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賄選問題論文

時間:2022-08-13 09:11:00

導語:村民自治賄選問題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民自治賄選問題論文

摘要:在總結各地農村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1982年《憲法》與1998年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確立了村民自治的基本制度。從村民自治的實踐來看,民主選舉是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基礎,沒有合法有序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都將是空中樓閣。在目前的村民自治的民主選舉實踐中,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其中,“賄選問題因其出現頻率高、影響范圍、引起爭議多而需要認真加以關注和解決。

關鍵詞:村民自治;賄選;危害分析;遏制對策

村民自治中的賄選,即通過賄賂的方式,以達到當選的目的。賄選現象是在村委會選舉由“政府主導下的選舉”向“村民自由選舉”過渡的歷史背景中所產生的新生社會現象。賄選的產生,至少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村級公共權力機構中職位的稀缺性。第二個條件是村官的產生是由選民決定而不再由鄉鎮政府任命。在村委會選舉發展到“村民自由選舉”階段時,同時具備了以上兩個必要條件,于是,賄賂選舉在村委會選舉中頻頻出現。

1村民自治中賄選條件分析

1.1發生賄選的村莊的經濟狀況

賄選所發生的村莊通常有一定數量的集體財產,且一定數量的公共資源為村莊的村委會所控制。這些公共資源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首先是鄉鎮集市所在地的村莊。這些村擁有相對優越地理位置,通常是農民趕集之日進行商品交易的場所,在鄉村中屬于“黃金地段”。在沿海城市發達經濟的輻射下,沿海農村的經濟比較富裕,村集體經濟雄厚。其集體經濟的來源主要有:土地租賃、土地拍賣和村辦企業等。

1.2參與賄選的人群

當前賄選案例中,行賄者的身份主要有以下幾種:前任村委會主任、村黨支書、當地經濟能人、家族利益代表者等。他們行賄的動機各不同,但目標都是為了當選村委會主任。一些原村委會主任花錢購買選票、搞賄選,就是怕落選后暴露其經濟問題。個體戶與私營企業主則是經濟能人,經濟能人也是參與賄選的主要群體。經濟能人通過賄選以求擔任村委會干部職務,不外乎以下兩個原因:一是尋求與自己經濟地位相匹配的政治地位;二是企圖在擔任村委會干部以后,利用村民賦予的公共權力為個人的經濟發展服務。家族利益代表者的賄選的動機顯然就是為了本家族的小集體利益。除了以上這些身份者,也有不少普通老百姓進行賄選,其動機是為了擔任村主任而獲得一定數量的工作補貼,或子女招干等潛在的一些不確定性利益。

2村民自治中賄選的危害分析

2.1破壞了鄉村民主

選舉是民主的本質,選舉是民主政治的決定性前提和基礎。村民的權力,是通過選票落到實處的。選票是村民權力的載體,選舉活動即是選民按照一定的程序,運用投票的形式將自己的權力委托給候選人,讓當選的候選人來執掌并行使公共權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村民的權利得以實現。

2.2破壞了農村社會的經濟發展和穩定

賄選嚴重影響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賄選的實質是權錢交易,目的是以權謀私,賄選者一旦成功,不但要獲取賄選中“股資”的高回報,還要兌現用“公權力”為親朋好友謀私利的承諾,必然與公眾利益相矛盾。有的村干部利用職權低價承包集體資產謀取利益,有的甚至私分和揮霍村級集體資金,導致資產流失、集體經濟弱化。在解體以后,國家在村一級的權力得以退出。村一級的治理完全由村民自治的載體-村民委員會承擔。村委會能對村莊進行有效的治理,是由于村委會作為村一級的公共權力組織,其權力來源于村民權力的委托,其目的是為了村民的公共利益。但賄選產生的村委會,其權力不是村民在公正自由的選舉中所賦予的,是賄選者用錢從部分選民手中“買”過來的,沒有經過合法的“委托”,因而不具有合法性基礎,不具合法性的權力,村民沒有服從的基礎。這樣一來,農村必然陷入沖突與矛盾之中,引起混亂,給農村的穩定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

