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建設物資管理實踐研究

時間:2022-06-02 10:30:35

導語:鐵路建設物資管理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鐵路建設物資管理實踐研究

【摘要】文中通過分析鐵路建設物資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查找問題原因,創新思維方式,改革工作方法,總結了以大數據平臺和信息系統為抓手,在提高鐵路建設物資管理中發揮的作用和取得的效果。

【關鍵詞】鐵路;物資管理;信息系統;效率

1前言

近年來鐵路建設迅猛發展,各鐵路公司均面臨同時擔負開通、開工和儲備新建線路的任務,以黔張常(懷邵衡)鐵路公司為例,2018年要確保懷邵衡鐵路開通,做好黔張常、張吉懷鐵路的建設,同時又要做好常益長鐵路的開工準備,公司對應的參建施工單位29家,監理單位19家,甲供物資供應商56家,需要高效率的工作才能做好物資管理,確保完成建設任務目標。

2當前建設物資管控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在建設物資計劃、采購、供應、質量控制的全過程管理中,甲供物資采購已有較為完善的采購標準和流程,自購物資采購建設單位在履行資格條件設置、技術標準審查后,由施工單位履行內部決策程序自行組織采購。物資計劃、供應、驗收檢測和質量追溯成了現場物資管控的關鍵。2.1存在問題和不足。2.1.1物資需求計劃提報不準、重復提報。由于甲供物資供應不涉及施工單位付款,出于保證供應的目的,施工單位在計劃編制過程中經常存在不遵循“確保施工、適度超前、合理庫存”的原則,出現計劃數量遠超實際需求的現象,當季未執行完的計劃下一季度又重復提報,加大了計劃復核和供應難度。2.1.2無法跟蹤物資發貨狀態。供應訂單一般通過傳真或郵件下達,在供應緊張時,生產廠家業務員經常以在外地出差未收到訂單為由推遲發貨,或者不提供準確發貨信息,買方對需求物資的真實發貨狀態和物流信息無法及時準確掌握,造成供應與需求在時間上不匹配,影響施工生產。2.1.3不能及時掌握物資到貨信息。由于大多數情況供應商委托運貨司機代為辦理,甲供物資初驗完成后,相關交驗資料也不能及時反饋供應商和建設單位買方,造成信息滯后,對實際交貨情況不能及時掌握,影響后續物資出廠和發運計劃安排。2.1.4不能及時了解驗收檢測情況。由于鐵路施工存在工點多、線路長、交貨點分散、施工條件相對艱苦的特點,初步驗收完成后,物資進場檢驗通知在交通條件差的工點會存在不能及時送達試驗部門現象,造成現場抽樣不及時,對現場監理人員是否真正履行職責,完成見證取樣不能有效監督。2.1.5不能及時了解不合格材料的處理情況。在實際工作中,施工單位為減少工作量,對出現的不合格品往往只是直接做清退處理,不留影像資料,不報送處理信息,監督管理單位不能及時真實掌握不合格品的處置情況,存在清理不徹底、不到位造成的質量隱患。2.1.6物資結算、驗工計價效率低。工作流程多,耗費時間長,中間出現錯誤要重頭開始簽認,辦理一次結算至少要一周左右時間。驗工計價由施工單位發起,同樣要走很多簽認程序才能完成提報。由于甲供物資種類多,供應商多,辦理進度不同步,建設單位全部辦結一次結算耗時較長。2.2原因分析。物資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原因:2.2.1基層管理人員能力經驗不足。近年來參建施工單位施工規模不斷擴大,人員迭代更新加快,一些參加工作不久的管理人員便開始肩挑重任擔任主管,實際工作中存在理論知識與工作實際結合不夠緊密,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導致制定的物資需求計劃不準確,供應銜接不到位。2.2.2責任心不強,審核把關不嚴在工程建設期,各種業務工作量都比較繁重,業務人員存在重完成任務,輕工作質量思想,在文件編制完成后,不復核,不校對,部門負責人不認真審核,后續的審核程序流于形式,導致初稿有錯便一錯到底。2.2.3缺乏有效考核管理機制。施工單位物資管理制度對管理職責和工作流程一般都做了規定,但對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失誤、差錯和效率低下問題沒有明確的獎罰考核,出現問題多以批評為主,只要求整改閉合。管理機制不健全,獎罰不明,管理人員就出現責任心不強、工作拖拉、出現差錯等效率低下問題。

