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組織概念名實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14 11:50:00
導語:中介組織概念名實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社會中介組織專業服務組織名實辨析中國論文職稱論文
摘要:本文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公共事務和學術研究中頻繁使用的“中介組織”概念名實不符問題提出了質疑并進行了論證。通過論述什么是與不是中介組織,作者指出:目前流行之中介組織概念涵蓋下的實體,如提供社會化服務的工程、技術、管理、財務、會計、律師、咨詢公司及其行業協會應正名為專業服務組織和專業組織,并進而論述了正名的理由和原因。在此基礎上,作者提請注意該類課題研究經費的合理配置,并指出:至少4個領域—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業經濟學、專業社會學—中存在之相應概念、原理、理論、方法、技術可用來分析和解決諸如這些組織的運作、行業的規范、政府對它們的規制等問題,而那些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或進而發展理論的研究才是真正的研究。
自我國從70年代底開始的改革開放以來,無論是在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人的講話中還是在各種紅頭文件中,甚至在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等領域學術文章中,我們能頻繁地聽到或看到“社會中介組織”或“中介組織”這類詞語①[1-2],并較為一致地將新出現之一大批提供社會化專業服務的組織,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各類咨詢公司、工程、技術、管理服務公司、證券商,以及各種行業協會等囊括進“中介組織”的范疇?!爸薪榻M織”還成為一個研究領域,有關課題已經或正在得到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在內的各種研究基金的資助并出現了一系列相關書籍和文章②[3-6]。筆者十分擁護對目前流行之中介組織概念涵蓋下相關組織的關注和研究,該類組織在市場經濟乃至服務經濟或稱知識P信息經濟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對它們的關注和研究———正如大家現在正在做的———是完全應該的。然而,筆者認為,該概念目前約定俗成之內涵與其名稱之間是相悖的。一個在公共事務中頻繁應用的概念應該既嚴格又與國際接軌(應對中國已經入世之現實),至少應做到名實相符。而一個在科學領域使用的概念則具有更高的學理準確性要求,否則據此派生出的其他概念和演繹、歸納出的原理、理論、方法和技術極可能帶有與生俱來的謬誤。正是鑒于以上理由,筆者擬在本文中對目前流行之中介組織概念名實一致問題提出責疑并進行論證,以期糾正一個認識上的誤解和還那些被中介組織名義涵蓋之組織以本來面目。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并不以組織理論中復雜的組織分類學說③[7]作為論述的出發點,那樣會耗費太多的筆墨,而是在一般常識范圍內來討論組織與中介組織的問題。
1什么是中介活動和中介組織?
主要履行中介活動的組織是提供介組織。因此,要明確什么是中介組織首先應理解中介活動。從一般意義上講,中介活動系指中介人(自然人或法人)居間幫助甲、乙雙方達成某項協議P契約P合同的活動,在中介過程中,牽涉到中介人與委托方(甲、乙方或雙方)簽約、和傳遞信息、尋找委托方合作者、協調甲、乙方簽約、幫助完成簽約和追索并獲得報酬等活動。中介活動的要件是“居間”,中介人的任務是為委托方找到合作者,他P她P它扮演了傳遞信息和臨時協調人的角色,而不是甲、乙任何一方渴望之實質性合作伙伴角色或買者和賣者角色。中介人也可稱為“中間人”(middleman)或經紀人(broker),這一職業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外國古已有之,并且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發育壯大。由中間人或經紀人組成之主要(因為任何組織都可能不只履行某一單一活動)履行中介活動的組織則可稱為中介組織。
2什么不是中介活動和中介組織?
