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策及建議

時間:2022-12-29 10:01:14

導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策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策及建議

摘要:農產品質量安全是國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食品安全的基礎。而食品安全是各級政府工作的重點,社會關注的焦點,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筆者通過實地了解調查,結合當前機構改革,淺談今后一段時間如何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出不成熟的看法,與同仁商榷。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對策;建議

農產品質量安全既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為廣大消費者提供高質安全食品的基礎工作,因此,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就成為各級政府的工作重點,社會關注的大眾焦點,百姓關注的生活熱點。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確保農產品安全生產和有效供給是重大民生問題。如何讓廣大消費者吃上營養健康、放心安全的農畜產品,是我國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部門應履行的重要職責。盡管近些年成縣農業生產標準化進程不斷加快,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認證的生產種類不斷增加,面積和數量不斷擴大,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總體上升,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因素以及隱患問題有所下降。但實事求是地講,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工作抓得緊,這一段時間農產品的安全問題就少,生產者就不用或少用違禁藥品,嚴格遵循“三品一標”生產規程。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一段時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一旦有所放松,農產品生產者和提供者也就乘虛而入,違規使用違禁藥品就會時有發生,因此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面臨的形勢總體是穩中向好,但存在的問題不容樂觀。從近些年國內先后發生的大肉、雞蛋、奶粉、蔬菜中檢測出來的“瘦肉精”“恩諾沙星”“三聚氰胺”“甲醛”等動植物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來看,依法加強農畜產品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用得放心、吃得安心,是農業技術指導和行政執法部門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把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作為當前和今后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現代農業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大課題來抓緊抓好抓實抓細。

一、成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成因

(一)生產經營管理方式不適應時代需求。自八十年代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為了有效快速解決農民吃不飽飯、市場農產品匱乏、農村經濟活力不足的問題,成縣農村山區在尊重農民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實行了包產到戶的農村土地經營方式。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應該是不錯的政策措施,因為這一政策的實施,在短時間內有效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和農村的社會穩定問題。時展至今,成縣農村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產依舊延續的是一家一戶分散式經營管理模式,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在糧食果品蔬菜種植和養殖業生產上基礎設施簡陋、生產方式落后、環境條件不優,農產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處于自生自滅態勢,監管很難到位,質量安全難以保障。在養殖方面,雖然通過災后重建項目建設幾個大型養殖場,但養殖數量較小,圈舍簡陋、衛生條件差、飼養管理粗放,容易導致畜禽疫病、疾病的發生,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性差,滿足不了市場需求。(二)動、植物疫病安全防控實現無死角全。覆蓋還有很大難度成縣大多數農戶在種養業中普遍存在著靠天吃飯的傳統生產方式,按照時令下種,出現病蟲施藥,至于該用什么藥、什么時間用藥、用藥量多大,幾乎很少有人專門研究應運,可以說大多數生產者缺乏安全生產意識。特別是在養殖方面,一些養殖散戶不積極不主動地接受動物疫病的免疫,不配合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一旦爆發傳染病,法律觀念不強的養殖戶甚至宰殺、出售或食用病死畜禽,進而導致動物疫病免疫密度與免疫質量達不到要求,產生動物疫病人畜共患。(三)農業投入品使用不規范不嚴格。大多數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的科技文化素質不高、農業效益低、優質不優價、農業補貼不足等因素導致多數農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不主動也不愿意把握正確使用各種投入品。一方面普遍存在著小麥、玉米、蔬菜等大宗農作物生產話費超量施用的問題,不僅造成肥料浪費、增加成本,而且導致土地物理結構逐年下降并長遠影響農產品的生產品質;另一方面生豬、蛋(肉)雞等畜產品養殖存在著超量使用添加劑、獸藥和抗生素的問題,在防控畜禽疫病上,大部分養殖戶都采取過量投放藥品的方式,進而導致畜產品抗生素等藥物殘留超標。(四)農用藥品銷售管理存隱患。成縣盡管在2014年已按照省市要求及時成立了縣級農業綜合執法大隊,承擔著全縣農資生產、銷售和經營的監管工作,在近幾年對遍布全縣城鄉的農資市場開展農業執法管理的實踐活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進一步強化了農用物資行業的管理力度,但由于該縣農資市場零散,未經登記的個體經營戶東躲西藏兜售藥品,個別農資門店依然經銷著國家明令禁止的各類劇毒、高毒農用藥品,如滴滴涕、除草醚、砷類、毒鼠強、氟乙酸鈉、毒鼠硅,百草枯水劑,胺苯磺隆復配制劑,三氯殺螨醇,磷化鋅、磷化鋁、毒鼠強等。這些違禁或限制使用的藥品一經流入大田生產環節,不可避免造成農產品中含有影響人體健康的有害成分,形成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極易引發群體性食品中毒事件。(五)農產品質量監測體系不夠健全。農產品轉變為餐桌食品,要經歷從大田生產、農戶管理收獲到市場技工再上到餐桌,周期長、環節多,整個過程十分復雜,監管難度大。因此,構建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及監管體系是確保農產品安全進入市場的最為迫切的關鍵環節。但就目前來說,該縣農產品質量管理機構、技術隊伍、設施設備等體系建設方面還很薄弱,缺少先進實用的檢驗檢測儀器和設備,鄉鎮機構建設功能不完善,縣級檢測技術人員少,專業素質參差不齊,同時缺乏專項監管工作經費,導致對進入市場的農產品不能實現及時科學的檢疫檢驗,不可避免造成不安全不合格農產品進入市場,很難保證廣大消費者真正買到放心農產品。

