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暴力的亂象與治理分析
時間:2022-02-26 03:49:01
導語:網絡暴力的亂象與治理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彈幕暴力”也導致各種偏激和缺乏理智的文字真如“子彈”一般密集地出現在大眾視頻區域,比如明星鬼畜視頻里的“氯尸寒”警告、大篇幅的“上墳”“燒香”彈幕刷屏、列出b站百大up主暗殺名單……這些行為不僅影響了觀眾的觀看體驗,也不利于信息的正向傳播。該研究以傳播學為視角,探討導致這種彈幕暴力現象的原因在何處,以及對于這種現象的治理和改善是否有可行的辦法。
【關鍵詞】彈幕暴力;群體極化;過濾氣泡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彈幕是指提供即時評論功能的視頻網站中,播放視頻時那些橫向飄過視頻畫框以及懸停在視頻畫框上的文字評論。最早使用彈幕功能的網站是日本視頻網站niconico。自a站、b站引入彈幕功能以來,彈幕文化不斷發展,使用群體不斷壯大,如今已成為用戶與創作者互動的一種重要模式。然而,近年來“彈幕暴力”也導致各種偏激和缺乏理智的文字真如“子彈”一般密集地出現在大眾視頻區域,如最近爭議較大的藝人肖戰,在他的鬼畜視頻中,一則有601條彈幕的視頻中有495條屬于負面彈幕,高頻詞有“惡心”、“糊”、“跨火盆”、“肖戰死了”、“rip”,剩下的100條彈幕為刷屏的“護眼”彈幕,剩余6條為粉絲或路人表達反對意見的彈幕。不僅僅是在鬼畜區,b站視頻的直播中,也不乏此類現象。據統計,在游戲直播中,一場直播中含有的惡意彈幕平均占比為0.81%,最大值為2.82%。此類現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注意,在2016年,就有十家央級媒體參與“彈幕粗鄙言詞曝網絡文化低俗風”主題的報道,引起了高熱度討論,被提及的高頻詞有“彈幕”、“低俗”、“審查”、“實名制”等等。該研究以傳播學為視角,探討導致這種彈幕暴力現象的原因在何處,以及對于這種現象的治理和改善是否有可行的辦法。
二、彈幕的特點及影響
(一)正面。1.社區性。彈幕首先具有社區性。人們因為相同的愛好而自發聚集形成興趣小組,從傳播學角度來說,這屬于組織內傳播的非正式渠道。b站中有不同的頻道,搞笑、美食、鬼畜、影視剪輯、科普、繪畫等等,這些不同分區之下還有子欄目,方便用戶精確找到屬于自己的“小圈子”。b站彈幕的互動,就在組織內部營造一個積極、健康、活躍的人文環境,增進了用戶的集體感和向心力。2.知識性。在b站里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現象——野生字幕君。即一些雖然上傳但沒有翻譯的視頻,有網友通過彈幕的方式在下方直接進行翻譯或進行背景注釋。這些是在其他的視頻平臺上看不到的。原因有二,一是雖然現在比較大型正規的視頻網站(如騰訊、芒果等)都有彈幕功能,但正是由于其正規性,上傳視頻的普通用戶有限,觀眾在這些視頻網站上所看的視頻大多已經翻譯好,不再需要補充了;二是另外一些UGC短視頻雖然都是用戶上傳視頻(如抖音、快手),內容十分平民化,但卻缺少了彈幕功能。b站彈幕的知識共享在某種程度上能讓專業的內容趨于平民化,草根的內容趨于專業化。3.及時性。彈幕為視頻創作者和視頻觀看者提供了新的反饋渠道,讓受眾直接參與到內容生產之中。且由于彈幕本身具有實時性和公開性,用戶能夠一邊觀看視頻一邊發送彈幕,同時所發送出的內容能被其他觀看的用戶看到,這是一種實時的反饋,對創作者來說這也是研究該視頻傳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二)負面。1.群體性。在集合行為中,群體感染指的是“某種觀念、情緒或行為在暗示機制的作用下以異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開來的過程。”最明顯的一個現象是b站中的彈幕刷屏跟隊形,視頻范圍涉及之廣。b站在測試中就已經明確指出,刷屏屬于不當行為,既然如此,為何還有這么多用戶爭相模仿呢?筆者認為群體成員之間產生的“我們”的群體歸屬意識是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當群體成員從群體活動中得到某種程度的需求滿足時,會加大他對于這種群體所產生的認同感。2.匿名性。雖說彈幕發送者并非完全隱匿,但查找過程繁瑣,大部分用戶在觀看時并不會一個個去查這是誰發的彈幕,尤其是在彈幕量多的視頻中,彈幕對于發送者本人來說,發言約束感是很小的。這種自由在一些幽默、正向的視頻中是加分項,但一旦視頻或彈幕環境有暴力的、偏激的內容時,彈幕發送者主觀上會忽略掉自己行為的不當——因為大家都是這么做的。
三、彈幕暴力產生的原因
(一)群體歸屬感下對異議的抵制。隨著對某一群體的認同感的發展,就會力求取得某群體成員的資格,無條件地贊同其目標與決議,保護群體的榮譽和利益,與侵害群體聲譽的行為作抗爭,還經常表現出一致對外的情緒。這種群體歸屬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益處的,比如加強文化認同,緩解群體壓力,等等。但群體歸屬感一旦被濫用,無盡的爭端和討伐就開始了。(二)算法推薦機制下的群體極化。b站首頁會根據你以往的觀看歷史,推送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多是同領域的)。不難發現,如今AI算法的投入使用,讓我們看到的內容大多都是基于自己喜好的,信息獲取也變得越來越受限,此類現象被稱為“過濾氣泡”。群體極化指個體的信息獲取,往往會是導向群體的價值判斷,當你發現其他人持續都在支持你的觀點時,你就會越來越相信自己的正確性。而當一種觀點在討論前,就已優先形成自己的群體時,面對相左的觀點易下意識地拒絕他人的看法。用這種極端的表達來保護自己團隊的主導權,這種極端就會轉化成仇恨、暴力和違法的激進的表達方式。
