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縣精準扶貧新機制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12 05:19:05

導語:玉屏縣精準扶貧新機制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玉屏縣精準扶貧新機制調研報告

摘要:精準扶貧工作是當前的一項中心任務,黨建工作如何圍繞這一中心做精做實,是彰顯新時期黨建工作生命力的迫切需要。玉屏侗族自治縣創新“民心黨建+信合+”模式,闖出了一條貧困農戶、村集體和企業多方共贏的黨建金融扶貧新路子。

關鍵詞:民心黨建;精扶貸;扶貧;新機制

屏侗族自治縣在推動實體黨建的實踐中,探索建立金融扶貧新機制,運用“民心黨建+信合+”的模式,使用“精扶貸”資金拓展金融服務精準脫貧空間。截止目前,全縣共完成“精扶貸”資金6495萬元入股龍頭企業,涉及1299戶貧困戶,共兌現貧困戶入股分紅資金519.6萬元,戶均4000元,為22個村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29.9萬元。

1主要做法

1.1夯實黨建責任,凝聚脫貧力量

全面落實精準扶貧責任,以鄉鎮為推進精準扶貧的主體、聯建部門為主幫、村干部為主干,把推進“民心黨建+信合+”工作作為抓黨建工作述職的重要內容。以“民心黨建+信合+精準選派第一書記、駐村干部和包戶干部”為有力抓手,全面推進黨建+金融深度融合。全面加強鄉鎮黨委書記、村支部書記、致富帶頭人“三支隊伍”建設,動員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積極行動起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精準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堅持各類資源向基層一線傾斜和扶貧一線培養干部、扶貧一線使用干部的鮮明用人導向,努力營造精準脫貧的干事氛圍。引導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推進“民心黨建+信合+”助推精準脫貧工作,各幫扶聯建部門發揮聯合黨支部作用,從資金、信息、技術、項目等方面重點向建檔立卡貧困戶給予支持和幫扶,做到貧困戶不脫貧、幫扶不脫鉤。加大對貧困村貧困戶的培訓與金融扶持力度,提升精準脫貧攻堅能力和脫貧成效,全面激發和調動黨員干部的內生動力,最大限度的凝聚起精準脫貧正能量。

1.2創新黨建載體,拓展脫貧渠道

扎實推進基層服務創新,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以信息化手段推進推廣農村黨建+電子商務,幫助貧困戶銷售農特產品。運用“民情大數據”優勢,以“戶”為單位建立“家庭檔案”,以村民組為單位手工繪制“民情地圖”,以“村”為單位建立“小康信息庫”,將精準扶貧、產業發展、群眾發展訴求等27項村級指標信息全部錄入系統,便于更加快捷、精準掌握貧困戶的收入情況、貧困類別、貧困狀態、貧困原因等信息,做到了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管理、精準考核。合理調配資金,優先保障扶貧開發貸款投放,由政府牽頭,在貸款審批權限、審批程序、借款主體信用等級、額度、期限、利率、擔保等方面給予差別化支持,確保貧困戶辦理“精扶貸”便捷高效、各環節暢通、信貸資金安全。以發揮“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為主力軍,深入貧困戶家中,加大政策宣傳,摸清每戶貧困戶的發展意愿、發展能力。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有5005戶。由政府出面擔保,按季度由縣級財政對貧困戶貸款貼息,信貸資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貸款到期不能償還,由縣級財政安排資金償還,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不出現不良還款信用記錄。有效消除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后顧之憂。目前,縣級財政已向信用聯社注入風險保證金2000萬元。

1.3黨建金融互促,增強脫貧成效

在決戰精準脫貧攻堅中,玉屏自治縣充分利用大龍開發區的經濟優勢加快同城發展,探索一條“民心黨建+企業+貧困戶”三贏快速脫貧的“產金互促5411”新路子,即由縣政府把建檔立卡貧困戶5萬元“精扶貸”貸款資金交由縣扶投公司與大龍開發區龍頭企業簽訂入股協議,貧困戶每戶每年保底分紅4000元,共分紅3年共1.2萬元,解決貧困戶一個以上就業崗位,每年村集體按每戶1000元年分紅,到期由企業負責還款。以此達到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帶動一片的目標。既為貧困戶快速增加收入脫貧和解決就近就業,又為企業解決籌資擴大生產的難題,提升了精準扶貧工作效率。截止目前,329戶貧困戶自主選定項目資金發展產業,積極鼓勵村兩委組織貧困農戶抱團發展,成立專業合作社,選準風險較小的農業產業項目或依托溫氏一體化養殖項目組織貧困農戶自主發展,自主創業脫貧。全縣3351戶貧困戶加入縣鄉級統籌,涉及貸款金額1.6755億元。目前,共完成“精扶貸”資金組織6495萬元,并已全部入股到農業龍頭企業,涉及1299戶貧困戶,參與率占縣內貧困戶的25.9%,共兌現貧困戶分紅資金519.6萬元,戶均4000元,為22個村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29.9萬元。如按2016年的預計扶貧標準計算,僅此一項就能夠幫助1650人脫貧,占縣內貧困人口的11.6%。依照“5411”發展模式,三年后僅村集體經濟收入累計可實現1000萬元,解決4000余個就業崗位,全縣3351戶將如期脫貧。

