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無現金社會的必要性及途徑

時間:2022-11-01 03:39:19

導語:實現無現金社會的必要性及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現無現金社會的必要性及途徑

近年來,伴隨著科技的發展,非現金交易已經在各國普遍存在,是否需要或者有必要進一步推廣就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大體分析如下。

1現金交易存在的弊端

(1)現金使用方便了避稅行為。僅逃稅一項,每年就讓美國聯邦政府損失應繳稅額的14%,相當于GDP總量的3%。其中至少一半涉及現金。而這甚至還沒有包括州和地方稅種。如果廢除大額現鈔能讓逃稅額減少哪怕10%,每年就能挽回大約500億美元的聯邦稅收以及200億美元的州和地方稅收。逃稅的雇主也因此具有不公平的競爭優勢,還可能影響當地的社會法治狀況。比如說,一個雇傭非法移民并以現金支付其薪水的建筑商,一能躲開銀行體系中施加的監管,逃避應繳的稅額,二可以大膽地給非法勞工開低薪,不必擔心被訴歧視。同行業只雇傭合法居民并依法納稅的企業在這兩方面則都必須付出更高成本,在競爭壓力之下它們可能就會選擇同流合污。這就將使當地的法治環境進一步惡化,也會吸引來更多的非法移民。(2)直接的犯罪活動。現金具有匿名性且可以實時清算,可以滿足任何水平的違法行為,例如低端職業殺手不會接受未雕琢的鉆石或信用卡來付賬,雖然也有些頭腦簡單的會選擇比特幣,洗錢、交易等都是眾所周知的現金密集型業務。(3)造假幣的風行。世界各國為減少假幣的數量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例如美國2013年10月發行了五彩貨幣,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防偽特征,我國也先后發行了幾版貨幣,在防偽方面也下足了功夫,雖然各國的新版貨幣變的越來越難模仿,但對于公眾而言,沒有專業知識和設備,分辨還是不容易。(4)危害公共健康。除了為犯罪行為帶來便利,流通中的紙幣還會成為疾病傳播的媒介。紐約大學的研究者對1美元紙幣進行分析后發現,紙幣上有大量微生物,包括各種各樣的細菌,甚至還有些是耐抗生素的細菌。在一些熱帶國家,這種疾病傳播方式已成為公共健康的嚴重威脅。

2無現金社會實現途徑

(1)逐步取消紙幣。逐步將所有的紙幣取消,先從大面額紙幣開始,然后依次類推,視情況而定只留下小面額紙幣,這些小面額紙幣允許長期流通。在最后階段用等面值足重的硬幣替代小面額貨幣。硬幣如果進行大額運輸或用于大額匿名交易顯得尤其不便。(2)全民金融普惠。通過銀行或者政府選擇,政府為所有個人提供免費的具有基本功能的借記卡賬戶或者智能手機賬戶,在設立有關存款賬戶后,政府可以通過轉移支付有效地實現全民金融普惠。在向電子支付工具過渡的過程中,將會建立一整套配套措施,這些措施會帶來更高的稅收收入,因而政府也將會有凈收入入賬。遠離現金也有助于減少與犯罪有關的支出,金融包容性的提高將會在改善國內不平等方面帶來大量附加好處。(3)對于隱私權的保護。在逐步淘汰紙幣的過程中,最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個人的隱私權與政府處于執法、征稅和打擊恐怖主義而了解個人信息的需要之間取得平衡,而高科技公司和大型零售商也可以通過客戶的交易記錄客戶的上網行為的私人細節信息。未來需要這樣一種系統,私人交易是匿名的,而政府想訪問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這樣的系統應當進行壓力測試。(4)實時交易和人對人交易。在相當一部分人對人當面交易中,紙幣因為具有實時清算的特點而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這是目前電子支付機制難以望其項背的,但為推動實時清算而需要采取的許多變化,借助于政府的努力可以大大加快,最終來看,所有這些投資和改變最終將發生。小額零售交易的實時清算需要耗費更多時間才能有效解決,但是通過允許小面額紙幣繼續流通,將會緩解過渡期的小額零售交易實時清算問題。

參考文獻

[1]成思危.中國貨幣市場的培育和監管[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5(第1版).

[2]景學成.國際金融發展與中國金融改革[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

作者:孫星光 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