四、彈幕環境治理的意見與措施
(一)“先審后播”,強化把關人角色。2019年1月9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了《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范》和《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限定了網絡短視頻平臺必須實行節目內容先審后播制度。新政策的出臺,無疑是重新強化了把關人。不過這個政策的落實效果是有限的,體現在以下方面:1.彈幕數量大,人工審核難;2.網友抵觸情緒強烈;3.與彈幕實時性相悖,互動性減弱。關于此類問題,筆者以為可從以下幾個角度采取對策:1.增強視頻平臺用戶的法律意識。知法才能守法,明規才能懂矩。2.進一步提高機器審核能力。采取機器普檢,人工抽檢的方式,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二)逃離泡沫,網絡平臺的主動優化。2016年GoogleCromeh開發了擴展程序:escapeyourbubble。用戶在使用時需要填寫自己的政治傾向,這個程序會把與用戶不同的觀點放入用戶的信息流,以此平衡用戶接收到的信息。不過從今時今日看,其效甚微。“第三人效果”可能是其一影響因素機制傾向于認為大眾媒介的信息在社會層面(對其他人)上的影響與個人層面(對我)上的影響大相徑庭,前者的影響要比后者大。簡單來說,即:“我認為我所受到的媒體帶來的偏向性影響要遠遠的小于他人。”在這個理論基礎上可知,簡單地把不同的信息塞給用戶,效果是不理想的。(三)有松有緊,營造文明網絡氛圍。緊在審核,松在思想。b站用戶在年齡構成上,以年輕人為主。18-24歲用戶占比為29.9%,25-29歲用戶占比5.54%,30-35歲用戶占比1.9%,35-39歲用戶占比1.16%,另有25.11%年齡未知。根據統計,b站0到17歲用戶占比為37.55%,這一部分群體是最大的,這意味著b站還有很多九年義務教育都沒有接受完的中小學生,對于這一部分人來說,他們的法律意識是十分淡薄的,從蔡徐坤視頻中大量出現的“氯尸寒警告”可以看出,很多人是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違規侵權的。對于這些群體,網絡平臺應該更加積極地引導向上,進行普法教育,保護好未成年人上網的互聯網環境。同時,b站作為一個多文化跨次元的網絡平臺,它應該有一個更強大的作用——引導人們接受不同。因此b站在審核上應該更加嚴謹,但用戶之間的交流,絕不能緊,而該以一種更加寬松的方式,去倡導包容,理解與接納。
筆者認為,大家都能尊重彼此的不同喜好和不同立場,才是營造文明網絡氛圍的良方。結語彈幕文化興起的背后是互聯網的普及和自媒體的日益壯大,彈幕的出現讓用戶在觀看視頻時能夠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甚至是與其他觀看者進行交流,而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接受的過程,既然是交流,暴力絕非解決問題的最好手段,包容,理解,接納應成為構建和諧網絡環境的主題。
參考文獻:
[1]指明星的熱度、知名度低。
[2]此梗來自部分網友認為肖戰畫的紅梅是倒著生長的,有“倒血霉”的含義,需要“跨火盆”去去晦氣。
[3]“restinpeace”的縮寫,原用在逝去之人的身上,表示對亡者的尊重、祝福和祈禱。
[4]通過彈幕遮蓋視頻原有內容,一般在視頻有不堪入目的內容時出現。
[5]該梗來自于蔡徐坤工作室在微博貼出給b站的律師函,要求b站刪除惡搞蔡徐坤的內容,但被網友當笑料傳播。
[6]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7]人民網.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范.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
[8]肖丹,石雨玄,李雪潔.“先審后播”規范下彈幕視頻網站用戶行為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0(04):12-14+73.
[9]Lifehacker:EscapeYurBbbleouShowsYouStoriesFromOtsideYurEhoCamber.uoch
[10]b站陳睿:超50%年輕網民是b站用戶.
作者:茍巧柔 單位:上海體育學院
- 上一篇:傳播學理論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 下一篇:基于傳播視域京劇文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