二、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建議和對策

(一)嚴格防控動植物重大疫情。縣級植保站、動物檢疫所要按照農時季節、平時和特殊時期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對動物疫情和植物病蟲、雜草、鼠害的監測、預警、、防治,積極探索物理防治辦法。落實安全養殖措施,加強春秋兩季重大動物疫病集中強制免疫工作,強化對新補欄、散養和養殖密集區的畜產品全覆蓋無死角免疫;加強免疫效果監測,對免疫抗體不合格的動物要及時進行補免,確保免疫密度和質量;不斷加強生豬養殖密集區、屠宰場、交易市場和種畜禽場疫情監測工作,進一步加大監測力度,擴大監測范圍,增加監測數量和頻次,對病原學監測陽性動物要按規定及時果斷處置,集中或分散深埋,及時消除疫情隱患。落實農作物安全生產措施,切實加強常見病蟲草鼠害的防治,重點搞好瓜類和大白菜霜霉病、茄果類疫病、豆類潛蠅、小麥吸漿蟲、玉米螟、油菜蚜蟲等危害大、傳播快、難控制疫情的監測、預報、防控工作,切實加強動植物疫病的科學防控。(二)密切監管農業投入品市場。重點加強農藥、獸藥和飼料添加劑的市場監管,強化農資經營業戶的規范化日常化管理,全面實行嚴格的行政審批和市場準入制度。要使每一個農用藥品經營業戶必須做到持證經營,完善登記備案,做好從購入、銷售到使用的全程記錄。強化農資銷售者的專業技術培訓,不斷提高整體經營素質。食藥局、工商、質監、農業等行政執法部門要密切協作,嚴格落實定期檢查制度,形成監管合力。對關鍵部位、重點環節和農資產品實行嚴格管理,重點加大對農藥、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的監控,定期開展執法檢查,嚴厲查處違法銷售禁用藥物和化學物質行為,加大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農用藥品的打擊力度,依法維護市場經營秩序。(三)健全基層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縣級行政區域不但是農產品的主要出口,而且還是絕大部分農產品的供應集散地,可以說,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與否一定程度上與整個國家農產品安全息息相關,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因此加強縣一級農產品的質量檢驗檢測,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水品,建立健全落實農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倒逼生產者重視農產品的規范化生產,促進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加工者依法依規生產經營加工,促進該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品大幅提升。縣級財政要把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投資列入年度預算,進一步配齊完善檢驗檢測設施設備,加強農產品監管機構隊伍技術培訓,提升行政執法和服務能力建設。對農產品重要生產基地的重點鄉鎮的監管機構,要根據農藥等有害物質快速檢測、定量分析、突發性事件的應急處理、移動檢測等實際需要,添置必要的儀器設備。(四)規范檢驗監測農產品。對農產品生產質量安全監測的常態化管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重點抓好產地生產和市場銷售兩個環節。一是抓好產地檢驗監測。定期對農產品生產基地水質、土壤和污染源等環境進行監測;定期對蔬菜產品開展違禁藥品殘留快速檢測,擴大檢測范圍和頻次;定期深入養殖大戶和養殖企業對畜禽獸藥、添加劑、抗生素使用進行檢測;定期對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產品生產記錄進行檢查。對發現生產記錄中不當使用農業投入品或檢驗監測不合格的農產品及時采取限制措施,落實農產品產地準出制;二是抓好市場檢驗監測。對進入市場的農產品隨時進行抽樣檢查,按國家農產品質量標準對菜籃子產品重點進行藥品殘留檢測;按照國家動物防疫法和動物檢疫條例有關規定,實行畜禽定點屠宰,嚴格控制私屠亂宰。嚴格按照程序實行宰前檢驗、宰后檢疫。對通過檢驗檢測發現的不合格農產品,采取無害化處理,嚴禁不合格農產品進入市場銷售。(五)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發展現代農業,必須牢牢抓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兩個牛鼻子,加快轉變高投入、低產出、低效益的農業生產方式,努力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進程,大力推進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種、節能,積極示范推廣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農業循環經濟。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進程,引導農業企業和農戶科學用藥、合理施肥,提倡和推進清潔生產、生態養殖。支持和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積極參與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和“三品一標”的認證注冊工作,抓好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建設,促進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多安全、營養、健康的食用農產品。(六)加強農業法律政策信息宣傳工作。要充分利用鄉村集市,通過張貼宣傳品、喇叭播音、發放傳單等形式,繼續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甘肅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不斷提高農業行政人員的執法意識和農產品生產者的安全底線和守法意識,增強廣大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和社會監督責任。進一步加強農產品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縣級農貿集散批發市場要建立起農產品質量安全電子報送系統,確保及時、有效傳遞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及時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農產品質量安全案件、農資商品監管及明令禁止和限制使用的農業投入品等各類信息,切實轉變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務意識,確保農產品供給充足、安全,為構建社會和諧發展貢獻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應有的貢獻。

作者:胡志峰 單位:甘肅省成縣多種經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