3物資管理信息系統開發背景

本著“明確責任、提高效率、強化監管”的原則,黔張常鐵路公司在保持工作標準不變的前提下,利用信息化手段開發適應自身管理要求的物資管理系統,實現基礎數據統一管理,集中存儲,信息共享,系統數據借助鐵路工程管理平臺永久保存。3.1系統功能。系統功能設置以滿足管理為基礎,由統計報表和業務管理兩大部分組成。設置電腦端和手機端兩個界面,用于上傳資料和快速處理工作。3.2系統推行保障。系統開發完成后,組織相關單位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培訓,并進行統一考試,成績合格后,根據權限上崗操作,制定了相應的管理辦法,規定了使用要求,明確了獎罰細則,按月對各單位使用情況進行評分考核,結果納入標準化管理績效考評。同時要求各使用單位成立物資信息系統使用領導小組,制定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確保物資管理信息系統在操作一線的順利實施。

4系統運用效果

4.1工作效率明顯提高。4.1.1臺賬報表管理方面實現了報表在線填報,合同在線上傳保存,保持了數據的前后一致和連貫性,前后數據不一致的報表,系統會拒絕提交,經辦人可隨時發現問題,立即整改。有管理權限的人員均可審閱查看,既減少了工作量,又增加了工作透明度。4.1.2計劃采購管理方面。施工單位計劃提報、建設單位訂單下達和供應單位訂單處理不再需要通過紙質流轉,大大縮短了業務處理時間,各層級審批人可隨時利用電腦和手機兩種界面完成審批,簽署意見,并能隨時查看處理進度,跟蹤督辦,加快辦理時效。4.1.3物資結算、驗工計價方面。利用物資管理系統結算功能,供應商只需從系統中選擇本次需要辦理結算的物資交接單,由系統生成交驗簽認單后提交至相應施工單位,然后按工作流程進行流轉,審核通過的單位或部門由經辦人或負責人簽名,蓋單位電子章即完成審核工作,全部審核完成后信息反饋給供應商,供應商按照審核通過的結算金額開具發票,上傳發票掃描件,建設單位即可辦理結算。整個結算流程供應商可以足不出戶,既節省了人力財力,又提高了辦事效率。4.1.4驗收檢測方面。利用系統辦理驗收檢測,物資部只需將原材料進場檢驗通知單和隨貨同行的技證資料上傳系統后,由試驗部門通知現場監理見證取樣,并上傳檢測結果報告,物資部即可根據檢驗結果進行后續工作。全部工作流程都有辦結時間規定,規避了以交通不便、工作忙等理由和借口造成的報驗不及時、檢測不及時和結果反饋不及時問題。4.2管控效果顯著增強。4.2.1物資計劃管理環節。通過實施考核,各層級業務人員管理意識得到提高,系統自動匯總累計物資計劃,計劃是否過大或偏小和累計計劃量、執行量經辦人員可隨時調取查閱,計劃不準確和重復提報現象得到明顯控制。4.2.2生產發運環節。系統要求發貨前供應商必須上傳發貨清單、車輛照片、產品包裝照、產品檢驗報告、出廠合格證等信息,資料不全、信息不全時不同意出廠,從源頭堵住了不按要求發運的現象,保證了物資在途安全質量,用料單位獲得物資發貨信息又便于提前規劃庫存,做好驗收準備。4.2.3驗收檢測環節。系統要求驗收時經辦人上傳車輛號牌、物資狀態、檢驗報告和合格證等照片信息,并要求交接各方在接收地利用系統進行確認,自動定位記錄交貨地點信息,未參與現場交接初驗和未進行見證取樣均無法獲得真實定位信息,一旦交接完成,驗收信息無法進行修改,很好規避了虛報到貨和弄虛作假、監理不到位、后補簽字現象。規定物資檢測報告在出具結果后及時上傳,克服了紙質版檢驗結果反饋不及時造成的物資部門辦理入庫、發料不及時。4.2.4結算付款環節。系統設置了供應商回款信息報表,材料款撥付后供應商須將資金到賬情況及時上傳,經辦部門均可及時獲得付款信息,便于后期計劃的執行。

5結束語

由于鐵路建設參建施工單位多、建設線路長、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不一致等因素,管理中總是存在一些不協調、不到位的情況。物資管理部門就要從中查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借助一定的手段,通過加強過程管控和創新管理方法,提高各級物資管理人員的工作自覺性和履約意識,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侯志敏 單位:黔張常鐵路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