2.3挫傷了村民選舉的積極性

賄選現象嚴重影響村民自治的順利推進。賄選破壞了民主政治運行規則,把民主政治變成了“金錢游戲”,這種以錢換權、以權謀私的交易,膨脹了行賄人的私欲,歪曲了受賄人的意志,更嚴重的是侵害了其他候選人和選民的政治權利,違背了選舉的公正原則。通過“金錢游戲”獲取的權力必然缺乏公信力,其結果必然是以公權謀取個人乃至小團體的私利,嚴重毒化了農村的政治環境、社會風氣等政治人文生態。

3遏止村民自治中賄選行為的對策

3.1完善法律法規

增加賄選成本,使競選者不敢賄選。針對賄選者普遍存在的投機心理和僥幸心理,應該把賄選納入刑法和相關法律懲治的范圍,增加賄選的成本。建議在刑法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一章中增設“破壞村民委員會選舉罪”,即在村委會選舉中,以暴力、威脅、欺騙、賄賂、侮辱、誹謗、偽造選舉事件、虛報選舉票數、故意損壞選舉設施、擾亂選舉秩序等手段破壞選舉或妨礙村民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剝奪政治權利;情節較輕的,可以重處剝奪政治權利。使打擊破壞村委會選舉的行為做到有法可依。主要理由:一是村委會具有一定的公權力屬性,擁有一定的政權職能,它不同于行業協會等其他社會團體那樣的自治組織。一是在司法實踐中,根據我國現行刑法93條的司法解釋,村委會干部侵占集體財產作為貪污論處,把村委會成員視作“國家工作人員”,適用貪污罪的處罰條款。下是刑法由公權力領域向私權力、社會領域延伸,是國內外完善刑法的一種發展趨勢。主要根據社會危害性大小而定。根據村委會直選中賄選等破壞選舉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程度如前所述),足以列入刑法管轄的范圍。四是村委會直選小同于一般的非政權組織的選舉,具有面廣量大、影響力大的特征。

3.2確立選舉過程中的監督主體

任何不受約束的權力都會導致腐敗,正如孟德斯鳩所言:“一切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辟V選現象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咎于選舉過程監督主體的缺位。目前在村委會換屆選舉中充當“監督”角色的是鄉鎮政府。由于當前村委會在某些方面具有“半行政”性質,鄉鎮政府與村委會存在千絲萬縷的利益關系。因此監督者不宜由鄉鎮政府擔任。應由沒有利益牽涉的第三者擔任??梢杂煽h級人民代表大會成立一個村委會選舉監督小組,專門負責監督村委會選舉中違反自己的真實意愿參加選舉,或者在選舉工作中進行舞弊的行為。應當注意的是,“賄賂”必須有實際的收買行為發生,而且確定對正常的選舉產生了不良影響,不能將“賄賂”的范圍無限擴大。其次,要在《村民委員組織法》中明確規定一個具體的機關來處理選舉中的違法行為。第三,加大對賄選違法行為的制裁,建議設立破壞村民選舉罪,即在村民選舉過程中,以暴力、威脅、欺騙、賄賂、侮辱、誹謗、偽造選舉文件、虛報選舉票數、故意損壞選舉設施、擾亂選舉秩序等手段破壞選舉或者妨礙村民自由行使選舉權,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3.3完善選舉技術

賄選者之所以愿意花錢買選票,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這些人較有把握使接受其好處的人把選票投給自己。這一方面是基于對農民的善良、誠實品質的了解一一在實際選舉中確實很少有農民在接受了賄選者錢物后不把選票投給他的,另一方而是選舉技術存在欠缺。盡管在多數地方投票是秘密進行的,但在一些地方,因為選舉技術不夠完善,賄選者可以采用一些辦法了解選民是否選他。比如不設立秘密寫票點,只放幾張桌子讓選民都到那里去寫,間接地形成了互相監視,使選民不敢表現真實意愿,收受好處的選民更是不敢不選賄選者。因此建立秘密寫票點同進行秘密投票同樣重要。此外,完善整個投票流程也十分重要,選舉時選民們領票、寫票、投票、唱票等環節都要設計嚴密,不給賄選人可乘之機,也不給選民造成心理壓力,讓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來投票,使賄選人無從知道自己是否被選。這樣,行賄人不能得到行賄帶來的好處,必然打擊他們行賄的積極性,久而久之應該能起到抑制賄選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靜.基于政權一一鄉村制度諸問題[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于建嶸.新時期中國鄉村政治的基礎和發展萬向[J].中國農村觀察,2002,(1).

[3]王禹.村民選舉法律問題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