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激勵問題探討

時間:2022-04-19 09:28:15

導語: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激勵問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激勵問題探討

摘要:激勵機制是一種現代化的管理方式,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高校要合理使用激勵手段,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加快人力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將所有教職工的創新性、積極性激發出來,提高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本文通過分析目前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激勵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激勵

隨著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不斷加快,人事分配制度也日益完善。當前很多高校雖然已經確立了人力資源理念,加強了激勵競爭機制建設,實現了對師資隊伍結構的優化和改善;但是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在激勵機制上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積極探索相應的解決方法,確保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真正發揮激勵的作用。

一、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激勵問題

1.管理意識相對落后

很多高校對傳統人事工作比較重視,但在人力資源管理上經驗不足,無法真正認識到兩者的區別。某些高校管理者簡單地認為只需加大資金投入,就能促進高校的穩定快速發展,從而忽視人力資源開發工作,也不清楚其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性。這樣會導致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和規范,雖然提高了人才培養的數量,但是不能保證人才的質量,造成高校人才培養脫離實際。

2.人才激勵機制不完善

當前,高校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在制定酬薪制度時,資歷與職稱是主要依據,這樣在分配工資收入時難免出現平均主義,沒有將激勵作用體現在收入分配上。簡而言之,職務與職稱的高低是高校工資制度的側重點,卻沒有深入了解激勵機制在工作中是否發揮作用,產生多少效益,這種分配制度并沒有完全與個人貢獻進行掛鉤。薪酬、考核結果以及晉升間缺少有效的聯系,在分配工資時容易出現不公現象,同時崗位津貼分配制度也不合理。

3.人員考核制度不合理

一直以來,高校教職工符合晉升條件后,在職稱上只能由初級變為高級。高校工作重點和教師關注點都是“評”,而非“聘”,尤其是一些高校師資不足,以及國家尚未形成正常的人才流動機制,以致我們始終存在著教師職業“身份制”和“終身制”的觀念。[1]很多高校未能最大限度發揮出考核制度的作用,考核無法推動工作更好地開展,甚至制造了很多矛盾,增添了麻煩。高校沒有利用考核機制來促進工作的開展,反而降低了教職工的工作熱情。

二、激勵機制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運用

1.深化人事管理體制改革

隨著聘用制的深入改革,高校要抓住這一契機,從自身定位與發展戰略需要出發,逐步建立起科學健全的人事機制,形成完善的績效評估體系。這樣才能夠讓高校內部人力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將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并將其內在潛力全面激發出來。目前,我國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速度很快,幾乎所有高校都將“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聘任、嚴格考核、合同管理”為主要特點的聘用合同制作為基本用人制度。高校必須堅持德才兼備的用人標準,同時遵循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原則。

2.推進現代高校薪酬制度建設

高校要進一步加快薪酬制度建設,在現代薪酬理論的指導下,從自身核心價值觀出發,尊重人才和知識。高校要站在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戰略高度上,正確認識到推進現代薪酬制度建設的關鍵意義。因此,高校要在貫徹國家政策的基礎上,逐步加大自身內部分配的力度,掌握更多的分配自主權,盡快建立起注重貢獻和實效,側重于高層次人才和重點崗位的分配激勵機制。[2]此外,高校要結合自身發展特點,探索更多分配形式與方法,將以崗定薪、按勞取酬、優勞優酬作為內部分配方法的主要內容。高校要將教職工的貢獻和實績直接與其工資收入掛鉤,同時不斷向重點崗位、高層次人才、優秀人才等傾斜,將工資的激勵作用全面發揮出來。

3.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

對教職工工資績效的考核、評估是績效考核的主要內容,考核屬于客觀的過程,考核的重點是每位教職工工作完成質量和數量情況,必須體現在具體的數據上。而評估則屬于主觀與客觀相統一的工程,對高校每位教職工而言,由于工作性質上存在差異,有時候很難對其工作進行量化評估。例如很難準確地評估每位教職工的教學質量、工作態度等要素。此外,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還會提高對每位教職工的管理成本,所以需要讓各教職工的主管作出評定。在評定過程中,必須以具體事實為依據,做到有據可考,保證評定結果的真實性。為更加公正、客觀地進行績效考評,高校還要參照每位教職工的工作職位說明書,將其考評辦法和關鍵業績指標確定下來,逐步建立起科學完善的考評體系。同時要確保該體系的可操作性,明確規范,要和高校辦學目標有較大的相關性。[3]在制定出科學統一的標準后,還應保證操作的規范性,避免出現人為干擾的情況,要提高體系的透明度,并及時做好信息反饋。

4.建立競爭激勵機制

高校在建立競爭激勵機制的過程中,要將每位教職工的敬業精神、專業知識、職業技能等充分激發出來,激勵所有教職工對自身職業生涯發展方向做出規劃,并明確奮斗目標。高校要最大限度促進教職工的健康發展,始終貫徹落實“以人為本、以事為先”的辦學理念。此外,高校還要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實行有效的競爭機制,將全體教職工加強學習、提高自身專業技能的熱情激發出來,從而保證內部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隨著高校管理體制的深入改革,還應該遵循激勵的原則,這樣有利于真正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相符的、具備高校特色的激勵機制。

三、結語

總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人才逐步成為競爭中的關鍵性要素。尤其是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后,高校要想真正實現自身教育戰略目標,就應該提高人力資源管理的科學性,妥善解決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激勵問題。高校只有將激勵機制的作用發揮出來,才能將全體教職工的工作熱情激發出來,確保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

作者:曾梅 單位:廣西民族大學

參考文獻:

[1]李代福.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教師崗位激勵機制的探討[J].科技創業月刊,2014,27(8):86-88.

[2]阿英嘎.關于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的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3):155.

[3]呂惠蘭.情感激勵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J].人才資源開發,2015,(1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