筆者認為只有上述分析中的中介概念能給中介活動或中介組織帶來與其他活動和組織具有顯著區分的實質性分類意義。人們有時將某一產品或服務從原材料到成品過程中起中繼流通環節作用的公司稱為中介(intermediary)組織。例如,鐵釘需經過礦石冶煉、切制鍛造和加工成型的工藝過程才轉化為成品。在1865年鋼材工業尚未經卡內基整合前的美國,一些公司擁有把礦石熔為生鐵的熔爐;另外一些公司擁有旋轉粉碎機和將生鐵加工成鐵棍或鐵板的鍛造設備;還有一些公司則把鐵棍或鐵板加工成鐵軌、鐵片、鐵釘、鐵絲或其他東西,在這些獨立公司之間,所謂的“中介組織”購買一家的產品,再賣給另一家生產商,并從中獲利[8]。顯然,這里的中介組織進行了實質性的商業購銷本提供活動而非經紀或中介活動,對應于購買之產品的廠商他們是分銷商,對應于銷售與產品的廠商他們是供應商,而在政府或學者眼里他們與在商業流通領域里買賣其他商品的廠家毫無二致。
在另一種情況下,人們有時將某一產品或服務從成品出廠到到達最終用戶手中這一過程中起中繼流通環節作用的公司稱為中介組織,包括商業商、經銷商、批發商、零售商等。而這些所謂的中介組織履行著純粹的商業購銷行為。顯然,將所有商業流通領域的公司包括一部分自營銷售業務的生產廠商界定為中介組織無論在法理上還是在學理上都是荒謬的。
另一條思路將那些在國家與公眾或國家與企業間起橋梁、紐帶、媒介作用的組織稱為社會中介組織。這一思路發端于我國的特殊國情,在原來的計劃經濟(確切地講應該為命令經濟)框架下,權力高度集中,經濟中公有制占絕對統治地位,國家幾乎包攬了所有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活動,而個人則被國家的化身“單位”所捆綁和束縛。改革開放以后,尤其是實施市場經濟制度以來,中國的情況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經濟中各種所有制并存使得社會中出現了無數國家權力不能直達的經濟實體;權力下放和政企分家使得即使公共部門中的企業也獲得了較大或一定的獨立行事權和決策權;市場化促使企業要為自己的生存和命運負責、從而個人與單位的依附關系轉化為雇傭和被雇傭關系;總之,所有這一切造成了國家權力的健康弱化,在國家與公眾或國家與企業間出現了一片緩沖地帶。同時,經濟的發展、企業的實際需要和政策的鼓勵和許可刺激了專業服務行業(professionalservicesindustry)的出現、成長和發育。各級各類咨詢服務組織、工程、技術、管理服務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提供智力服務產品的公司、實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或脫胎于原政府序列組織,或新建,并迅速進入社會化過程。在發達市場經濟中,商務公司(businessfirm)既包括提供有形產品的組織,也包括提供無形服務商品的組織,而上述這些被視為服務行業(serviceindustry)中某一類提供智力密集型服務商品的公司則由于它們在中國最近50年中出現較晚、替代了部分原國家職能,并似乎出現在前述那片緩沖地帶而被眾口一詞地定性為中介組織或社會中介組織。
用筆者在本文第一節中界定的中介活動和中介組織的概念來比照專業服務組織,固然,這些組織極有可能進行一些真正的中介活動,但是它們的主要活動并不存在居間要素,而是在與它們的客戶(組織或個人)進行實質性的(服務)商品購銷、且是零購零銷活動。若是一定要說它們具有居間要素,那是指它們取代了部分原不該屬于國家的職能而在國家與公眾P企業間起了橋梁作用,照此類推,當今的中國企業也有類似的居間要素而在國家與公眾間起了橋梁作用,豈非所有的中國企業都應稱為中介組織?而那些真正在起橋梁作用的組織,如傳媒、派、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等豈非都應統統稱為中介組織?
還有一種類似的觀點將中介組織劃分成公證性中介機構(指資產和資信評估公司)和性中介機構(指律師事務所、會計、審計事務所等)兩類,并認為這些中介機構具有“公共政策裁判”功能[9]。且不論這樣的分類并沒有涵蓋現時中介組織概念指認之全體,假如同意“服務貿易”(如WTO規章規制的那樣)也是一種商品購銷行為,則這兒的所謂中介機構的業務與提供有形商品公司所進行的活動本質上是一致的,且它們并不專司“公共政策裁判”功能。不能因為公共政策(法律和法規)規定專業服務組織在市場經濟某些領域中可以發揮某些作用(如企業的年審、公司上市前的資產評估等)而將此視為裁判功能。④公共政策的裁判功能理論上屬于全體公民,當然也屬于所有社會組織(大家都可以提出意見),然而,實際履行中卻被賦予代表了全體公民的國家立法(決定法律的出臺,法律、法規的執行監督、評估和修改、廢除等)、執法(決定法規的出臺,法律、法規的執行,行政監督,法規的執行評估和修改、廢除等)和司法(司法監督,違法審判、制裁等)部門而不屬于專業服務組織。這里的道理正如不能因為法律規定餐館經營場所必須建有合規的男女洗手間而將洗手間建設單位視為具有“公共政策裁判”功能、并進而成為中介機構一樣。而同類型專業服務公司(如會計公司)的行業協會倒確實具有專業自律之自我裁判功能,但是,一個與國際接軌的說法也不將它們看成中介組織,而是稱為專業組織(professionalorgani2zation)。
3為什么是專業服務組織?
