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農村社會工作現狀及其在新農村的建設透析
時間:2022-05-14 07:37:00
導語:小議農村社會工作現狀及其在新農村的建設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社會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新領域受到廣泛關注。探索農村社會工作的專業性、技術性、科學性及其在我國廣大農村的適應性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當前我國農村社會工作現狀表現為:社會認可度較低;社會對其專業性、技術性、科學性及適應性的理解存在偏差;缺乏政策及機構支持;公眾對其支持力度較低。解決和預防新農村建設中社會工作問題的干預措施有:充分發揮社區工作方法在農村社區組織建設中的作用;發揮小組工作方法在解決農村中觀問題中的作用;把個案工作方法介人農村微觀問題的解決。
論文關鍵詞:社會工作;農村社會工作;新農村建設
一、問題的提出
200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正式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扎實穩步地推進新農村建設。時至今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偉大工程已經進行了5年,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一系列偉大成就,但是,尚未完全達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目標,還存在一系列問題需要解決。
梳理文獻發現,新農村建設中要解決和預防的問題可以分為“硬件”和“軟件”兩大類。硬件方面提及較多的主要集中在政策落實不到位、大建政績工程、重復建設等方面;而軟件方面提及較多的主要集中在社區文化建設、空巢老人問題、留守兒童問題等方面。“硬件”層面的問題多屬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政策性問題,其解決要更多地依賴政策層面,需要黨和國家通過制定和實施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解決;而“軟件”層面的問題更多的則是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中產生的問題,這些問題雖不完全因新農村建設而起,卻是新農村建設中要解決的問題,與政策性問題相比,應屬微觀層面的問題,因此,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具體的社會工作加以解決。對此,將專業社會工作納入新農村建設的工程中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選擇,專業社會工作者的介人,必將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和建構預防問題再生的相關機制,從而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提供良好的環境保障。
然而,與社會工作在城市已經得到迅速發展不同,目前我國的農村社會工作還處在探索起步階段,面臨一系列的困境,對于如何發展農村社會工作、如何有效開展農村社會工作的研究還較為稀少。因此,加大對農村社會工作的研究,促進農村社會工作的發展,使農村社會工作盡早介人農村問題的解決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將對目前我國農村社會工作的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來研究農村社會工作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二、我國農村社會工作的現狀分析
目前,不同學者對農村社會工作的內涵有多種不同的界定,比較而言,筆者比較認同吳燕玲等對農村社會工作的界定一一農村社會工作是專業社會工作者和實際社會工作者(政府或準政府社會工作者)合作,以村莊為基礎,持守社會公正、社會關懷和真誠信任的倫理情懷,以重建政府與農民信任關系和農民的自信心、自尊和權利意識為根本宗旨,通過社區工作、小組工作和個案工作等方法開展各種活動,實現農村的和諧發展。筆者認為這一表述較為全面和專業性地對農村社會工作的涵義進行了界定。
目前,我國的農村社會工作尚處于探索和起步階段。因此,雖然我國農村現存的一系列問題的解決亟需農村社會工作的介人,但是我國農村社會工作的現狀并不樂觀。總體來看,目前我國農村社會工作面臨以下幾種現狀和困境:
(一)農村社會工作的社會認可度較低
農村社會工作的社會認可度較低是社會工作專業領域內存在的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問題。雖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在我國取得了迅速發展,從1987年首屆中國社會工作研討會至今,先后成立了民政部社會工作研究中心(1987年)、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1991年)、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1994年,截止2006年8月擁有成員I88個)等相關機構;從1988年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開設社會工作專業至今,先后有中山大學、上海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西南大學等200多所大學分別設立了社會工作專業,致力于培養具有專業素質和技能