰騰、拖拖拉拉,那么就會喪失機遇,就會造成嚴重損失和其它的一系列嚴重后果。這即要求領導必須在決策過程中做到及時不誤、順勢應變,確保效果,追求效率。
【參考文獻】
[美]蓋爾宗著,范志宏譯,領導藝術,化沖突為機會,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11
尤元文著,現代領導決策方法與藝術,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9
楊懷恩,中層領導溝通藝術,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7,9
- 上一篇:新型涂裝前處理工藝應用論文
- 下一篇:建筑裝飾材料揮發性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