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人才培養與職業標準探析

時間:2022-09-27 04:04:16

導語:酒店管理人才培養與職業標準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酒店管理人才培養與職業標準探析

職業標準是國家或行業依據不同行業對崗位知識、技能水平和基本素質的要求而制定的標準,通常以特定形式,作為行業或企業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隨著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酒店行業競爭也日益激烈,服務質量是酒店企業決勝的關鍵,而優質的服務主要來自于酒店服務的標準化與個性化。我國酒店產業是較早具有主動與國際標準接軌意識的產業領域,酒店產業實施標準化服務由來已久,如中國酒店行業星級標準就是中國服務行業最早與國際接軌的標準,引領了服務行業的“星級”潮流。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學校需要了解酒店行業的職業標準,依據職業標準制訂人才培養計劃,才能實現校企無縫對接,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一、高職酒店管理人才培養與職業標準的差距

當前高職院校都在大力實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有不少高職院校在構建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時積極與行業、企業對接,嘗試在構建課程體系與選擇教學內容時引入職業標準,但現實情況并不理想。就酒店管理專業而言,人才培養與行業實際需求脫節的現象仍然存在。課程體系、課程內容等并未能與職業標準進行實質性銜接。(一)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程度不深。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實施了多年,但是依然缺乏深度、有效的溝通合作,就酒店管理專業來說,校企合作還是主要體現在學生的頂崗實習方面。由于酒店行業的發展,以及勞動力流動加快,導致酒店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因此酒店企業在與院校的合作中更傾向于頂崗實習模式,因為這樣至少能在畢業季時暫緩企業的勞動力缺口壓力。酒店企業參與院校的專業建設、課程開發等往往也是基于上述原因而被動地參與,這也與院校的熱切期望形成反差。因此,校企合作依然是院校主導,企業參與的模式,企業缺乏主動性、積極性,校企冷熱不均。就頂崗實習而言,企業為了減少培訓成本,為學生提供的實習崗位相對固定,輪崗實習流于形式,這使得學生在實習期間對未來工作缺少基于真實工作情境的整體認識。盡管在校內學習中基于酒店工作崗位知識的理論學習是完整的,但是校內實踐并不能完全替代頂崗實習,頂崗實習只有一個崗位,導致學生不能體驗整個工作流程,難以真正將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工學結合成效不明顯,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難以提高,與企業崗位實際需求存在差距。(二)課程設置與行業需求有脫節。高職院校實施校企合作時一般都會和企業共同組建校企共建共管委員會,通過會議模式使校企雙方共同研討人才培養模式,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課程體系,規劃課程開發。實際上很多院校未能建立起校企共建共管委員會的常態運作機制,未能形成相關的議事程序和規則,一般只通過臨時召集企業專家,組織一次研討會議,就人才培養草案中的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實踐安排等發表簡單意見,很少面向工作崗位做出具體工作過程、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課程體系一般都是先由院校教師設置,再向企業專家征詢意見,盡管也盡量考慮到了畢業生面向的崗位群知識、能力、素質要求,但是課程之間按照知識體系的排序依然明顯,缺少了真正面向崗位的具體工作過程、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大多數課程名稱看上去合理,實際上卻缺少針對性、目的性。雖然也有不少院校進行了面向崗位的職業能力分析,但是其事實上并沒有真正深入到企業進行市場調研,缺少專家的實際參與,分析的結果必然也是“想當然”,這樣設置出來的課程體系勢必缺少了職業特色,難以與職業標準有實質性銜接。(三)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有差距。高職酒店管理的教材內容中往往會出現與工作實際關聯不夠緊密等情況,教師依據崗位工作實際和職業標準要求進行課程設計、教學內容的重構也往往顯得不足。此外,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面向的是現代服務業,服務人員的禮儀修養、溝通能力、敬業精神、服務意識等職業素養非常重要。基于此,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一般都會專門開設飯店服務禮儀、溝通技巧等相關課程,但在實際的工作崗位中,不少畢業生表現出來的職業素養離企業要求差距甚遠。這說明學校盡管注重了課程設置,但是課程內容中職業素質的培養不足,也缺乏對專業的情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對酒店管理專業的興趣。(四)教師素質與職業標準有差距。高職院校酒店專業教師多數是學業結束直接到院校任教,缺乏真正的酒店從業經歷,企業實踐經歷基本限于幾個月的企業掛職鍛煉,因此教師自身的職業能力與酒店崗位的實際需求存在客觀差距。校外兼職教師一般來自酒店行業工作一線或基層管理崗位,他們最熟悉酒店行業的職業標準,因此,學校需要依托校外兼職教師幫助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實現與實際工作崗位的對接。但在實踐中,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兼職教師參與日常教學程度不高,更多體現于酒店頂崗實習階段,即使在頂崗階段,學生也是以參與酒店的集體培訓為主,短時間完成后匆匆上崗,實際工作中兼職教師專門指導不足。可見,兼職教師的實際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培養出的學生離職業標準要求有差距。

