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及發展研究
時間:2022-10-27 10:00:08
導語: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及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5G時代的來臨,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帶來了空前機遇。縣級融媒體中心想要打破當前的建設發展困境,實現良好、快速發展,就一定要搭乘5G技術的東風,在內容生產管理、技術平臺打造等融媒體中心建設中有效運用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從而開創出良好的發展局面,構建起符合縣域主流輿論陣地建設需要、媒體融合發展趨勢的現代傳播體系。鑒于此,文章重點探討了縣級融媒體中心在5G時代背景下的建設及發展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縣級融媒體中心;5G時代;用戶為本;人工智能;新聞前哨;媒介融合
伴隨我國5G技術的持續發展,5G既成為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網絡支持,又能有效將一些前沿技術賦能各個行業,如云計算、大數據等。工信部在2019年6月6日正式向中國廣電、中國移動、中國聯動及中國電信發放了5G商用牌照,除了三大運營商,中國廣電的出現也體現了國家高度重視廣電行業,而縣級融媒體中心則是打通媒體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是我國“四級辦臺”的神經末梢,較大程度影響著我國的傳播方式、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截止2019年底,建設融媒體中心的縣就達到1536個,近82%的覆蓋率。在2020年9月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聞庫表示我國5G網絡建設持續提速,已建成48萬個5G基站。這也說明,縣級融媒體和5G基站都處在快速發展建設的過程中,甚至體現出一種并肩前行的“共生關系”。總之,5G帶給縣級融媒體中心空前的發展機遇,需要縣級融媒體在用好自身優勢的同時,結合5G技術展開深入發展,以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得到更好弘揚。
一、堅持用戶為本,以滿足用戶需求、服務用戶為導向
喻國明教授認為,在5G時代前是規模經濟模式主導下的用戶之爭,是互聯網發展的“上半場”,互聯網發展成社會的基礎設施,在文化、社會、經濟及政治等方面發揮了巨大影響力,在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全面滲透。5G時代來臨后,互聯網發展的“下半場”正式開啟,5G將推動社會由“線下”生活轉到“線上”,使“線上生活”成為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場所。用戶的“線上生活”在5G時代下會變得更為活躍。因此,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一定不能單純以互聯網建設的技術邏輯展開“線下”構建,要竭力轉變以往的建設理念,特別是目前所處的移動社交時代,用戶身份發生了很大變化,成為了信息的傳播者、生產者,不再只是信息的消費者,想要更好服務群眾、引導群眾,就需要始終圍繞“以人為本”的邏輯,著手構建融媒體的“線上”。換而言之,“用戶為本”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及發展所須堅持的核心理念,也就是以增強用戶的滿足感、體驗感、認同感為目的,從更好滿足用戶需求出發,對用戶的媒體服務需求、生活需求做深入調研,以全面掌握用戶的實際需求和對過去媒體服務所不滿意的地方,以及用戶對各類媒體的使用和接觸情況,清楚自身用戶在哪,懂得在哪種場景、什么時候用戶需要哪些內容服務。唯有實現對用戶需求的全面、準確掌握,構建出的媒體平臺,才能贏得用戶的肯定、喜愛,才能夠更為精準地展開綜合服務、內容傳播及內容生產,真正體現“內容為王”的成效。總而言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應以用戶端為出發點,并不是傳播端,與用戶需求相背離的媒介融合,只會成為傳播技術無意義堆砌出的產物。若融媒體中心的服務和內容生產方面,都可全面貫徹“用戶為本”,就可使通過什么媒體能讓內容觸達用戶(即怎樣讓用戶可以“看見”),創作生產的內容和方式與用戶需求、興趣相符(即可以“看下去”),生產的內容貼近用戶生活經驗、與用戶知識背景相符合(即可以“看懂”),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解決方案或信息(即不僅能看懂又能用)等問題的有效解決。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增強對用戶的吸引力,將用戶真正留住,實現用戶忠誠度、黏性的不斷提升,從而實現縣級媒體公信力、影響力、引導力及傳播力的持續提升。
二、加深媒體融合,竭力打造超融合云平臺