1.4發揮黨建引領,筑牢脫貧保障

為全面推進黨建金融扶貧工作,縣鄉村三級成立領導小組,相繼組織召開“民心黨建+信合+”動員會,專項安排部署支持脫貧工作。先后出臺了“民心黨建+信合+”助推精準脫貧實施方案、工作職責、考評辦法等文件和制度。設立資金投資項目評審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扶貸”資金投資方向、投資風險、投資項目和企業進行評審和評估,確保“精扶貸”資金使用安全、真正發揮扶貧作用。同時,玉屏自治縣還依托“細胞工程”、城村支部聯建、邊際共建、村企聯建、小部制改革等特色基層黨建工作經驗,整合“四室一堂”、“第一書記”及駐村工作組、“精準脫貧服務站”等資源,建強基層支部戰斗堡壘,激活基層干部全身心投入扶貧攻堅事業。深化干部直接聯系群眾服務網,形成了縣領導幫鄉聯村、科級領導聯村包組、一般干部駐村包戶“三位一體”的精準扶貧格局。創新建立縣領導掛帥當班長、聯建部門主要領導和鄉鎮分管領導當副班長、幫扶干部為成員的扶貧攻堅專班37個,細化了各級組織和領導干部精準扶貧的職能職責,為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和人力支持。

2取得主要成效

2.1貧困戶快速脫貧能力明顯增強

采取輸血造血并舉,脫貧取得了明顯成效。按照“產金互促541”精準扶貧模式,一方面鼓勵建檔立卡貧困戶使用“精扶貸”資金自主選定項目發展產業。另一方面及時兌現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扶貸”資金入股分紅,并為貧困戶提供參與就業、移民搬遷等機會,使貧困戶只要簽字就領到到4000元的分紅資金,并還可以享受其他的優惠政策,為有發展能力但缺乏資金的貧困戶提供貸款資金,通過發展產業來快速脫貧。同時針對有不同發展需求貧困戶免費提供如養殖、種植等技術培訓,不斷提高發展脫貧能力。

2.2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模不斷壯大

采取“黨組織+經濟合作組織+經濟實體”、“村兩委+”等形式,通過“民心黨建+信合+”與“精扶貸”工程、信用工程、雁歸工程、“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等有機結合,通過“產金互促5411”模式、金融支持等方式。探索形成了龍頭企業引動、聯建部門帶動、鄉村干部互動、上下兩級聯動的發展集體經濟工作機制。全縣集體經濟發展呈現井噴式發展局面。如桐木村、老寨村和沙子坳村等發展鄉鎮旅游產業,前光村、長沖垅村、亞魚村等發展精品水果,丙溪村刺繡合作社、紅花村的山妹子勞務公司、老寨村的建筑勞務公司發展勞務型集體經濟。目前,全縣69個村(社區)已經全部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其中5萬元以上34個村,10萬元以上21個村。實現了“輸血式”向“造血式”的幫扶。玉屏做法獲得時任銅仁市委書記夏慶豐的點贊。

2.3基層組織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產經互促5411”模式的運行,迅速地解決了村級組織無錢辦事的問題,讓基層組織手中有了推動利益導向、引導鄉風文明的底氣。變過去的束手無策、空洞說教為主動倡導和積極推動,充分調動群眾廣泛參與村級公共事務積極性,在凝聚人心、贏得民心、創新治理、促進發展的同時,樹立了村支兩委的形象和威信,彰顯了基層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領導角色,增強了村支兩委的凝聚力號召力,有效解決當前農村一些黨組織空心化、邊緣化、弱勢化等突出問題。

3經驗啟示

3.1整合資源是基礎

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除了增加資源投入外,更重要的是在現在資源基礎上,如何有效打捆整合人、財、物等資源,切實做到“勁往一處使、錢往一處用”。積極整合基層黨建資源,在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農民綜合素質、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等方面給予項目、資金、技術等支持,充分發揮聯建部門作用,精準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及脫貧攻堅專班力量,特別是要建強用活用好基層金融扶貧干部人才隊伍。

3.2增收脫貧是根本

黨建引領發展、服務發展,黨建扶貧最終歸宿在為民,只有牢牢把握住促農增收脫貧這一根本,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展產業,才能充分體現黨建帶脫貧、脫貧促黨建的根本宗旨。推行“民心黨建+金融+”模式,根本就是要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提升金融支持扶貧,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精準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

3.3建強組織是保障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基層黨組織,特別是鄉鎮、村(社區)的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更加凸顯。基層黨組織已成為戰斗在精準扶貧第一線的主力軍,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先鋒隊。緊緊抓住建強組織為核心,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精準扶貧中為群眾排憂解難,搭建群眾創業平臺,探索建立了黨建、扶貧、財政、企業、金融相互協調配合的黨建金融扶貧新機制

作者:潘國情 單位:玉屏侗族自治縣關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