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結構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12 08:35:00

導語: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結構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結構分析論文

[摘要]農村基礎設施、基礎教育和醫療衛生作為農村公共產品的有機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文章從理論上探討了公共產品的內部關系,然后利用Granger因果檢驗對我國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結構內部關系進行實證分析,進一步對農村基礎設施、基礎教育和醫療衛生的關系進行偏相關分析,并以此為依據,對農村公共產品供給進行排序。

[關鍵詞]農村公共產品;相互關系;供給結構

近年來,在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研究領域,學界普遍認為應該建立一個需求導向型的供給制度。許多學者通過調查研究,在了解和掌握農村居民公共產品需求意愿的基礎上,根據農村居民公共產品需求意愿,對農村居民公共產品需求進行了排序,得出了基于需求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結構,但很少有基于公共產品相互關系進行的研究。因此,本文從相互關系的角度對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結構進行一些分析。

一、理論分析

農村公共產品內容豐富,種類繁多。為了便于對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結構開展研究,筆者從眾多的農村公共產品中,選擇了農村基礎設施(主要包括農村水利灌溉系統、農村道路建設、鄉村電網建設、農村人畜飲水、農村電信服務等)、農村基礎教育(主要是指農村義務教育)和農村醫療衛生(主要是指農村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三個部分作為本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結構研究的內容。這三者的相互關系表現為:

1基礎設施是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英國、美國、日本以及其他國家發展的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基礎設施在區域內的配置,還是在空間上的擴展,都是以生產性基礎設施配置為主,以生產性基礎設施配置為先。只有當生產性基礎設施配置達到一定規模,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后,生活性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衛生服務配置才會逐步展開。不但如此,基礎設施必須在時間上先于其他直接生產性投資。由于基礎設施建設周期長,因此,必須在建設上先行一步。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速度普遍高于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因為在工業化初期,只有運輸業等基礎設施超前發展,才能有助于消除各地區自然條件上的差異,促進統一市場的形成,促使生產向具有比較優勢的區域集中,推動工農業生產發展,提高國民經濟發展水平。

2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推動了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是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但是,教育醫療衛生事業并不是基礎設施的附屬物,教育醫療衛生事業一旦產生,就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有自己的運行規律,并對基礎設施建設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首先,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基礎設施建設培養有知識、懂技術的勞動者;其次,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基礎設施建設培養生產技術的創造者;最后,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身體健康的勞動者。今天,我們很難想象在一個交通不暢、信息閉塞、缺乏水源、沒有“電、煤、氣”設施的地方能居住生活。正因為如此,“那些雙重身份者(具有消費者和投票者雙重身份)將選擇最能符合他們對公共產品的偏好模式的社區”。因此,基礎設施完善的地方一定是工農業生產發展的地方,也必然是人群聚居的地方。伴隨著人群聚居數量的不斷增加,人們對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的需求日益增加,必然推動該地區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而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又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到該地區接受教育和醫療衛生服務,從而對基礎設施產生更大的需求,有力地推動基礎設施的發展。

二、實證分析

如前所述,從理論上說,基礎設施、基礎教育和醫療衛生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那么,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基礎教育和醫療衛生是否存在著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呢?我們以1982~2004年農村集體固定資產投資、教育經費、醫療衛生費用為依據,利用Granger因果檢驗對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

1Granger因果檢驗。建立一般回歸模型:

依次將集體固定資產投資(G)、教育經費(J)、醫療衛生費用(Y)三個變量帶入模型,得到如下檢驗結果(見表1):

2Grange因果檢驗結果與分析。通過Granger因果檢驗,我們可以看出農村集體固定資產投資、教育經費、醫療衛生費用三者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也就是說,農村基礎設施、基礎教育和醫療衛生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如表1所示。這說明,農村基礎設施、基礎教育與醫療衛生是相互對立、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是互為因果的關系。因此,在優化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結構的過程中,在優先發展某種或某些公共產品的同時,還應該統籌兼顧,注重協調發展