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此外,2006年7月20日,由國家人事部與民政部頒發的《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暫行規定》和《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首次將社會工作納人了專業技術人才范疇,標志著我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制度正式建立;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將社會工作納人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議程中來,并號召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但是,這些變化并沒有在實質上改變社會工作專業的社會認可度,其發展更多的是停留在專業化的層面,而在職業化層面進展緩慢。在這種背景下,作為社會工作專業分支的農村社會工作的社會認可度勢必不高。
(二)社會對其專業性、技術性、科學性和適應性理解存在偏差
農村社會工作作為社會工作專業的分支,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技術性、科學性及適應性,這是其必將在新農村建設中大有作為的原因之一。然而,社會對其專業性、技術性、科學性及適應性的理解存在偏差,認為農村社會工作是泛而不精,對農村社會問題的解決缺乏針對性。其實,追根朔源這是由對社會工作的誤解延展而來,是對農村社會工作的推論性誤解。農村社會工作不僅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技術性和科學性,而且對農村社會問題的解決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適應性,中山大學的張和清等人在云南某村寨開展的試驗,已經證明了農村社會工作在農村發展中將大有用武之地。并且,退一步說,即使農村社會工作是寬泛的,難道農村社會問題就是單一的了嗎?或許正是因為兩者都是寬泛的,才恰好匹配,可以從全局和整體層面上來綜合性地解決問題,避免“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片面J性“療法”,從而可以更有效、更根本地去解決問題。所以說,對農村社會工作專業性、技術性、科學性和適應性的誤解是沒有根據和不科學的,這一誤解也會阻礙農村社會工作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以嚴謹理性的態度,審慎地去理解農村社會工作的專業性、技術性、科學性及適應性,并大膽嘗試使專業農村社會工作介入農村問題的解決,使其為農村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服務。
(三)農村社會工作的發展缺乏政策支持
雖然農村社會工作在解決農村社會問題中有其優勢,但是也迫切需要政策支持,這是由農村社會工作的專業特性和其從業人員就業崗位的特殊性所決定的。農村社會工作注重通過資源的整合來實現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共同治理的格局,梳理西方農村社會工作的發展史發現,當時美國的農村社會工作者要么是在政府擔任相關職務,要么是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才得以把專業知識高效地在農村付諸實踐。此外,農村社會工作者的崗位設置也需要政策的支持,雖然,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把“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寫入了黨的重要文件,但是,相關的配套政策卻遲遲未出。這就導致了開設社會工作專業的高校越來越多,而社會工作崗位的設置卻增長緩慢的困境,使得社會工作的專業化走在了職業化的前面,農村社會工作也不例外,目前,農村社會工作幾乎是政府部門代行的,大多數從業人員不具備專業社會工作背景。缺乏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是農村社會工作面臨的一大現狀,也是其發展中面臨的一大困境。
(四)農村社會工作的發展缺乏相關機構的支持
目前,我國農村社會問題的解決還處于政府主導的階段,雖然政府也在逐漸放寬政策,允許部分機構介入農村的發展建設中,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一些機構雖已介人我國的農村社會工作,但其大多局限于農村扶貧或基礎設施建設層面,尚處于物質層面的扶貧階段,對農村其它問題的介人較少,然而,農村社會工作的空間絕不僅限于此,從長遠來看,其重點甚至并不在于此。因此,與國外機構參與農村社會工作相比,我國農村社會工作的發展較缺乏相關機構的支持及向縱深發展。所以,我們應該積極探索和盡早出臺相關政策,一方面呼吁相關機構參與農村社會工作;另一方面,支持和鼓勵農村社會工作向縱深發展,發揮自身優勢,在政府領導和機構支持下全方位地介人農村社會問題的解決,逐步形成政府、機構、村委會三位一體的問題解決模式。
(五)公眾對農村社會工作的支持力度較低
公眾對農村社會工作支持力度較低是其面臨的又一現狀和困境,也是阻礙其發展的原因之一。公眾支持力度不高,既有意識層面的原因,也有實踐層面的原因。從意識層面來看,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廣大農民習慣了政府的管理,對專業農村社會工作者沒有了解或了解很少,這就使其對農村社工有較強的陌生感和疑惑心理,從而導致其不太容易接受農村社會工作。從實踐層面來看,目前農村社會工作的開展尚處在物質扶貧階段,這與政府部門的工作有很大的重疊之處,加之農村社會工作缺乏相關政策支持,因此在力度上不會太大,這就會形成農村社會工作既與政府部門的工作重疊又不如政府部門的現狀,在此情況下,公眾很容易對專業農村社會工作者產生不信任感。這兩種因素共同導致了公眾對農村社會工作支持力度較低的現狀。
