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探析

時間:2022-06-07 10:00:42

導語:高職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探析

摘要:“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校企協同育人、解決人才培養和酒店需求脫節問題的有效途徑,是促進畢業生更好地融入職業生涯中的有效方式、建立校企之間長效合作機制的有效辦法。多年來,鞍山師范學院在與無錫華美達廣場酒店開展的酒店管理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過程中,對課程體系、教師掛職、頂崗實習等環節進行了改革與探索,使得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高管理、專業服務地方產業的能力不斷提升,形成了校企共贏的合作局面。

關鍵詞:酒店管理;“訂單式”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一、“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優勢

(一)企業人才儲備形成良性化“訂單培養”是校企聯合培養的具體形式,通常是指學校根據企業用人的標準和崗位要求,校企共同確定培養目標,制訂并實施教學計劃,實現人才定向培養的教育模式[1]。鞍山師范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是從2010年與無錫華美達廣場酒店合作開始首屆“訂單式”人才培養的,至今已經培養八屆“訂單班”學生了。在合作中,企業與學校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通了實習+就業的快速通道。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就完成了試用期,減少了企業招聘新員工的磨合期環節,大大減少了企業人資成本,為企業人才儲備提供了保障,“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人才的需求的協同性相吻合,促進酒店人才儲備形成良性化的態勢。(二)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酒店管理專業的每一屆“訂單班”組建后學生都獨立編班上課,授課計劃由校企共同制訂。針對酒店所從事的崗位,強化實踐技能,每個學生都要學習以下幾門課程:前廳服務與管理,客房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飯店英語會話,酒店服務禮儀,無錫歷史文化及華美達廣場酒店相關企業文化的培訓,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強化技能的實踐教學環節。為此,每一屆“訂單班”的學生到酒店后與其他實習生比較而言工作的適應性要好很多。“訂單式”培養完全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可謂是酒店管理專業的“訂單班”培養就是為酒店量身打造的專業人才[2]。(三)促進畢業生融入職業生涯為更好的培養“訂單班”學生職業素養,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學院積極融合社會教育資源,開展“企業家百家講壇”活動。積極探索促進“訂單班”學生職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實施崗位培訓,搭建合作企業進校園,能手、專家進課堂,教師進企業,校企文化融通的工作平臺,通過培訓、專家指導、老師講解,讓“訂單班”的學生了解酒店的用人機制,今后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不斷引進企業精神與企業文化,建設好以企業文化為核心高職教育文化,有效的將學生的個人發展融入到企業的發展之中[3]。

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取得的成效

(一)校企協同育人,培養質量顯著提高“訂單式”人才培養體現了校企協同育人,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以及善于學習和思考、發現問題和解決的相關能力。校企雙方對相關能力進行考核與評定。在學校要完成好“訂單班”同學的理論學習的成績考試評定環節,相應的“訂單班”同學在酒店頂崗實習周期結束后,校企共同驗收培養成果。每名“訂單班”的同學通過技能展示形式匯報在酒店培養的成果。實踐證明技能匯報給同學們搭建了展示自己、提高技能、相互學習的機會。在畢業之前“訂單班”的同學要完成對酒店相關方面的調查報告,酒店也要給“訂單班”每一名同學客觀的做出考核與鑒定,校企雙重考核的方式,真正體現了校企協同育人,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通過八屆“訂單式”的培養,一批批學生在酒店成長。每批都有“訂單班”學生直接在企業就業,很多學生已成長為酒店的骨干力量。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第一屆“訂單班”首批學員的一名同學經過7年多的成長鍛煉,已從當初就業時管家部樓層服務員的崗位,發展為現任職位是管家部樓層B級經理,并在2014年獲得酒店年度先進員工的最高榮譽。(二)企業資助學費,鼓勵學生定向就業酒店管理專業“訂單班”的同學進入訂單培養后,在校累計學年,在企業實習一年。企業為鼓勵學生畢業后定向就業,資助每名學生第三年的學費(5000元)已經成為常態化。另外,“訂單班”學生會參加每年企業的評選優秀實習生活動,按照一等獎1200元、二等獎800元、三等獎600元的額度發放崗位津貼,受獎面達到50%以上。同時,企業還會開展春游、生日會、企業文化知識競賽等活動來營造良好的就業氛圍,部分“訂單班”同學愿意在酒店定向就業。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第一屆2008級22名訂單學生,意向留在企業就業的有14人,就業率達到了64%。目前,共計培養了八屆酒店管理專業的訂單培養的學生121人,累計就業54人次,平均達到45%的就業率,這充分說明了酒店管理專業訂單培養的時效性和針對性。(三)打造辦學特色,增強社會美譽度“訂單班”培養,搭建了人才培養的多樣化平臺,學生服務當地經濟發展的專業能力明顯提高,學校辦學的特色突出、影響力不斷增強。鞍山日報對鞍師高職院在酒店管理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方面的情況進行了報道,鞍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民心網也宣傳了“訂單班”情況,肯定了“訂單式”人才培養不僅為企業“度身定制”了大批專業人才,同時也提升了學院的社會影響力,也使得學生及家長對學院的辦學特色有了更好的認知度。“訂單式”人才培養,推動了校企的合作不斷深化。2010年成立了酒店管理專業“訂單班”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會成員定期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研討與修訂,每一年企業派出專家到學校為同學們進行崗位培訓。

