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弱勢群體社會保障現狀
時間:2022-01-13 03:30:49
導語:試議弱勢群體社會保障現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調查的起因及理論依據
《人民日報》2012年1月18日頭版頭條以“看資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轉型‘十年阜新煥然一新’”為題,報道了阜新十年轉型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及探索的道路,奮斗的精神。十年轉型,阜新站上一個新的起點,提出創建“轉型示范市”的新目標。那種迷惘絕望的心態沒有了。現在全市干部群眾精氣神足、心氣順,人人干事業、思趕超、求跨越。這是最可貴的精神財富。鑒于此,對破產企業留下的離退休、工傷殘等服務對象進行調查,深入了解阜新轉型十年,他們目前生活狀況如何?心理狀態、精神生活如何?這是一個新課題,也是應該被關注的社會問題。(一)依據行為科學理論,破解調查問卷難題調查問卷是一項系統的工作,需要確定好可行有效的問卷內容,研究和掌握好所問對象的行為,方能做到問卷成功,收到較好的效果。這里關鍵就是要研究和把握人的行為,因此行為科學理論是我們的金鑰匙,也是我們做好這項民生工作的根本保障。1.掌握人的行為的主要特點行為科學認為,人類行為的主要特點是:A.人類行為具有目的性。人的活動一般都帶有目的、計劃、期望等特性。B.人的行為受思維、情緒、意志等心理活動調節。能用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支配,調節自己的行為。C.人的行為表現出更大的差異性。人的行為受外部環境和個性心理特征的強烈影響,在種族之間、地域之間以至不同年代之間表現出巨大的差異性。D.人的行為具有極大的可塑性。每個人經過家庭和學校教育,環境的熏陶感染及個人學習得到改變和提高,具有極大的可塑性,正因為如此,才為控制和改變人的行為提供了可能性。科學地應用上述人的行為的主要特性,對問卷工作的順利開展有很大的幫助。2.分析個體行為的基礎因素A.個體行為的生物基礎從生物學的角度,人的各種行為都是人本身體內多種過程的整合,這種整合是由神經系統在內分泌系統的幫助下完成的。對人的情緒起著極大的作用,引起行動,有時呈現一種興奮狀態。B.個體行為的社會基礎人首先是社會人,具有社會性,這是人和動物的重大區別之一。個體投身到世界上來,開始時只是一個無知的“自然人”,只有在他學習和掌握了社會和群體的規范,學習和掌握社會成員都具備的知識、技能和觀念后,才能取得社會生活的資格,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個體在社會中往往與他人建立多方面的聯系,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現出不同的社會行為。C.個體行為的心理基礎個體的心理活動包括緊密聯系的兩個方面: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過程就其性能與功能來說,可以分為認識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個性傾向性指人所有的意識傾向,決定著人對現實的態度以及對認識活動對象的趨向和選擇,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價值觀和世界觀。個性是人的行為的基礎動力,是行為的推進系統。3.處理好態度與行為的關系人在社會生活中,無論是處理人與人的關系,還是認識和改造客觀事物,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態度。態度是人對待客觀事物穩定的心理與行為傾向。構成態度的最基本成分有三種:認知成分、情感成分、行為意向成分。A.態度的基本特性人的態度具有社會性、對象性、穩定性、可調節性等四個方面的基本特性。B.態度與行為的關系態度對個人的行為起調節作用。態度對行為的影響是:態度通過影響人的知覺的選擇性,而影響人的行為;態度預定著人的行為方式;態度決定人的行為效果的差異。C.行為科學關于態度改變的理論強化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人的態度的改變就像形成一個新習慣一樣,必須有某種誘因或強化因素。認知失調理論。該理論認為,當個人發覺自己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認知元素出現不協調關系時,內心就會出現不舒服、不愉快的緊張狀態,這種內驅力就推動人改變自己的態度。認識平衡理論。該理論主要從心理角度研究態度改變的動力,從而引進了人際關系的因素。本次調查從上述行為科學的基礎理論入手,指導調查和研究解決破產企業服務對象社會保障的問卷問題,從而確保問卷的質量、深度、力度和廣度,以達到發現問題、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二)應用行為科學理論,制定問卷方案,確定調查方法按照上述人的行為特征,個體行為的分析和個體行為態度的處理的相關理論,系統地制定了《遼寧省阜新市礦區社會保障人員生活狀況調查問卷》,本問卷從衣、食、住、行、醫療、養老保險等方面分為六部分,共56個問題。A.基本情況17個問題;B.醫療保險基本信息13個問題;C.生活食品基本信息6個問題;D.住房基本信息7個問題;E.交通出行基本信息6個問題;F.生活娛樂基本信息7個問題。調查是為了進一步了解阜新市轉型十年破產礦區社會保障人員的生活狀況,旨在了解現狀,發現問題,提出相關解決對策,從而提高破產礦區社會保障人員的生活水平,共享阜新轉型發展成果。我們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先作出30份問卷,找30位老同志試答,征求意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完善。正式調查采用修改后的《遼寧省阜新市礦區社會保障管理人員生活狀況調查問卷》。調查對象為家庭戶主,如果戶主不在,可由其他了解情況的家庭成員填寫。每個家庭只填寫一份問卷,共調查100份問卷。我們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規定:“屬于私人、家庭的單項調查資料,非經本人同意,不得泄露”,對被調查者進行承諾,使調查工作進行得較順利。