我國農村社會工作所面臨的現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阻礙其發展的困境,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觀層面的也有微觀層面的;既有專業外部的也有專業自身的原因。但是,這并不能成為農村社會工作無用武之地的借口,其較強的專業性、技術性、科學性和適應性決定了其在新農村建設中必將大有作為,只要在發展中解決阻礙其發展的困境,農村社會工作將會為農村社會問題的解決做出貢獻,專業農村社會工作者也有可能成為解決農村社會問題的中堅力量。
三、農村社會工作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能否得以妥善解決是新農村建設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成敗的關鍵,因此,我們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更為重要的是,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構預防問題再生的相關機制,預防產生新的問題。問題的解決和預防在不同的專業領域內會有不同的解決辦法,現結合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部分問題來探討農村社會工作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一)社區工作方法能在農村社區組織建設中發揮“軟實力”作用
社區工作作為專業社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本方法之一,主要以社區和社區居民為工作對象或服務對象,通過專業社會工作者的介入,旨在確定社區的問題與需求,發掘社區資源,動員和組織社區居民實現自助、互助和社區自治,化解社區矛盾和社區沖突,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從而促進社區服務質量、福利水平的提高和整個社會的進步。社區工作目標的核心內容是滿足社區需要。其具體目標有:(1)促進居民參與解決自己的問題,改善生活素質;(2)改善社區關系,改變權利分配;(3)提升居民的社會意識;(4)發揮居民的潛能;(5)培養互相關懷及社區照顧的美德;(6)加強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7)善用社區資源,滿足社區需要。
由此看來,社區工作方法在解決農村社會問題中將會發揮一定作用,特別是在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和空巢老人問題等方面,而這些問題又是新農村建設中較為突出的問題。留守兒童中存在的問題若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矯正,很可能會轉變為青少年犯罪問題;空巢老人問題的解決將關系到老人的晚年生活問題,特別是精神生活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農村社會工作可以充分發揮其特長,通過整合農村社區資源、完善和加強農村組織建設來解決。對此可從兩個方面人手:一是加強制度性組織建設,如建立和完善基層團組織,對留守兒童進行積極引導,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等,從而保證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二是加強非制度性組織建設,專業農村社會工作者可以根據不同村子的情況,發掘其優勢資源及優秀居民,并培養其為帶頭人,積極建立各種非制度性組織,如建立老年文娛隊、農民養殖協會等。農村社會工作的這一作用,已被張和清等人在云南省東北部一個名為綠寨的少數民族山寨開展的試驗中證明,自2001年開始,他們以重建村民的社區認同感和文化自覺為目的,注重草根組織的培育和社區文化的保護,先后建立了社區文化保護中心、成立了農村文藝隊、建立了老年人協會等村民自治組織。他們的試驗長達7年之久,建立了一系列非制度性組織,極大地改善了綠寨居民的生活水平,實現了單靠政府力量難以實現的目標。由此可以看出,非制度性組織建設既可以發揮居民潛能,又使得村民有機會參與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有助于提升農村居民的社會意識,從而促進問題的解決。此外,區別于制度性組織,農村非制度性組織有很多自身的優點,如便于組織、開展活動靈活、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等,同時,作為制度性組織的補充,非制度性組織可以把更多的居民聯合起來,為解決問題共同努力。
(二)小組工作方法可從中觀層面介入新農村建設
小組工作方法是社會工作三大專業工作方法之一,社會工作實踐將小組既當作過程也當作手段,它通過小組成員的支持,改善他們的態度、人際關系和他們應付實際生存環境的能力。小組工作方法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有助于個人學習群體經驗;二是有助于建立合作的團隊精神和和諧的人際關系;三是可以極大地豐富組員的社會資本,這對整個社會的整合和健康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小組工作方法是介于社區工作方法和個案工作方法之間的中觀層面上的社會工作方法,它以小組的形式來幫助案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小組是由案主和社會工作者組成的關系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案主和社會工作者之間會有互動,但更多的是案主與案主之間的互動。