建設及發展縣級融媒體中心,并非單純地整合縣域內的網站、廣播電視、微博、微信公眾號、移動新聞客戶端、報紙等媒體,不是簡單將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進行拼湊、組合,要懂得根本在于報刊、電視、廣播等和依托互聯網的新興媒體良好結合,利用多樣化的傳播形式與渠道,向受眾廣泛傳播新聞資訊等信息,從而構建起宣傳互融、內容兼融、資源通融的新型媒體。雖然現如今許多縣區的融媒體中心建成了名義上的融媒體平臺,然而事實上在運作層面并未實現監測、運營、傳播及生產等層面的有機、深度融合,如此“宣傳互融、內容兼融、資源通融”也就難以做到。想要把縣級融媒體中心真正建成良好的融媒體平臺,成為縣域高效率的綜合服務平臺與主流的輿論陣地,就應基于5G技術建設好超融合的云平臺,把分布式與虛擬化技術有機結合,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融會貫通”上,在融媒體中心的數據服務融合、機構機制融合上不斷努力,完成采、編、審、發、評、策流程的重塑,保證各業務流程良好融合、協調配合,做到各類媒體之間大數據的融合共享,完成全方位媒體服務平臺的打造;重視移動傳播優先,關注內容生產與媒體渠道的良好結合,對媒體要素資源與媒體渠道資源做高效整合,以實現媒體要素匯聚、媒體渠道匯聚;加快便捷指揮調度平臺的建立健全,促使業務運營連貫、指揮調度連貫,讓各業務流程能夠高效運轉、相互協調;注重左右相通(和周邊地區媒體交流溝通)、內外相通(社會媒體和官媒的協調溝通)、上下相通(上級媒體和下級鎮村的溝通)的構建,更進一步發揮出融媒體的效能與優勢。
三、圍繞智能邏輯,推動生產技術升級
縣域是整個國家媒體傳播與社會治理的毛細血管,也是媒體融合的“最后一公里”。但是,客觀來講很多縣域原傳統媒體機構都存在資源條件上的不足,如傳播觀念守舊、人才隊伍及技術設備滯后等。再加之縣域社會環境相對固化封閉,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為人際傳播,其中影響輿論走向的關鍵因素,往往為“意見領袖”。在社群化、封閉化、強關系的縣域人際環境中,泛傳播、舊技術、弱關系的縣級傳統媒體,其影響力、引導力與傳播力都日漸下滑。5G技術的出現,則能良好實現大量數據的實時傳輸,也提供給云計算、數據挖掘等有力保障,縣級融媒體建設中智能成為了主體邏輯。對此,縣級融媒體中心應圍繞精準傳播、新技術、強關系的智能邏輯,完成新型媒體中心的構建,避免沿用過去簡單地將各個媒體機構相加的傳統大眾傳播思維,進而將縣域傳播格局逐步升級為新型的智能媒介生態系統。具體可從如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圍繞賬號邏輯完成縣媒生態的構建。第一,賬戶是精準傳播、智能算法及交互關系的重要前提,在賬號邏輯下著手縣級融媒體的構建,要發動用戶建立賬號進駐融媒體平臺。第二,融媒體中心要依托算法技術展開用戶畫像,用戶越多使用媒介,也就擁有越加清晰的畫像,如此一來能夠更為精準地向用戶推送內容。首先,融媒體中心要根據用戶展開標簽歸類與算法跟蹤,利用影響力計算完成意見領袖的甄別,從而重點監測、跟蹤與服務意見領袖。其次,融媒體中心要著手自身賬號的建設,以實現用戶賬號與中心賬號之間的良好對話。融媒體中心借助賬號矩陣的搭建,能使不同賬號擁有不同的功能與角色,在互相協調中實現輿論控制、信息傳播影響力、引導力及傳播力的增強。但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培養用戶方面,需要依靠環境、資金、契機、時間等因素的綜合作用,同時商業頭部社交平臺優勢越發明顯。所以,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建設初期,為了更好吸引用戶,可嘗試入駐商業頭部平臺,然后同時對自建平臺的發展計劃展開深入研究。因為,在他建平臺上和用戶展開互動,在議程設置與信息把控上缺乏主動權,是在他人算法邏輯下為他人生產數據。故此,縣級融媒體中心要正確認知他建平臺與自建平臺的優勢及缺點,持續優化自身平臺建設,做好用戶賬號的維護,進行用戶數據的有效抓取,逐步完成由中心智能算法支配掌控的媒介生態系統的構建。另一方面,內容生產智能化。第一,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應對物聯網生態下機器生產內容的技術趨勢擁有清晰認識,以及提供疾病、天氣預測、交通狀態的趨勢,帶給農業生產、衛生健康及用戶出現更多的便利和參考,依托人工智能技術優質服務縣域用戶。第二,縣級融媒體中心應借助大數據技術深度測算與研究縣域用戶,對本地特色與資源做深度開發,旨在開發出易受用戶認可、喜愛的表達方式、話語、要素及題材,從而推出爆款內容產品,實現傳播力的顯著提升。第三,縣級融媒體中心在生產內容時,應借助智能算法的分析下,基于不同時空維度、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展開變奏式生產、遞進式生產和積累式生產,采用智慧化策略展開內容生產與傳播。并且,要注重媒介生態中信息可加工性優勢的發揮,進而在意見領袖的復合推動下,使信息獲得持續傳播與多點傳播。第四,縣級融媒體中心應將人工智能和人的把關有機結合,做好輿論監督,從而使內容產品的公信力得到良好保障。結語總之,在5G時代下人們擁有更為廣泛的信息獲取途徑,及獲取速度。在此背景下,若縣級媒體故步自封,不能緊跟潮流,就將喪失自身的地域宣傳優勢,故此,縣域各媒體平臺應展開積極合作,以“相融”為根本目標,在用好自身優勢的同時,結合5G技術展開深入發展。但同時,縣級融媒體建設及發展并非朝夕間就可完成的,仍需要相關人員在未來的不斷探索,希望本文的相關探討,能為其他人員探索該領域,起到一定參考。
參考文獻:
[1]何志武:《底色與特色: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媒體+”邏輯》,《中州學刊》2020年第11期
[2]張磊、張英培:《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邳州經驗》,《新聞與寫作》2019年第7期
[3]郭全中:《縣級融媒體中心完善的關鍵點與三種路徑》,《新聞與寫作》2020年第10期
[4]胡正榮、張英培:《5G與人工智能時代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關鍵點———以江蘇邳州為例》,《電視研究》2019年第5期
[5]鄭保衛、張喆喆:《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成效·問題·對策》,《中國出版》2019年第16期
作者:郭好進
- 上一篇:直播+鄉村旅游模式營銷策略
- 下一篇:4k電視技術發展與應用現況