二、依托現代學徒制改革,實現人才培養與職業標準的銜接

為適應高職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需要依據職業標準的要求實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對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實現學生的零距離就業。當前,不少高職正在實施現代學徒制試點改革,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企業的主體地位,是在行業企業主導的真實工作場所開展職業教育。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中強調:現代學徒制有利于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可見,現代學徒制最大的特點就是建立職業教育與勞動力市場間的橋梁,解決學校教育與職業標準相銜接的問題。(一)依托現代學徒制改革,建立基于職業標準的課程體系。現代學徒制從體制上將教育與產業緊緊聯系在一起。院校需要與實施學徒制合作的酒店積極溝通,根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要求,校企聯合準確定位酒店行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規格,聯合召開崗位工作過程與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會,依據職業標準分解出從事酒店相關職業的崗位群工作所需的核心知識、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以“工作領域—工作任務—職業能力—課程體系”的建設思路,構建適應專業培養目標、符合崗位核心能力要求的課程體系。強化課程設置與崗位核心技能的對接,將職業標準、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培養融入課程體系中,做到課程模塊設置與崗位能力需求一致。在現代學徒制改革實踐中,一些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構建了“1.5(學徒準備期)+0.5(準學徒期)+1(學徒期)”的三段漸進式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課程按照企業需求設置,教學場所以酒店的工作場所為中心,教學內容與職業要求高度融合。學生在“準學徒期”與“學徒期”的學習中將依次經歷餐飲、客房、前廳等核心崗位的學習和實踐,全面熟悉各崗位知識和技能要求,在每一個學習階段結束時,必須參加相應的崗位考核,通過考核者才可以進入其他崗位學習。一般通過考核的學員已經能夠依據職業標準勝任崗位工作任務。在學徒期,通過進階考核的學徒可進入酒店基層管理崗進行鍛煉,企業指派優秀的基層管理人員擔任師傅進行指導,使學生掌握基層管理技能,畢業后就能直接勝任基層管理崗位。(二)依托現代學徒制改革,設計基于職業標準的教學內容。依據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需要聯合進行課程開發,將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融為一體。前文所述的禮儀修養、溝通能力、敬業精神等職業素質屬于“緘默知識”,直接通過開設相關課程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技能的操作并不能真正養成,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徹,學生潛移默化地養成。同時,學生也可在真實的工作情境和實際的崗位操作中依靠自身的工作體驗和企業導師的言傳身教來獲得。因此在選取教學內容時,一是需要校企專家聯合研究,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對確定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整合,并將其轉化為課程模塊,還可將酒店的技術標準作為課程標準,將酒店崗位考核要求及職業技能證書的考核標準融入課程學習內容,作為考核依據。教學過程設計應注重和工作過程的對接,充分體現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的銜接。二是要依據酒店行業職業素質的養成要求,在重構教學內容體系時注重始終貫徹職業素質的教育。同時,將對學生的職業情感教育融入教學內容中,培養學生對專業的熱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未來就業崗位的熱情。三是依據現代學徒制的學習內容要求,學生需要在實際的工作情境中、在師傅的傳幫帶中完成學習任務,酒店的工作場所將作為教學的重要陣地,這有助于緘默知識的獲得,有助于幫助學生自覺形成思維范式,最終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規范。(三)依托現代學徒制改革,建立基于職業標準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對教學方式和課程內容進行了改革,院校原有傳統的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不能完全適應現代學徒制的要求。因此,學校需要依據現代學徒制的要求建立與職業標準相銜接的教學質量考核評價體系和教學質量監控、跟蹤、反饋體系;防止企業為緩解勞動力短缺壓力,利用現代學徒制使用廉價勞動力,忽視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院校必須保障按照職業標準構建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能夠最終落到實處,按照預期目標真正實現人才培養與職業標準的無縫銜接。(四)依托現代學徒制改革,建立基于職業標準的雙師隊伍。基于行業標準進行“雙師”隊伍建設,打造校企混編的教學團隊,是高職院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一是以現代學徒制改革為契機,讓專任教師深入合作酒店,了解酒店崗位的實際需求,學習掌握酒店行業最新的職業標準,提升自身的實踐技能和業務水平,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提升人才培養的實際效果。二是按照現代學徒的培養要求,構建雙導師制。現代學徒制的教學任務要求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承擔,形成雙導師制。構建雙導師制,需要明確企業師傅的遴選標準、管理措施、激勵措施,有助于讓師傅真正積極參與到學徒培育的全程中去,充分發揮企業兼職教師在職業能力方面的優勢。現代學徒制的模式有助于讓校企雙方教師互相學習交流、取長補短,在現代學徒的培養中共同打造并提升團隊整體素質,使教學團隊結構更加合理。

總之,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過程中,高職院校要注重發揮職業標準在課程體系構建、教學內容優化、師資隊伍培養等方面的作用,這將有助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成功實施,最終可以實現學校教學與企業崗位要求的一致性,實現職業教育與企業行業真正相銜接,使人才培養更加符合職業崗位的實際需求。

作者:姚曉燕 單位:江蘇省泰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