小組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根據問題的不同組成不同的小組,這正是小組工作的優點之一,它具有很強的可變性、靈活性,從而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滿足組員的需要。如在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過程中,根據留守兒童面臨的不同情況,社會工作者可以倡導成立教化小組、興趣小組、社會化小組等不同類型的小組來針對性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這較之運用社區工作方法有更強的針對性和靈活性,而較之個案工作方法其效率要高得多。此外,小組工作方法在新農村建設中還可以發揮一個更重要的作用—幫助農村居民盡快適應現代化的生活方式。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及農村城鎮化的開展,農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必然會朝著標準社區的生活方式發展,習慣了農村生活方式的農村居民,面對這些變化很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不適,這也可能是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要面臨和解決的問題之一,針對這一問題,農村社會工作者就可以成立意識提升小組,幫助他們盡快轉變原有的一些意識,使他們盡早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在這方面,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和云南大學社會工作系師生聯合開辦的“平寨婦女識字班”做了有意義的嘗試。
(三)個案工作方法可通過面對面方式從微觀層面介入新農村建設
所謂個案工作是指專業社會工作者遵循基本的價值理念、運用科學的專業知識和技巧、以個別化的方式為感受困難的個人或家庭提供物質和心理方面的支持與服務,以幫助其減低壓力、解決問題、挖掘生命潛能,不斷提高個人和社會的福利水平。個案工作的優點是以一對一的方式開展工作,可以在更深程度上了解案主的情況,從而為幫助案主解決問題提供更詳細的信息。
農村社會工作者要想順利地解決問題,往往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以便全面掌握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為解決和預防問題提供依據,個案工作方法正好可以達到這一目的。在解決農村社會問題的過程中,農村社會工作者可以熟練地運用個案工作方法,深人了解案主及其家庭的狀況,傾聽他們的心聲,理解他們真正的困難和需要,如在解決留守兒童輟學問題時,農村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個案工作方法了解留守兒童輟學的深層次原因,而不是從表面上去判斷其是因為成績不好或厭學等原因而輟學,從而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觀念,自覺重返校園,而非采取強制性措施迫使其重返校園。幫助案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可以有效防止問題的反彈,同時,社會工作者在幫助案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秉持的“案主參與及自決”的原則既可以調動案主的積極性,也充分體現了解決問題的人性化,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會減少很多人為因素的阻礙,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同時,在幫助困難群體的過程中,農村社會工作者作為農村居民的代言人,可以積極動用相關資源,幫助其解決困難,如為因貧輟學的兒童尋找贊助企業或捐款單位,從而幫助其完成學業。此外,個案工作方法在解決農村居民糾紛和上訪等問題方面也可發揮較大作用,四川農業大學的劉清曾撰文建議將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納人農村信訪工作人才培養的行列;深圳的部分信訪部門已經開始向社工機構聘請專業社工來協助其開展工作。
雖然農村社會工作目前在我國還處于探索起步階段,但通過分析可以預見,從宏觀到微觀,從一般性社會問題到具體的家庭間題,農村社會工作都會發揮較大作用。因此,分析我國農村社會工作的現狀,探索其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從而為農村社會工作的發展、解決并預防新農村建設中的問題提供參考具有積極意義。農村社會工作的發展不僅有利于解決新農村建設中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為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而且有利于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工作模式,促進社會工作在我國的本土化進程,也有利于解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就業難問題,同時,吸引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參與新農村建設,有利于為農村的發展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 上一篇:詮釋施工企業的廉政建設
- 下一篇:探討農村治安維護的穩定性與社區的工作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