從工業P行業經濟學(industrialeconomics)角度看,服務工業P行業不僅包括餐飲、旅館、娛樂、旅游等傳統領域,以及諸如清潔、保姆、搬家、經紀、復印、商品售后服務等現代社會新興領域,還包括一個知識密集型的專業服務(professionalservices)領域(當然,也有人將服務經濟P工業中這一專門領域另列為知識經濟P工業)。而要理解什么是專業(profession)和專業服務則需從專業社會學(thesociologyoftheprofessions)領域尋找答案[10-11]。簡言之,專業社會學將人類社會中365行(當然不止)職業劃分成一般職業和專業性職業兩類,專業即專業性職業的簡稱。專業是那一類知識含量極高的特殊職業(如醫生、律師、工程師和教師等),專業社會學專注于研究專業在社會整體中的作用、它們與其他社會單位(如客戶、公眾、大學和國家等)的內在聯系,以及它們自己作為社會有機體運動、變化和發展的規律。專業、專業服務、專業人員(professionals)、專業組織(professionalorganizations)、專業主義(professionalism)、專業化(professionalization)等詞語是該領域典型概念和術語。
從歷史和經濟發展的角度看,專業性職業的運作方式不斷經歷著結構性重組,這方面工程(師)專業的變遷最為典型。在較早階段,工程師由建設商(builder)雇傭為內部(in-house)設計人員(design2er);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與工程師類別的擴展,他們成為公共和私人部門業主(owner)聘用的內部設計、技術、工藝人員;最后,經濟、社會、政治條件促使工程師們不再滿足服務于固定和單一雇主,大量工程師從履行有限且較為固定任務之雇主的象牙塔內搬遷到社會上,開始了工程技術服務全面社會化過程。工程師們組建各種綜合、多項或專項工程服務法律實體,宣傳和推銷他們的服務產品,為眾多社會客戶提供各種各樣、一定時間段內的合同服務,這樣,工程技術專業服務組織誕生,眾多的工程技術專業服務組織集合在一起又從而構成工程技術分支專業服務行業。其他專業性職業(如律師、會計師、醫師和顧問等)的運作方式經歷著與工程專業類似的變遷而分別出現相應的專業服務組織和分支行業。所有專業服務分支行業的集合則從總體上構成專業服務行業。專業服務組織和行業在服務經濟和知識P信息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社會角色。
4結語
以上對國內現階段約定俗成之中介組織概念與內涵相悖問題進行了分析,還這些所謂的中介組織以專業服務組織或專業組織(指協會)之本來面目。這樣做的目的除了一般意義上的概念澄清以便與國際上對該類組織約定俗成之稱呼接軌外,尚有更深層次的考慮和意義。勿庸置疑,在我國當前實施的市場經濟中,專業服務組織、行業及其行業協會的作用是重大的,因此相應的研究是必需的。然而,研究的出發點至少必須設定在對概念的正確界定與前人(中國和外國)已有成果基礎之上,更應避免將研究經費投向低水平的重復勞動。在學術界,可能我們有一種駝鳥式的不管不顧、生造術語、建立宏大體系以自我陶醉的癖好,然而,真正的學問必須是繼承基礎上的創新。明確了本文提及組織系專業服務組織P專業組織及其行業為專業服務行業后,至少有4個領域。
———工商管理(businessadministration)、公共管理(publicadministration)、工業經濟學(industrialeco2nomics)、專業社會學(thesociologyoftheprofes2sions)———中存在之相應概念、原理、理論、方法、技術可用來(或加以改造后用來)分析和解決諸如這些組織的運作、行業的規范、政府對它們的規制等問題,而那些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或進而發展理論的研究才是真正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吳志軍.社會中介組織:中國行政改革的新思路[J]1理論探討,2001,(4):57-611[2]朱基談入世應對工作[N]1揚子晚報,2001-12-10(A1)1[3]陳興祖1現代經濟社會的中介系統[M]1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51[4]陳興祖1中介組織———企業發展的得力幫手[M]1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61[5]陳興祖1中介組織在風險投資中的作用[J]1管理現代化,2001,(1):32-351[6]方衛華1硅谷高科技發展的社會基礎:中介組織[J].社會學研究,2001,(4):89-981[7]anizationtypes[A]1MWarner1TheConciseIn2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Business&Management[C]1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1559-5661[8]丹尼爾•雷恩1管理思想的演變(第四版)[M]1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11141[9]鄒東濤,席濤.制度變遷中的中國政府管理經濟職能的分析[J]1管理世界,2001,(5):13-141[10]趙康1專業、專業屬性及判斷成熟專業的六條標準:一個社會學角度的分析[J]1社會學研究,2000,(5):30-391[11]趙康1專業化運動理論:人類社會中專業性職業成長歷程的理論假設[J]1社會學研究,2001,(5):87-941
- 上一篇:暑期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會議紀要
- 下一篇:做下屬愛戴的領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