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化經營破解三農難題

時間:2022-02-19 05:44:00

導語:產業化經營破解三農難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業化經營破解三農難題

農業部總經濟師薛亮10月22日在此間舉行的“中國農產品加工與現代農業論壇”上指出,發展農產品加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實現小規模農業生產與現代化大生產對接的必由之路,是破解農產品賣難、農業增效難和農民增收難的戰略舉措。

薛亮以“五個符合”論證了上述觀點:

一、符合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的要求。中國人均土地資源十分有限,不可能象歐美國家那樣搞現代化的大農場。這就要通過加長產業鏈,發展勞動密集型的農產品加工業,向前延伸,把眾多的農戶組織起來,形成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基地;向后延伸,建立市場營銷網絡,推進農業產加銷一體經營,由此逐步把小規模集合成大產業,把小生產連接到大市場。

二、符合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要求。以市場為導向,引導農民為加工而種、為加工而養,促進大量農產品進工廠、進市場,有利于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有利于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

三、符合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要求。目前,我國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雖然在下降,但對加工品的需求不斷上升,如市場上出現“廚房農業”、“餐桌農業”和“超市農業”以及從“吃水果”向“喝水果”轉變就印證了這一點。

四、符合農業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要求。農業參與國際競爭,從根本上說是農產品產加銷產業體系的競爭,是農產品加工和營銷企業的競爭。這就要求加速推進優勢農產品的區域化生產,構建以農產品加工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實行標準化、產業化、國際化生產,全面提高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

五、符合農民渴望增加收入的要求。據測算,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的比值,每增加0.1個百分點,就可以帶動230萬人就業,帶動農民人均增收193元。

在分析當前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現狀和問題時,薛亮說,到2003年底,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3.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7%,占整個工業產值的22.4%。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從業人員1608萬人,占全部工業從業人員的28.2%,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中最具發展活力和后勁的重要產業之一。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發達國家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產值比例平均為3∶1,而我國只有0.6∶1。從總體上看,我國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工藝技術裝備落后、加工標準和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等,仍是制約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