二、調查情況分析與建議
(一)調查情況分析1.基本情況本次調查共100人,平均年齡67歲,最小年齡43歲,最大年齡88歲,其中男性79人,女性21人。目前破產礦區離退休人員健康狀況良好;他們家庭平均月收入1000~2000元的占65%,主要以養老金為主;維持正常的生活支出為主的占52%,醫療和子女教育支出為主的分別占41%和18%,基本保證收支平衡,很少有結余;但對于目前的生活狀態大多數較滿意,對于轉型后的阜新還是比較看好的占91%。2.醫療保險情況調查結果破產礦區離退休人員的醫療保險有85%能實現部分報銷,但有74%的人認為困難主要在藥價較高,醫保報銷的比例低些;88%的人認為目前經濟收入承擔醫療費用有困難;91%的人能做到小病到小醫院,99%的人大病才到綜合醫院,因此應該加強小醫院和社區醫院的建設,保證基本醫療條件。3.生活食品情況調查結果破產礦區離退休人員有80%的人認為經濟支出主要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食物支出占工資收入40%以上的占被調查人員比例達到80%,并且食物支出是以糧食和蔬菜為主,認為阜新物價升高較快的占90%。4.住房情況調查結果破產礦區離退休人員有自己住房的占92%,在有住房的人員中,雖然平均面積僅為61.1平方米,但大多數能夠接受,沒有買房計劃的比例達到95%。5.交通出行情況調查結果破產礦區離退休人員出行以公共汽車為主的占80%,能夠負擔,且也能夠接受。6.娛樂活動情況調查結果破產礦區離退休人員已經意識到娛樂的重要性,也能參加一些娛樂活動;但59%的活動地點集中在室內,應增加一些室外的娛樂活動。(二)幾點建議從統計分析來看,結合貫徹黨和國家的“六老”方針,矛盾最突出的是醫療問題;其次是物價問題;再次是文體娛樂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如下建議:1.進一步加大醫療保險改革力度,解決“老有所醫”的深層次問題目前存在醫療費的價格高、藥品的價格高、住院門檻費用高,醫保報銷的比例低的“三高一低”現象。解決辦法,一要完善醫保方面的相關政策,從政策上向高齡、殘疾、困難等弱勢群體傾斜;建立重大疾病醫療補助制度,對超出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最高支付限額以上的醫療費用給予補助,年度最高支付有限額標準;將老年人多發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門診專科藥物治療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范圍,患有老年慢性病的參保人,每月每病種可報銷一定藥費;二是完善醫療體制,強化大醫院,完善小醫院,發展社區診所,增加個體醫院和專業化強的醫院,做到小病去小醫院,大病到綜合醫院;三是加強醫療、藥品價格的監管,把看病費用和藥品價格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四是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擴大醫保范圍,建立定期體檢制度。2.進一步強化物價的監管力度,解決“老有所養”的質量問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任務,也是一個普遍公認的社會難題,物價的宏觀調控和微觀管理,要從完善制度和深化改革入手,學習國外的經驗和先進做法,也可以在稅收上作文章,在監管上下功夫,使物價保持在老百姓能接受和承受的水平,藏富于民,讓公平和正義的陽光照亮每個角落。3.進一步完善老年戶外娛樂活動設施,增加“老有所樂”的活動載體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阜新市的老齡人口占14.7%,礦保中心(破產礦)老齡人口占市老齡人口的較大比例。因此,一是要建立老年文體娛樂活動基金,采取服務單位、社區、社會團體和個人四位一體的籌資模式來籌集資金,用于開展老年人文體娛樂活動。二是要加強政府對此事的支持扶持力度。增加一些綠地和公共活動場所,這方面西安等城市做得很好,可以借鑒。三是發揮老年協會和老年大學的作用,完善和加強老年協會的功能。創建書畫協會、門球協會、網球協會、太極拳協會、詩歌協會等,使他們有組織地開展各項活動,參加各種學習,參加各項比賽,做到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教。四是發揮老年服務組織的作用,有計劃地開展活動,如利用春節、重陽節、“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節假日開展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彰顯敬老、愛老、孝老、助殘、幫困的民風,從關懷層面,發揮社區、志愿者、義工(如:退休教師、醫護人員、法官等)的作用,使老年人注重保健、注重飲食、注重環境,注重健身,為老同志撐起一片藍天!
作者:翟國江單位:阜新市礦區社會保障管理中心
- 上一篇:試議漁民初級社會保障體系
- 下一篇:試議社會保障中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