三、“訂單式”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綜合素質不夠全面目前,高職院酒店管理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過程中仍普遍存在重視專業技能培養,而在綜合素質的教育方面卻較為薄弱。合作企業對“訂單班”學生的反饋中認為技能與綜合素質的融合性不高,具體表現在職業素養不夠高,外語對客服務能力、人文知識、藝術修養、心理素質等方面有些欠缺、不夠全面[4]。(二)人才國際化服務水準不高近幾年來,很多院校合作的酒店來自于國際連鎖集團,如華美達、洲際、希爾頓等國際連鎖品牌與本“訂單式”人才培養合作的企業就是美國溫德姆酒店集團旗下的一個國際品牌酒店。這無疑就要求酒店的員工不僅能服務于國內的客人,也要會服務于來自國外的客人。要求人才的培養要有國際化的服務水平,對客服務中要呈現出標準化、專業化、國際化的水準,在服務理念、語言溝通、國際禮儀等諸多方面能力和素質要與國際接軌。(三)人才的核競爭力不強雖然“訂單班”的大部分同學留在酒店后有上升的空間,但是校方已看到了學生就業后,經過幾年的努力基本上到了主管、部門經理崗位后,再往上一級崗位上升時顯得后勁不足、競爭力不強。其原因:有內在的動力因素,也有培養過程的定位問題,也有酒店高層領導現實人員比例的因素。就以“訂單班”學生為例,在第一屆“訂單班”中一名韓語專業的學生,盡管他已從當初實習生發展成為今天的管家部樓層B級經理,在“訂單班”學生中堪稱是一個佼佼者,但是后續要發展成總監級別還是顯得實力有些薄弱。

四、提升“訂單式”人才培養質量的對策建議

(一)采用“多元化”理念構建培養目標采用“多元化”人才培養理念來構建酒店管理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要以職業能力為根本,堅持知識與實踐的統一。首先,要求學生掌握酒店管理專業的相關理論,并能夠將所學知識進行熟悉運用,勝任世紀崗位的操作。其次,要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培養他們創新意識,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再次,還要讓學生系統的了解酒店行業發展的趨勢,了解區域乃至全國酒店業如何進行本土化、特色化發展。(二)構建人才的國際化視野當前,培養目標不能一成不變,因為企業需求和崗位標準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酒店需要不僅是某一崗位的專門人才,更多地是需要外語能力、國際化視野、適應酒店行業不斷發展要求。今后一個時期,在“訂單式”人才培養中,應更加注重借鑒國外職業教育理念,植入國際化的課程設置,打造國際化的師資隊伍。鼓勵學生到國外高端酒店實習和交流,學校積極與合作企業進一步商榷選拔好的“訂單班”的學生到國外去深造、交流、學習,并且在協議的草擬中有所體現。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過程中實現“引進來,走出去”的校企合作模式,酒店管理專業師資隊伍打造向國際化標準邁進。構建“訂單式”人才培養中“專業+外語”的人才培養理念,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訂單班”的學生對外交流的溝通能力,更好的適應新時代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三)打造人才核心競爭力人力資源是酒店資源中最寶貴的財富,是生產要素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提升“訂單式”人才培養質量,打造人才核心競爭力是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智力支持,也是解決畢業生在企業的人才競爭中競爭力不強的有效途徑。做好引導學生對從事的酒店行業充滿憧憬、具備長期從事服務與管理工作的主要思想,是提高應變能力,培育每一名“訂單班”的學生養成善于思考和學習的習慣、勇于擔當和負責的品質,具有工匠精神、企業家的情懷,增強對職場核心競爭力的判斷力。

參考文獻:

[1]譚欣.高職院校酒店管理與酒店企業合作的思考[J].當代職業教育,2013,(4):10-14.

[2]梁云云.海南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訂單班”過程管理研究與實踐[J].旅游縱覽,2012,(12):51-52.

[3]高坤.淺談高職高專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3,(3):209-210.

[4]曾朝霞.當前訂單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企業家天地,2007,(3).

作者:祝力維 單位:鞍山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