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技術實施傳統文化教育方法

時間:2022-08-11 02:37:15

導語:新媒體技術實施傳統文化教育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媒體技術實施傳統文化教育方法

摘要: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傳承、發展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悠久燦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擁有精深的內涵、鮮明的特色,是立德樹人視域下語文教學內容中最豐富、最寶貴的教育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多途徑運用新媒體技術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提升語文教學效果,以達到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教學目的。

關鍵詞:中專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教育;新媒體技術

中華傳統文化早在遠古時期的神農氏時代便初見雛形,隨著夏朝的建立,朝代的演變發展至今,形成了如今包羅萬象、萬古千秋的燦爛文化[1]。也正是這些豐富多彩的優秀傳統文化鑄就了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家國精神、獨有的思想底蘊。語文教育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保護、傳承、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但目前部分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的教學目標缺乏統一性和規范化,只是依據教育者本身的知識素養和文化底蘊進行授課。中專語文教材中涉及傳統文化的內容少之又少,需要語文教師利用新媒體從內容和形式上自行擴展延伸。但是,因為沒有升學壓力,部分中專語文教師不注意專業素養的進修與提升,教學能力,尤其是對新媒體的運用能力還有所欠缺,教學理念也相對落后,難以很好地將傳統文化融入語文教學中。因此,中專語文教師應主動提高自己的知識、品德素養、教學和科研能力,通過自身的不斷學習,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和語文基礎應用能力。擔當起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生之間的紐帶,讓每一位莘莘學子將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牢記心間,并發揚光大。

一、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中專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開展,素質教育不斷走向豐富化和深層次化,中國的語文教育更注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2]。中專語文教師必須明確認識到,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中專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是大勢所趨。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語文是一門具有人文性和思想性的學科,中職語文并不是單單教學生聽、說、讀、寫,而是更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對于中專學生來說,這時不僅是道德品質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更是完美人格塑造的關鍵期。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實踐能力,更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中專語文教育者需要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灌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對其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不僅能夠為學生步入社會打好基礎,更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二)促進學生了解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在互聯網日益發展的今天,學生接收外界信息越來越方便,危險也越來越大。如果傳統文化教育不到位,尚沒有形成正確價值觀的中專生,很容易因一些不良信息產生消極思想,以此導致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能力不斷下降。在中專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對新媒體感興趣的優勢,科學合理、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充分了解其精深內涵、鮮明的中華民族特色和優良的道德價值傳統觀念,并意識到自己作為炎黃子孫,身上所肩負的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和義務,這對于學生個體的發展,尤其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都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能夠更好地提升中專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中專語文的主要教學內容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僅要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了解與認同感,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以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審美與價值觀為標準樹立良好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更要注重結合教學課題延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使教學質量進一步更新和強化[3]。例如,在針對感恩這一主題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選用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史中一些較為典型的感恩案例作為引導,讓學生認識到感恩行為的價值與意義。

二、運用新媒體實施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路徑

(一)有效運用新媒體技術,增強趣味

隨著網絡等信息技術的發展,電腦、手機等信息工具的普及,新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教育教學過程之中。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要有效運用新媒體技術,增強教學互動,縮短教學過程中的師生距離感,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文化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做到與時俱進,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為學生篩選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發展的有效信息,尤其是優秀傳統文化信息,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將正確的是非觀和道德價值觀念根植于學生內心深處。不論教師的課堂環節設計得多么嚴密,如果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不能讓學生感受、體會到學習的趣味,教學效果就很難得到保證。傳統文化教學方式之中最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的就是“閱讀式”灌輸,教師用教條般的語言進行解說,不僅達不到教學效果,反而適得其反。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講授必須生動有趣,以“趣”來激發學生的“興”,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中專語文教師要有效運用新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一個富有感染力的課堂教學氛圍,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教師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用圖片或者視頻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能夠化枯燥為形象生動,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之后,后續的教育便會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二)善于運用新媒體技術,由淺入深

在新媒體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各種程序、APP等應運而生,中專語文教師可以以此為工具,根據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更客觀、全面地掌握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了解、學習的基本狀況,并對其進行分析,實施由淺入深、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最好的教學效果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已知的、熟悉的知識發現、感受到未知的疑惑,然后由疑惑而探究,達到“知其所以然”。不能讓學生浮于知識的表層,而是要潛入到知識的深層中,把知識學深、學透。特別是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如果學生只是在理論層面上有所了解,并未體會到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義。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新媒體技術,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過程中,由淺顯的表象深入到知識內涵之中,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教學。教師可以直觀、生動、簡單、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學生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最大效率地理解所學知識中蘊含的本質與深意。

(三)熟練運用新媒體技術,由點到面

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教學與其他學科知識性教學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其知識面的廣闊而寬泛,學習地點不限于課堂,學習內容不限于課本,教學方式不限于講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熟練運用新媒體技術,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在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形式拓展到課外,讓學生的學習實現由少到多、由點到面、由現象到本質的變化。利用新媒體技術為傳統優秀文化教育教學搭建起教學活動平臺,中專語文教育者可以輕易地實現化少為多、由點到面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廣泛接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了解其中所蘊含的哲學道理,提升思維能力與品質。

(四)科學運用新媒體技術,設置情境

中專語文教師可以科學運用新媒體技術,根據教學內容設置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構建翻轉課堂,讓學生在淺顯理解的基礎上,能更自主地進行深入思考,從而營造出具有針對性、參與性、發展性、開放性和生成性的課堂教學情境。環境對人有著重大的影響作用。學習過程中,營造良好有序的環境,不僅能夠有效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充分鍛煉學生的意志力,促進其發揮主觀能動性。例如,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可以以中華優秀經典古詩詞教學作為出發點,創設積極向上、生動有趣的詩詞教學環境,充分激發并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好奇心和學習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更加自主深入地探究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深度理解剖析傳統文化內涵,感受人文精神魅力,體會人生哲學道理。中專語文教師可以積極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和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以更加具體、形象的方式為學生呈現語文教學的知識內容,幫助學生深入傳統文化,更加深刻地理解并體會其中的內涵意義。

(五)拓展新媒體運用,加強實踐

中專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通過設計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設置恰當的教學情境,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可以組織活潑有趣的經典誦讀比賽,通過小組討論互動,確認合適的活動方式,引導學生熱愛經典、閱讀經典,積極促進傳統文化的進一步學習和拓展。教師要科學運用新媒體技術,積極與時俱進,基于學生成長發展的實際需求,根據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內容,合理設計豐富有趣的教學實踐活動。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應關注教學實踐活動的效率與質量,合理設計活動各項環節和活動規則,避免形式主義。教師應重視活動組織的評估反饋工作,及時做好活動后的評價與跟進工作,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學習主動性。通過各類優秀傳統文化實踐活動的開展,充分拓展中專學生文化視野,豐富文化知識,建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修養。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主動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綜上所述,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與豐富的人文精神,中專語文教師在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深化語文教學改革,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優勢,促進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和優化,對教學模式進行發展與創新,提升語文教學效果,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的優秀傳統文化素養,更好地為黨和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專業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張云玲.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中有效實施的對策[J].教育藝術,2019(09):1.

[2]彭怡.讓地方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綻放光彩[J].教育界,2020(09):37-38.

[3]祁海萍.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人文素養[J].青海教育,2018(02):24.

作者:李杰 單位:駐馬店農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