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對貧困地區村鎮建設規劃的思索

時間:2022-03-11 10:49:00

導語:小議對貧困地區村鎮建設規劃的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對貧困地區村鎮建設規劃的思索

摘要介紹貧困地區村鎮建設規劃的措施,包括村鎮社會學調查、村民法律法規的普及、村鎮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內容,以為貧困地區村鎮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村鎮建設;規劃;貧困地區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貧困地區貧困的主要原因是資金不足、技術薄弱、資源匱乏、市場不健全、人員素質低、產業結構不合理。改變這些需要一個具備前瞻性、可操作性、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將“龍頭”村鎮建設規劃工作做好,才能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塑造新風貌,才能逐步把農村貧困地區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協調、文明進步”的社會主義新農村?,F將貧困村鎮建設規劃的措施總結如下。

一、對所轄村鎮進行社會學調查和研究

村鎮建設規劃涉及全局,在確定了貧困村鎮的位置、性質、規模的前提下,加強對土地、人口、環境、工農業生產以及交通、能源等進行調研,力求做到準確把握,統籌安排,綜合部署。規劃技術人員必須當好“社會學專家”,對所要規劃的區域進行準確地調查和研究。

研究貧困地區農村居民的社會生活、農村社會關系、農村社會結構和社會變遷,需要以農民的社會行動和社會體制文化背景為依據。主要調查內容如下:一是調查貧困村鎮形成歷史和聚居模式。了解貧困村鎮聚居的紐帶、貧困村鎮治理的過程與變遷、村落類型、家族與宗族等問題,研究其中制約貧困村鎮建設發展的因素,制訂解決方案,為貧困村鎮的撤并、遷移和發展提供決策依據。二是調查貧困村鎮的地質類型、地理位置、河流走向,調查貧困村鎮經常遭遇的自然災害,將為規劃建設新型村鎮的生活區、畜牧養殖區、民營工業區的建設規劃提供決策依據,為公路建設、水利灌溉、生活用電提供參考。三是調查貧困村鎮現有的勞動力狀況,即人口規模、受教育情況、生活方式、人口流動等,為下一步發展主導產業、建設新村鎮類型提供依據。四是調查貧困村鎮現有的資源和現有的產業結構,具體來講就是要了解貧困村鎮地區有沒有資源、有什么樣的資源、有沒有可開發或者待開發的資源、是否有需要保護的歷史資源等;產業結構上是以小麥、玉米、洋芋等農作物種植為主,還是以煙葉、蔬菜、水果等農副產品的種植為主,以及該區域的手工業和鄉鎮企業等情況。這些信息的了解和掌握,都將為貧困村鎮建設規劃提供決策依據。

二、向村民普及現代市場經濟知識和規劃建設的法律法規

貧困村鎮的村民素質偏低,注重眼前利益,無可持續發展意識。許多村干部、村民缺乏相應的法律知識,甚至連基本的規劃概念都沒有。而新農村建設要求做到科學布局、合理安排、反映地方特色、體現文化內涵、保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切實加強3級培訓,使村民對有關的市場經濟和法律法規知識有相當的了解,將有利于村鎮規劃建設的執行和管理。向村民普及現代市場經濟知識和建設規劃知識的途徑:一是上級規劃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抽調聘請有關專業人員組成知識推廣小組,組織加強對村鎮市場經濟和建設規劃的學習研究,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和消化。二是地方建設工作辦公室牽頭,由聘請的專家授課答疑解惑,開展村鎮領導干部市場經濟和法律法規專題培訓,使村鎮干部首先在思想觀念上有轉變。三是以鎮村干部為主,對所轄的村民進行全面的知識宣講,通過組織學習班、掛橫幅、貼標語、做板報、發傳單、播放電視片、組織收看電視節目多種方式,廣泛宣傳,深入發動,全面提高村民們的意識和觀念,使貧困村鎮從舊傳統和舊習俗中解放出來,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

三、將生態環境建設的理念始終貫穿于貧困村鎮建設規劃的全過程

國家環保總局公布,我國環境污染正在轉型,工業污染比重下降,農業污染日益突出。農藥、化肥、農膜不科學地使用,導致部分地區農業面源污染加劇,鄉鎮工業污染有抬頭趨勢,集約化畜禽養殖業的迅猛發展,大量畜禽糞便加劇了環境污染。因此,在貧困村鎮規劃過程中,必須樹立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理念。一是在建設規劃前把控制農業污染和生活污染、改善農村環境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保護農村飲用水源,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地,確保水源地的水質基本達到標準。三是積極探索防治農藥、化肥、農膜污染的有效途徑,促進農用化學品的合理使用。有條件的地區加強農藥和化肥使用的環境安全監督管理,在重點區域組織農藥殘留指標和化肥流失狀況的監測,切實抓好監督落實。四是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和節水農業,努力發展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五是以合理的規劃技術和手段,控制規?;菪笪廴?。推廣畜禽養殖業糞便綜合利用和處理技術,推廣建設養殖業和種植業緊密結合的生態工程。

四、應注意的問題

一是規劃的指導思想: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落實《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著力改善農村環境,提高農村居民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二是貧困村鎮規劃建設的指導原則:統一規劃,科學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則;節約用地,保護耕地的原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不搞千篇一律、千村一面的規劃設計,要突出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打造具有濃郁文化氛圍新型現代的精品工程。三是注意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與合作,通過抓立法、抓規劃、抓標準、抓監督考核,積極將規劃納入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計劃,不斷推進貧困地區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

五、參考文獻

[1]李有剛,孫晗.貧困地區村鎮建設規劃的創新模式探析[J].中國青年科技,2007(11):27-30.

[2]陳方蓬,葉國松.我國當前村鎮建設規劃的意見以及思路[J].價值工程,2010(21):193.

[3]陳曉敏.論加強村鎮建設規劃與管理[J].科技資訊,2008(36):216.

[4]王黎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村鎮建設規劃現狀及對策[J].中國建設信息,2008(21):52-53.

[5]祁鹿年.現階段村鎮建設規劃的建議思路[J].甘肅科技,2009(16):5-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