三、偏相關關系分析

經過Granger因果檢驗,我們不難發現,農村公共產品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那么,農村基礎設施、基礎教育與醫療衛生之間的相關關系程度如何,這就需要通過三者之間的偏相關系數加以說明。

1偏相關系數。偏相關系數的具體算法是:分別固定農村基礎設施、基礎教育和醫療衛生三個變量中的一個變量,然后計算出其他兩個變量的偏相關系數,以此類推,計算出農村基礎設施、基礎教育和醫療衛生三個變量偏相關系數(見表2、表3、表4)。

從表2、表3、表4來看,偏相關關系分析結果表明:集體固定資產投資與教育經費之間的偏相關系數是0.607;集體固定資產投資與醫療衛生費用之間的偏相關系數是0.170;醫療衛生費用與教育經費之間的偏相關系數是0.673。也就是說,農村基礎設施與農村基礎教育之間的偏相關系數是0.607;農村基礎設施與農村醫療衛生之間的偏相關系數是0.170;農村基礎教育與農村醫療衛生之間的偏相關系數是0.673。

2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排序。從偏相關關系分析結果來看,農村基礎教育與農村醫療衛生之間的偏相關系數是0.673,是最大的,說明農村基礎教育與農村醫療衛生之間的關系最為密切,聯系也最為緊密。農村基礎教育與農村基礎設施之間的偏相關系數是0.607,位于次席。而偏相關系數最小的是農村基礎設施與農村醫療衛生,它們二者之間的偏相關系數為0.170。由農村基礎設施、農村基礎教育與農村醫療衛生之間的偏相關系數可以看出:

一是農村基礎教育最為重要。對農村基礎設施而言,農村基礎設施與農村基礎教育的偏相關系數為0.607,而農村基礎設施與農村醫療衛生的偏相關系數為0.170,因而農村基礎教育比農村醫療衛生重要;對農村醫療衛生而言,農村醫療衛生與農村基礎教育的偏相關系數為0.673,而農村醫療衛生與農村基礎設施的偏相關系數為0.170,因而農村基礎教育比農村基礎設施重要。由此,我們可以得出農村基礎教育最為重要。

二是農村醫療衛生比農村基礎設施重要。對于農村醫療衛生與農村基礎設施來說,二者之間的偏相關系數為0.170。在農村醫療衛生與農村基礎設施偏相關系數既定的情況下,要討論農村醫療衛生與農村基礎設施在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中的重要程度,只能通過比較農村基礎設施、農村醫療衛生與同一個公共產品偏相關系數,即通過比較農村醫療衛生與農村基礎教育、農村基礎設施與農村基礎教育的偏相關系數,哪一對偏相關系數大,說明哪一個相對重要一些;哪一對偏相關系數小,說明哪一個相對弱一些。由于農村基礎設施與農村基礎教育的偏相關系數0.607小于農村醫療衛生與農村基礎教育的偏相關系數0.673,所以,農村醫療衛生比農村基礎設施更重要。

通過對農村基礎設施、農村基礎教育和農村醫療衛生的相對重要性的分析,可以得出:農村基礎教育重要程度>農村醫療衛生重要程度>農村基礎設施重要程度。根據農村基礎設施、基礎教育和醫療衛生的重要性,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優先順序為:農村基礎教育、農村醫療衛生、農村基礎設施。

基于相互關系的研究告訴我們,在合理配置農村公共資源,建立高效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結構的過程中,在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總體戰略思想指導下,首先,要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大力普及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發展農村特殊教育,完善農村職業教育與職業技術培訓體系,合理布局學校,改善學校校舍條件,增添現代化教學儀器和設備,充實師資隊伍,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繁榮農村文化事業。其次,要大力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通過大力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與完善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以滿足廣大農村居民對醫療衛生的需求。最后,要繼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從當地農村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前瞻性的合理規劃農村基礎設施,有計劃、有步驟的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要建立與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